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間有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間有味》讀後感

《人間有味》讀後感1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爲天”,吃,作爲對每個老百姓而言最日常、也是最離不開的一件事,汪曾祺如何來描述的呢?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樸實,沒有至高的道理,也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娓娓的說着關於不同城市的不一樣的食物。

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繫在一起。紀錄片裏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後,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態度的親身經歷。

腦海裏關於上小學的那段兒記憶中,最持久、最深刻、最能讓我信手拈來的,莫過於上學的日子裏,不論颳風下雨,每天必來一客的煎餅果子。

記得那時每天上學都要路過一個早點攤兒,攤兒上那個不知名姓兒的婦女,卻用一雙粗糙發紅的手,嫺熟地在燒熱的鐵盤上,用一柄木工用的膠水刷似的小刷子,往上頭刷上一層白色的麪糊,那麪糊不薄不厚,恰到好處。待到麪皮邊緣微微翹起,再用一隻手伸進爐子旁邊的菜籃裏,依舊嫺熟地掏出兩枚雞子,朝着鐵盤邊上輕輕一磕,黃澄澄的黃兒、亮晶晶的蛋清,瞬時溢滿在整張麪皮上。這時另一隻手上來了,塗麪糊的刷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手柄已經褪去最初時的鮮亮、被時間覆上滄桑的'油煙泥垢的三角形扁平鏟子,那鏟子在攤販兒的手裏被耍的,讓人看着簡直眼花繚亂。也不知怎麼的,覆着一層“金縷衣”的蛋餅竟已經攤好了。

要是你以爲雞蛋煎餅果子是隨到隨拿、隨拿隨走的,那隻能說明你沒吃過雞蛋煎餅果子,至少,你肯定沒吃過好的雞蛋煎餅果子。好的雞蛋煎餅果子可撩人呢!就在你剛起牀,胃裏頭剛剛有點兒餓的那點兒意思的時候,就這麼在你的眼前晃悠,晃得你直追着攤販兒問:“要好了嗎?要好了嗎?”攤販兒永遠帶着心知肚明的笑,輕輕地說上一句:“要好了。”勾得你饞蟲子在五臟六腑來回鑽了個遍,才終於操起最後的一隻沾滿了甜麪醬的刷子,在你叫的菜啊、肉啊、腸啊上頭粗粗的打個滾兒,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兒和香菜碎,把它們全包進那件“金縷衣”裏頭,終於再塞進一個薄薄的白色塑料袋裏,摳出那個可供你,或提或抓的圓圈兒,此時,方可慢慢欣賞雞蛋煎餅果子攤兒前,那張等急了的小臉兒。

那還是在物質條件遠不及當今社會富足的上世紀末,我還記得那會兒的超市裏,一塊長條形的德芙牛奶巧克力都算得上是小學生口袋裏的奢侈品。而今,不過是20年的光景,舟山到上海的鮑魚,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廣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類,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遷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經不止是人,食物也在傳播流轉,聚散之間,衍化出不同的形態和風味。這是鉅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得更快。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所以人大約多是喜歡懷舊的,就像我從來不肯忘記二十年前的那一客雞蛋煎餅果子,從觸及牙齒開始,直到滑進我的胃,那停留在我口腔裏短短的數十秒,帶給我的身心愉悅,那是我這種貪嘴的孩子永遠不會褪色的回憶。

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人間有味》讀後感2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爲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爲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一經播出就給大衆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這個名字也似乎走進了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很多人因此瞭解、認識了于丹。而我真正的開始瞭解于丹,是因爲半首詩的緣故。“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兩句正是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這兩句詩的後面寫到: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甚喜,這句簡短的話中所潛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轉變中年過程中所追求的,儘管過去從未仔細研究過於丹教授的作品,但僅此一句就讓我從內心感受到我與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當你因爲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着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着。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調侃說,還記得上小學那會兒,每天穿着花襯衫坐着小車上下學。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並沒覺得那有什麼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後,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着每一步才抵達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託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該要成爲什麼人,你怎麼才能不辜負曾經的成全與託付,你怎麼才能在無常當中一步一步把恆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循環,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纔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學的路上,我們一直被老師成全;在職場的路上,我們一直被領導成全……我們如今的被成全與託付,難道不是爲了將來對別人的成全與託付麼?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爲人父母、也許還要爲人師長、爲人領導,不是嗎?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下完成,那一刻當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