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讀後感3篇

“女子無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是“悲憤”。原來古代人都是這種思想,怪不得古代學堂裏見不到女子。但在《鏡花緣》中,我見識到了古代才女。她們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鏡花緣讀後感3篇,歡迎閱讀。

鏡花緣讀後感3篇

鏡花緣讀後感一:

《鏡花緣》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魯迅先生評價他“於社會制度,亦有不平,每設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這本書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諷刺科舉制度,揭露社會醜態”等社會理想發揮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會,人們大都會提起一個關鍵詞——“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錮着古代的人們,怪不得古代學堂裏沒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鏡花緣》這本書中,歧視女子的說法早已被人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書中有一個神奇的國家叫做“女兒國”。但《鏡花緣》中的女兒國與《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有着很大的差別。《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內無一男子,而《鏡花緣》中的女兒國內本有男子,只是女性當道,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文中,林之洋因賣貨給國舅府誤被選爲王妃。這王妃可不好當,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當時的人以“三寸金蓮”爲美;可憐的林之洋裹得十腳趾都爛了,化爲膿水。這雖是誇張,但他所受的痛苦難道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但又有誰可憐過她們呢?作者通過描寫林之洋的痛苦,讓讀者從古時候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殘酷和醜惡,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男女不平等現象的諷刺與悲憤。

除了女兒國,文中還提到了許多神奇的國度,其中,有一個國家讓我印象很深。那裏居住着許多“笑面虎”,個個虛僞狡詐,有兩副面孔。這個國家叫做“雙面國”,唐敖一行人來到了雙面國,當國的人面對儒巾綢衫的唐敖和顏悅色、滿面恭謙,卻對舊帽破衣的林之洋無情無緒、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換了衣服,再次上前詢問;結果當國的人對身穿綢衫的林之洋變得親切,對唐敖則冷眼相看。看到這裏,我感到十分的“悲憤”;現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這樣的人,他們面對人的態度僅僅取決於他人的富貴程度,這樣的虛榮難道不是很可悲嗎?前段時間,有個國外的網友做了一個實驗:一個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許多人都給予了她幫助;但當這個小女孩變得灰頭土臉時,人們卻視而不見。這樣的虛僞,和“雙面國”中的人有什麼區別呢?作者通過描寫當國人們的態度轉變之大,深刻地諷刺了當時人們的虛僞和虛榮。現在的生話中,我們也應當放下虛榮心,這樣社會纔會變得更真誠、更友善!

通過閱讀《鏡花緣》,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黑齒國人民的好學上進,學習君子國的謙讓;同時也要杜絕像淑士國的酸腐吝嗇,像無腸國的貪婪刻薄。願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和平、越來越向上!

鏡花緣讀後感二:

凌淑華的小說式自傳《古韻》,講述了主人翁上層社會的童年生活,使讀者對大宅院中一夫多妻的內部生活有了粗略的瞭解。小說竭力描寫了少女在山水畫、哲學、文學等方面的天賦和虛榮心,並以主人翁青少年時期就作爲一個剛出現的作家和畫家爲結尾。雖然文章的最後幾個章節映射了作者成名之後作爲現在女性作家和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但是幾乎沒有提及文學團體以及男性知識分子對其作品的促進作用。

正如馬丁森表明的女性自傳的方面,“把小說和自傳融爲一體的自我意想角度”。意想是女性自傳作家通過對假定的讀者的感知來改變和構成的。各種各樣的自傳作品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雖然如此,當把他們原文的翻譯作品與其他的文學作品放在一起比較時,總是能瞭解到作者的生活和寫作環境。《古韻》是凌淑華婚前生活的編年史書,她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美感,主題性以及哲學意義一直持續在她早期的寫作中。這些作品均完成較早,受到一些男性作家的重要影響,收錄在《花之寺》中。

《古韻》充滿着作者對古典文學的熱愛。突出表現在敘述者對傳統女性作品的喜愛,以及當她還是個小孩時對傳統民謠、彈詞的背誦和取得的成就。且看如下:

有時,五媽會讓媽讀用口語寫成的廣東民謠,即使不識字的人也能聽懂,還能跟着唱。媽媽的聲音非常好聽。當她一遍一遍地用簡單的曲調重複着七言律詩的時候,對我來說,唱起來好像清晨流動的小溪。她一遍一遍地唱,使人如癡如醉。

在凌淑華早期的作品中,年長者諸如敘述者的叔祖和父親,在權利主義的宗主教上相去甚遠。父親鼓勵並培養凌叔華在繪畫和詩歌上的天賦。大伯則是唐朝武則天的崇拜者,武則天是早期的女權主義者,他向凌叔華詳述了《鏡花緣》中女性的獨立並詮釋了女性事蹟,以及敘述者在流行的其母親彈唱的彈詞中反串男性角色。如作者回憶的那樣:每天晚上,我們小孩圍坐在客廳的火爐邊,聽媽講故事。五媽、六媽和傭人也來聽。火苗映照者媽紅潤的臉頰和天藍的裙子上。她的聲音就像是百靈鳥在唱歌般歡快,雖然每行唱的調都一樣,可我們都愛聽。這裏,傳統的女性作品的音樂類型對他們的內容和藝術性質的欣賞是通過取捨性別名詞、女性信息來達到的。彈詞這種表現形式已經是女性一種交流方式。彈詞帶着說唱者的韻文和藝術特質,爲演出者和她的觀衆帶來了審美的享受。

