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27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2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27篇)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

當所有人的親人都離你而去,獨留你一人活在世上,你會怎麼樣?隨他們而去?在讀完《活着》後,你一定會作出另一個選擇——勇敢地活下去。

《活着》講述一名叫福貴的人的苦難的一生,但更講述了眼淚的寬廣絕望的不存在。

人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堅韌,就像是一根頭髮,讓他去承受幾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福貴就是這樣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他在經歷了命運一次次的打擊後,頑強地活了下來。

我所讀懂的,不是福貴高尚的情操、頑強的品質,而是他面對苦難是強大的承受力,也讓我知道,人爲了活着本事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一點韌性,不是非常可貴嗎?

人活着,就是爲了去忍受,忍受生命所帶來的責任,現實所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所以,我特別看不起因爲現實的殘酷而輕身自殺的人。只要活着,什麼都有希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一切都會過去的,不是嗎?畢竟死了,再怎麼努力都來不及了。

我們都應該學學福貴,學習他那面對苦難毫不畏懼的精神,當一切都過去後還能笑臉迎對生活的考驗。他身上所散發出的光芒,是我不由得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們都敵不過時間,在歷史悠悠的長河中,有多少被埋葬、被遺棄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福貴的這一生是時間磨滅不去的,他永遠值得後人的讚頌。

福貴這一生對於歷史長河來說窄如手指,但我覺得,他這一生也寬如大地。

我們一定要像福貴那樣,勇敢的,一直活下去。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

《活着》主人公福貴生活在戰火紛飛動亂的特殊時代,經歷了戰爭、土改,他的家庭的興衰,從頭到尾,他的經歷都是在不斷的失去,失去金錢、失去地位、失去親人,最後只落得跟一頭比他老子還要老的牛相伴的下場,或許這些“失去”我沒有辦法去理解,但是我想,那是要一個多麼大的勇氣去面對的呀!

家珍的死,是我讀到的諸多死亡中,最安靜、最超脫的死,人活着,總要經歷這樣那樣的事,不管你是否情願,他們都會接踵而至,數年後,我也要面對這些生離死別吧!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總忍不住長長的嘆息了。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必須去面對這些生死的時候,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當然,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是一個看客。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在想,人世間真的很不公平!爲什麼有的人總是失去、失去,到最後一無所有?如書中的福貴,年少時風光無限,出門還要僕人揹着,後來家境敗落,因爲貧寒,他的兒子生怕弄壞了鞋子,光着腳走路!福貴的一生大起大落,最後跌至人生的谷底,這種巨大的落差,讓我又不得不慶幸自己,還好!活得比較平凡。

我感到震撼,首先:“震”的是我居然可以讀一本和我沒有任何聯繫的書;“撼”的是書中的內容,或許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說,我只讀過一遍,餘華那淡雅的文字,平實的敘事風格,讓我深深震撼了。

生活是一個過程,而活着是一種狀態。我們活着就要努力去生活,努力的爲了好的日子,希望我們周邊的人們,都能好好的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3

總是風吹過,淚花零落,仕望東去,流淌着美麗的傳說,按捺不住的心情只爲讀懂餘華筆下血肉豐盈的富貴,車輪碾過小巷的石子路,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黎明的沉寂!

富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少爺,因爲年輕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埋葬了自己和家人餘生的幸福,他終於在潦倒中覺悟,也許並不算遲,可哪知厄運的腳步從未走開,富貴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他卻只能默默地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一曲長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陣燕鳴,啼盡了幾許呢喃?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許桑田?

平靜而近乎冷酷的筆尖,勾勒出命運的俘虜;艱難而近乎殘忍的人生,釘上青春的枷鎖。讓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裏行間靜靜地休憩。

夕陽下的兩個“富貴”漫步在自己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與活着的瑣碎,可怕的是在活着湮滅。富貴學會了忍受,去忍受出於對生命存在而產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活着,一種心態,一種姿勢,抑或一份責任,滌盡多少悲苦。不要驚歎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不必說時間不經意在指間溜走,應該是你把時間活生生地丟棄!

飽滿的麥穗低着謙遜的頭顱,不時地在風中搖擺: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4

生活有如立體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而我們卻長了一雙平視的眼睛。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將你的思維帶進它的多維世界,猶如編筐編簍。所以說閱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自己的認知。“餘華”的《活着》,似乎是在講述一個“富二代”的敗家史。主人公“福貴”不削眼裏只有土地的父親,那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也不過是父親責罰的擋箭牌,那個活着的“福貴”不過是個肉體,又或者說他從來沒活過。時間就是這麼奇妙,歷史的變革讓“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慘卻將他揉碎後埋在現實的土壤裏生了根,發了芽,這纔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着”。這也許就是“餘華”創作的初心。

面對“活着”這個看似簡單而又沉重深刻的話題,這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要活在別人眼裏還是要活在自己的心裏?“活着”可以解釋爲“生存”和“生命”,當然“福貴”也許沒有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活的像個自個兒”。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個自個兒”?又或是說有多少人想過要“活的像個自個兒”!

