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隨想》初中生讀後感

最近又一次讀到了龔海鴻的文章,題目叫《駕車隨想》,又題《女人愛上駕駛》。與以往一樣,她的文章充滿靈氣和大氣,卻絕少脂粉氣。不同的是,這次的文章除了才氣而外,還充滿哲理

《駕車隨想》初中生讀後感

先看文章的幾個標題:"買自己的車讓別人說去吧","城市越來越小距離越來越大","走錯了的也是路","此心安處是吾鄉",是不是很有哲學意味?

哲學意味更濃的,是這樣一節:"我被鎖在外面了"。她寫道:"上週末我犯了個低級錯誤:把車鑰匙落在後備廂裏,再也開不了車門了!手機、錢包都在車內拿不出來,而服務區內竟然沒有公用電話,好言協商借人家手機,很快又沒電了,平時都是集團短號,偏偏這一段在省外,短號不能用。沒有錢,沒有手機,記不清長號碼,真是苦不堪言。"讀到這裏,我們也會爲她着起急來。然而,話鋒一轉,她卻寫了這樣一段話:終於聯繫上了4S店,"於是安心等候。這時才發現,在這個遠離塵囂的地方,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事幹,是多麼妙不可言。遼闊的`夜空那麼大、那麼美!搖曳的夏草,那麼深、那麼密!蟲鳴嘰啾,空氣清新。只有不遠處高速公路上南來北往的車輛那明明滅滅的燈光,如流螢般地倏忽閃過。我有點兒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被鎖在外面,還是平時一直被鎖在裏面?……手機和汽車是供人驅使的工具,還是牽制着人的枷鎖?"

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一想這樣一個命題,想一想人怎樣才能活出真趣,活得真好!這個高度物化的社會究竟是不是我們人類真正的樂園?

"城市越來越小距離越來越大"一節,寫得非常有趣。她說:"有車之後,距離感與方向感有點兒紊亂。"筆者無車,但能想象:"有車之後,日常活動範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常去的地方增加了加油站、車管所、修理廠、檢測站、保險公司、洗車店,還有高速公路、隧道、立交橋……。偶爾騎自行車上街,不知不覺中會騎到機動車道上。"是不是很好玩?且慢,還有更精彩的:"難得乘了一次無人售票公交車,還鬧出不少笑話:一是沒準備好硬幣,只得花十元大鈔投幣;二是在錢箱的前後左右摸索半天沒找到投幣口,乘客們的眼光就像看着一個鄉巴佬;三是以爲目的地就是站名,一直等着報站名坐過了頭,到了終點站一問傻了眼,又花幾十元打出租車回頭。"由有車而派生出來的趣事,原來很具喜劇效果。再出發

當然,笑過之後,我們似乎也能受到一些啓示,世事原來如此,得失之間,相依相傍,誰都不能逃離!這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何其相似乃爾。

在"走錯了的也是路"一段,作者由車而想到路,由路而說到人,由人而喻其理,也很發人深省。作者說:"條條道路通羅馬,走錯了的也是路,只要無悔地往前走,總能走得通。"但是,作者接着寫道:"人生的路很長很長,但關鍵處卻往往只有幾步。行駛在高速公路的叉道口時,特別能夠體現這一點,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緊緊相鄰的兩條道路,向左或是向右,一步之差的抉擇,將決定着未來漫漫長途截然不同的目的地。"明說的是車和路,暗喻的是人生道理。在這個充滿誘惑、道德失範、價值多元的社會,在人生的緊要處,我們每個人是不是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不是能夠選對了路,真的不敢打包票!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古訓,絕對不是故弄玄虛的。

當然,車輛給作者帶來的除了哲學思考,更多的還是方便和快樂:"有時一家人都在車上,講笑話、猜謎語、玩成語接龍或腦筋急轉彎,談笑風生,輕鬆愉快,感覺汽車就像是一個流動的家,車在哪兒,家就在哪兒,並沒有什麼需要急急趕去的地方。"其實,作者是在告訴我們,家更多時候不是房子,而是人;當然,光有人在也不行,還要心在,正如詩人所說:"無論天涯與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作者在結束處寫道:"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心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好看符號

真的很有道理,試想如果少了人,哪裏還有什麼家?一家人平安快樂地生活,活得心安理得,那纔是一個家最重要的組成元素。少了快樂,什麼樣的家也不能夠能讓人感到溫暖溫馨,少了心安,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裏也不會有家的感覺。這沒有什麼艱深的道理,但卻具有很深的哲理!明乎此,才能超物累,樂天機,在平凡的生活中體味家的溫馨,安妥自己的靈魂,度過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