周認爲,“凌淑華的語言能夠讓人想起純美的古典藝術或詩歌的評論,她對平淡的家庭生活的.執着描摹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這句對凌淑華引人注目的使用“令人讚許的語言形式”到描述“微不足道的女性內容”的讚許,但是忽視了從明清以來長期的傳統觀念對女性寫作的影響。她對傳統的關注脫離了五四的主流話語,與同時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在批判傳統的主題上,凌叔華對傳統女性的寫作也不能跟上現代評論的步伐。威德默認爲“描述20世紀傳統女性寫作的的問題不能依賴於描述她們的經歷”。在中國過去的文學作品,女性特質或是其中較突出的問題似乎並沒有對五四運動的過程以及女性運動產生影響。《古韻》中凌叔華準確地描述了女性特質對女性的文化和傳統中的影響。

在一段關於刺繡的章節中,作者表達了孩提時候對傳統文學、藝術以及手工藝品的深深喜愛。在其中女性章節中有一段描述:在晴朗的天氣中看母親靜靜地做刺繡一直留在我記憶中。她熟練地將刺針上上下下,刺進被緊緊固定在刺架上的繡品中。我能聽見刺繡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這聲音當時的情景那樣的諧調。一次,母親要繡朵花在我的鞋上,問我喜歡什麼顏色,突然見我的眼裏滿是淚水。我不知道這是爲什麼。

在《繡枕》裏繡花並不僅僅是在衣物上繡上華麗的裝飾,而且是一種感官的審美享受。一雙繡花鞋既有實用的價值,也是審美的物品。同時也是母親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紐帶。女性在刺繡、繪畫、閱讀民謠的表現被描述成自然、審美行爲的一部分,而這些自然審美行爲都來源於女性的生活,並參與其中,產生交流、意義和歡樂。

在傳統的家庭中,女性是養在深閨的。在這方面的寫作帶有積極意義的懷舊色彩。關於對傳統家庭的女性描寫,大部分是與《花之寺》不同的,這也與一些人支持新文化運動的步調不一致。作爲一個新興的帶着反傳統觀點的現代女性作家,已經見證了對傳統文化的體驗。當凌淑華寫到對父親的感情時,坦誠他支持女兒出入公共場所、幫助培養她的天賦以及對傳統的審美能力。這些使她一直關注給她自由空間和文學生活的公共父權制。

我認爲,凌叔華用英語寫作是其借傳統文化來提升自身價值的有效手段。凌叔華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感情,畢竟,生活在父親的權利之下的故事在她的早期的作品裏表現明顯。她也更不會想到她的英文自傳會用陳凌叔華的名義在英國出版,並且給中國讀者閱讀。在寫作上,凌叔華無懼譴責用外國語言寫成女性文集和傳統。事實上,這正是日常生活和西方評論家讚賞的“被遺忘的世界”精確的細節。

鏡花緣讀後感三:

在明代李汝珍寫成的小說《鏡花緣》裏,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鏡花水月般的情節,還有蘊含了對社會的諷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崑崙爲王母祝壽,百獸、百鳥跳、唱了一陣,嫦娥對百花仙子說:“今天是王母聖誕,你應令百花齊放,既可增加氣氛,又可以助長酒興。”衆仙聽了,連聲稱“妙”。百花仙子卻以“花開有序”爲由拒絕了。於是,百花與嫦娥在衆人面前打下一賭:“如果下屆有一位帝王能夠使百花齊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貶下凡間。”正巧心月狐要託生爲帝王,嫦娥就對心月狐說:“你若能使百花齊放,那天下萬紫千紅豈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應了。心月狐託生在武家,取名武則天,後來當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鵝毛大雪,武則天賞雪飲酒,乘酒醉之際,下召令百花齊放。偏偏這時百花仙子在與麻姑下棋,衆花無從請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開花。玉帝知道後,龍顏大怒,把百花仙子與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貶下凡間。百花仙子託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與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與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經商,臨行時神仙託夢,要他去海外尋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從此,他們開始了在海外的冒險與尋覓。

作者沿用了《山海經》中國度的名稱:“大人國”國民腳下的彩雲、“君子國”國民的君子風度、“兩面國”國民天生的兩面臉、“翼民國”國民長五尺的頭、“犬封國”國民的狗頭、“深目國”國民長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勞民國”國民終日搖擺、勞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國”國民只會說謊話的嘴、“無腸國”國民吃飯的傳說、“女兒國”國民女子當政、男子爲婦的傳統……無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自私、虛驕、奢靡、吝嗇、作僞、狡詐。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對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裏的渴望。

《鏡花緣》這部優秀的書籍猶如一面心靈的明鏡,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