牛和鵝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牛和鵝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牛和鵝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牛和鵝讀後感1

《牛和鵝》很有農村生活的氣息,小主人公經歷的故事,情節很生動。可是,談到具體的生活經驗,每個人都不一樣。寫出來,沒有對錯,只是各有特色而已。

剛上小學時,我騎過一次牛。大人幫助我爬到水牛的背上,我趴在上面,很緊張。牛走路時,身體一晃一晃的,我坐不穩,很害怕掉下來。

小學三年級左右,養過一隻鵝。放學後,我和小夥伴趕着鵝,到山坡上吃草。下雨天,我就割些草回來餵它。可能它孤單,被小孩子欺負多了,沒見過它的兇樣子,還給我養瘦了點。一個月後,成了盤中餐的時候,我心裏難過了好一陣子。

從小也聽說過,牛眼看人大,所以怕人;鵝眼看人小,所以不怕人。但是我疑心人是怎麼知道的。至今也想不出來,做什麼樣的實驗,可以證明這個判斷。

我認爲這是不同生物應對環境的生存策略,最簡化的理由就是視覺異常。這容易被接受,但是有點搞笑。我想,牛眼看人大,看自己也大;鵝眼看人小,看自己也小啊。

課文中,那隻大公鵝欺負孩子之前,看到了孩子膽小怕事的樣子。欺負孩子之時呢,旁邊還站着三個同夥,於是氣勢更加囂張。小孩子倒地哭喊的樣子,讓大公鵝更加得意忘形,這恐怕正是它所追求的威風吧。

後來,小主人公懂得了不怕鵝了。因爲即使和鵝個頭一樣高,其實孩子比鵝的力氣,也是不差的。如果你有勇敢的樣子,鵝就知道自己佔不到便宜。

這個經歷,讓小主人公成長了。他還聯想到牛的善良,懂得了平等待物。這裏暗示着接人待物的道理,恐怕是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目的吧。

在從前的農村,溫順勤勉的牛和莊戶人,共同承擔着生活的重擔。莊戶人對待牛,是極其用心用情的,就像家中的成員。在農村的小道上,常常看到驕傲的鵝羣。經過我們身旁時,昂首霸道,常常逼着人爲它們讓道。他們吭吭的叫聲,雄偉的、搖擺的姿態,總讓人忍俊不禁。它是家禽中的王者,卻活得像個小丑。

牛爲了生存,用自己的辛苦作爲,換取了人類的保護。人養鵝,主要是爲了吃蛋吃肉,可是鵝一定以爲,是它的神態不可侵犯。

如果是視覺上存在錯位,生活經驗總是會逐漸矯正它的。可是思想上的.錯位,卻會讓動物,也會讓人,在一條道上越走越遠,回不了頭。

牛和鵝讀後感2

《牛和鵝》,一聽說這個題目,我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了,我認爲這篇課文一定是一篇描寫生動的動物小說,肯定很有趣!可沒想到,通讀整篇文章後,才發現,這其實是一篇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對待和被對待的態度的文章。

我們都被作者騙了!糊弄了!這篇文章就是在告訴我們大家道理,卻被作者通過三十六計變得更吸引人了。雖然被騙,被捉弄的滋味不好受,但是作者所使用的這種“計謀”,卻讓我十分佩服。平時家長總是在日夜不休地給我們講道理,而現在的我們——這羣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兒童,當然不會去認真地聽,當然不會去仔細地想,不會聽取他人的意見,總會覺得大人們很羅嗦,而這位聰明的作者——任大霖叔叔,他掌握了我們的心理,他知道我們覺得動物小說很有趣,便把道理融合進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小說裏,他這樣做可真是巧妙!他這樣做不僅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和注意力,還讓我們從中也明白了道理。當我們看完這篇文章時,就會說道:“哦,我明白了”作者真不愧是兒童文學家啊!

作者告訴我們不能欺軟怕硬,生活中不正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嗎?比如說,我們班上的很多同學經常嘲笑劉馥源,還罵他,不讓他參加他們的遊戲,甚至還打他。還比如說,一位六年級的同學,踢了比他更弱小的我們班的彭麒又,卻在公共汽車上對一個看起來比他強壯,打架比他更厲害的另一個六年級學生唯命是從,服服帖貼,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這幾個最常見的例子不正是讓人討厭的嗎?

哎,作者如此用心良苦地規勸我們,精心設計出了這樣一個方法來告訴我們人生中的道理,如果在看了這篇文章後,根本沒有任何感觸,感受,領悟,領略和體會的話,那我只有深深地感嘆!

牛和鵝讀後感3

這今天,我們學了《牛和鵝》這篇課文,講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作者敢欺負牛,但是卻怕鵝。就在被鵝欺負的時候,金奎叔出現了,他不但救了作者,還教育了作者,讓作者改變了以往的觀點,不再害怕鵝,欺負牛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從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多留心、多多觀察。

這篇課文中,金奎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是這樣說的:“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裏去。記着,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不應該無緣無故地欺負人,也不應該懼怕於某種事物、某個人,我們想辦法去不被人欺負,不懼怕世間萬物!

