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高中的讀後感

“活着”,不管是屈辱還是風光;“活着”,不管是甜蜜還是酸楚;“活着”,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都得活着。下面爲大家整理的是活着高中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活着高中的讀後感

活着高中的讀後感1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爲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爲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爲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爲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說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爲他人而活,因爲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爲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爲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爲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活着高中的讀後感2

他——福貴,一個紈絝子弟,在賭桌上被龍二騙盡家產。父親離世。爲給母親買藥,半路被抓去做壯丁,而後幸運逃脫。當他回來時母親早已離去只留下了一個等他回家的妻子家珍,一個無病醫治又聾又啞的女兒鳳霞,和他早已陌生的兒子友慶。友慶上學的年齡到了,全家卻無力支持只能把女兒鳳霞拿去送人。不論在何時都這樣的情況,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這裏不談。

失去女兒的日子全家都很難過,可世事的無奈逼着你去做不得以之事,這是我們的悲哀嗎?鳳霞偷跑回來了,在送鳳霞回去的途中,福貴不敢看鳳霞的臉,因爲不捨。父女之情哪這麼容易斷絕,福貴回頭了,帶着他的女兒。他對鳳霞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在窘迫的生活中,福貴能夠說出這句話,可見他終究愛着女兒鳳霞。無論她是否殘疾。

看着鮮活的生命在作者的筆下走向死亡,內心頗爲沉重,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才知後面的故事更加殘忍。不過這或許就是餘華想用這樣的表現手法完成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哲學追問——活着爲了什麼?一日,學校帶學生們去醫院給縣長女兒輸血,學生們認爲給縣長女兒的特爲榮耀,排了長隊。友慶就這樣高興的上去了,因爲只有他的血型合適。可他哪知道醫生抽到他面部蒼白還在抽,整一個吸血鬼。友慶死了,縣長女兒活了。而後此醫生並未得到什麼懲罰,不用說原因我們都能知道。回想起當下社會,難道就沒有嗎?不能說這個現象是一種常態,只能說這是一種病態。

友慶死了,但在悲傷後總要學會面對,這就是人生。鳳霞嫁了個排水板的工人二喜,全村都爲他們二人高興。可最後我只能用隻言片語寫下。因爲每一次的回憶都是在傷口上面抹鹽,這一切太真實了。家珍病死了,鳳霞難產而死,二喜被排水板壓死,兒子苦根吃太多豆子撐死了。福貴沒有辦法去改變這樣的境遇,最後一個人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餘華讓我們見到了什麼是最驚心動魄的敘述。“活着”,不管是屈辱還是風光;“活着”,不管是甜蜜還是酸楚;“活着”,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都得活着。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全書最後富有隱喻的對“活着”進行總結:“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