總之,對待事情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因爲這樣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牛和鵝讀後感4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結果也不同。”,這句話正如《牛和鵝》裏講的道理一樣。

《牛和鵝》是一篇任大霖寫的文章,它具有兒童文章的童趣,讓我們不得不多讀幾遍。《牛和鵝》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因爲一句話,而讓作者怕鵝不怕牛。天天看見鵝,都是心驚膽戰,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讓作者改變了看鵝與看牛的角度,也讓我們懂得了: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結果也不同。

在以前,我認識優優的時候,我認爲她很討厭,總是驕傲自大,很讓人不喜歡。但有一天,我在和她玩時,發現它並不是想象中那樣的討厭,她很守遊戲規則,還讓這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還比如,我天天上樓,胖胖總是在叫,還有要咬人的舉動,我特別還把它,就像作者怕鵝一樣,天天躲着它。可有一天,狗的主人對我說:“這狗不咬人,它對你叫,你不理它就對了”。果然,我不理它,它還真不對我叫。看來,事物總會變化,只要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觀察。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推已及人,換位思考。”這句話說得多好,我們就應該拿自己的心與他人的心作比較,想想如果自己處於哪個地方會怎樣,讓讓他人,想想與他人換個角色會怎樣。

我們應該相信“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實物,結果也不同。”這句話,它會讓我們漸漸成爲有心人,漸漸成長!

牛和鵝讀後感5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牛和鵝》。

“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在我們的心目中,牛是一種溫順、憨厚的動物,它們默默無聞的工作着,從不抱怨,但“我們”卻因此而欺負它,僅僅只是因爲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嗎?而相反,鵝這種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的動物,總是常常驕傲自大到不把人類放在眼裏,難道也只是因爲它把人類看的比它小嗎?牛,就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那些寬容、謙讓、容忍的那些人,而鵝,便是我們現實生活中那些瞧不起人的`人。牛的忍讓,卻沒有因此而避免受到了別人的欺負,別人沒有尊重它,反而還更加變本加厲的去欺負它,甚至去害它。可牛還是一聲不吭,任勞任怨,這也使我對牛的崇敬又上升了一步,我們一定要尊敬那些忠誠老實的牛,也別再怕貌似強大,實際上卻外強中乾的鵝了。

牛和鵝讀後感6

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的,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我相信學了這篇生動有趣的文章,我的感受最深的。因爲我也有過和作者類似的經歷。

作者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不幸被鵝盯上了,鵝把它看得比他小好欺負,便上去欺負他。作者被鵝欺負的掉了一隻鞋、書包也掉了,這是金奎叔來了,不然後來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爲什麼我說我有過和作者類似的經歷呢?那是因爲我們樓下就有一個麻將室,整天都是稀里嘩啦的洗牌聲,又開了暖氣,所以關了門,可又有人抽菸,所以又老大的煙味,還有人在家沒什麼事做又有狗狗,想打麻將,只有把狗狗帶上。可裏面煙氣熏天;還有刺耳的洗牌聲,那着狗狗受得了?所以要出來透透氣。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一樓就是麻將室的後門,狗狗就在那裏透氣。有句話叫“狗眼看人低”他一看見我就“汪汪”直叫。我被嚇得撒腿就跑,跑到了正門。想給老闆娘提提意見,可狗卻跟着老闆娘一起到了正門。又衝“汪汪”直叫。這次我可和它近距離接觸了——它已經咬上我了,還好它沒和口。

不過學了這篇文章,我以後再也不怕它了。因爲我們本來就比它們強,怕它幹什麼?

牛和鵝讀後感7

我很喜歡這個小故事,大大的牛、小小的鵝,牛體型龐大而又憨厚,鵝行動笨拙卻又不可一世。這使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書聲琅琅》中的一篇詩歌——《駱駝和馬》,同樣有趣。

導入時,我直接板書課題,提問,牛和鵝在你心中是怎樣一個形象。二者置於你面前,你怕什麼?進而引出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 “我”怕什麼?爲什麼害怕?這樣過渡到課文內容,算是比較自然。其實,在這裏,應該普及一下牛看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的原因,還可以以講一講一個關於牛和鵝眼睛的故事。但是,我不敢明確地告訴孩子們牛眼裏那個放大鏡似的東西是什麼。

教學時,學生通讀課文,自由朗讀,讀着讀着笑出了聲音,爲何而樂,有說小作者被鵝追、咬時嚇得要命,特別生動有趣。有說金奎叔趕鵝那一段很解恨,寫得很詳細。置身於文本中,這也算是情感的滲透吧,也是一種交流。

這篇文章重點於是在體會之前我的表現與鵝的表現;後面金奎叔的表現與鵝的表現。我總認爲這些是有比較的,正是這種比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因爲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而決定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或者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着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表格,讓學生們自讀課文找出我對牛和鵝前後變化的句子,並說出原因。穿插鵝對我的態度及對金奎叔的態度,理會怕與不怕的區別與結果。

朗讀時我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對比着來讀,讀出“我”的害怕,體會“我”害怕狼狽不堪的動作、心理;讀出鵝的神氣,體會這一連串的動詞、擬聲詞;讀出金奎叔的不怕,三下兩下掐住鵝的脖子把它扔向遠處;讀出鵝的害怕,雖然仍是“吭吭”地叫喚和扇扇翅膀跳進水裏。在對比中,學生能悟到很多,關於角度。

讀第12自然段,再結合前面的總總變化,如“我”的變化以及鵝的變化,看看又有什麼收穫?此時,學生可以發現“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往往是由我們的態度決定的”了。最後再回顧金奎叔,便更能深入理解課文主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