面對富貴,面對貧窮,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着”!!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寫作,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認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別人的觀點裏,學會深度思考。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5

看了葛優的電影才跑來看這本書的。

不得不說,《活着》是我看過哭的最慘的電影。每一處伏筆鋪墊的恰到好處,每一個對比轉折讓人來不及喘息。時代背景,人性善惡,人情冷暖,人生動盪。裏面走過的那些人,遠的近的,善的惡的,來的去的,都去了。也無非是留下一張嘴,一個飯桌,吃着一頓飯,忙着下一頓飯。在最艱難的時候,維持活着最基礎的需求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最珍貴的,當最珍貴的一點點被剝離的時候,才發現總能活下去,還能活下去。而希望總是會有的,妻子兒女,外孫,還有那些嘰嘰喳喳的小雞。慢慢長大吧,變成鵝,變成羊,變成牛。帶着一個越來越好的希冀,活下去。

這本書跟電影還是有相當大的出入,可以說,電影中雖然將有些因果變得分明瞭些,譬如春生和福貴家的恩怨,但是電影還是沒有捨得把書中的所有苦難都包裹進去,沒有把最冷酷的人心包含進去,也還留了個溫暖的結尾。

在這本書裏,我真的覺得孩子的本真和純潔是多麼多麼的讓人心疼。這裏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血有肉,單純的那麼傻,相比於很多書本里古靈精怪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好像很早就沒有供她們任性的土壤了,他們只能以一顆不諳世事的純良的心,承擔着被催熟的懂事,肩負着疼愛家人,照顧家人的累但卻幸福的事。

人不該貪念太多,可以披被溫暖,飽含善念,就很幸福啊!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6

“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主人公“福貴”怎樣“活着”?前半生仗着老子一百多畝田地爲所欲爲,老丈人見着了都要躲得遠遠兒的,倫理綱常壓根兒沒放在眼裏,跟老子對罵也是常事,在村裏人眼中丟淨了臉面,儘管從小過慣了村裏人眼中“奢侈糜爛”的生活,好歹只作賤了自己,沒有傷到別人,居然乖乖的還了賭債。

他不是好兒子、好丈夫,甚至好鄰居都算不上,而一切在他輸光了自家所有田地的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開始在意爹、孃的感受,在意家珍、鳳霞喜怒。以前是別人對他的忍受,趾高氣揚,從不低頭;現在是他忍受着別人,唯唯諾諾,陪着笑臉。只爲“活着”。他黑髮時,送走了白髮人;他白髮時,送走了黑髮人;他和他的那頭老牛在田埂上依然頑強的“活着”。

誰能想到當年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在田埂上居然講出做人的道理來,也算一件奇事。《活着》講述了部分中國人在那物質貧乏、精神困頓的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不能把主語更換爲中國人或人,這是不準確的,有人肯定不是這樣“活着”的,隨着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以後的人很大程度上也不會這樣“活着”,但人性總會在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影射出來,我們應該致力於思考“我們怎樣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7

週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着》。

合上書以後,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餘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嫖、賭,花光了家裏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後,死裏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後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後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自殺。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着,因爲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本應是餘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裏面,不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着樂觀的態度活着,這纔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了。

活着,就夠了。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8

《活着》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歲月;經歷了人一生中的大喜與大悲。他死了爹孃,也喪了兒女。說他可憐,也是,也不是。至少,他,還活着。

他曾經年少輕狂,賭博輸光了家產,從遠近聞名的徐大地主變成了貧農。而取代他的龍二,在解放初期時就被槍斃了。他這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又曾經,他被抓去當兵,在軍營中度過了好幾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戰爭中失去,而福貴還是倖免於難,挺到了戰爭結束。這又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爲了什麼?爲了金錢?爲了名利?不!只是爲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還講什麼金錢,什麼名利啊!你來了,並沒有帶來什麼,那你走了,也不能帶去什麼。你是清清白白來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樣。所以,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雖福貴失去了一雙兒女,還沒有了溫柔賢惠的妻子家珍,但他還是得活着。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確實很可憐。但是生活總是這麼艱辛、殘酷和神祕莫測。活着的確很難,他飽受着歲月的風吹雨打,但,他還活着!

在生活中,福貴他幾乎一無所有。在別人眼中看來,他也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糟老頭子。可是他至少還有一樣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無價之寶,那就是——生命!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9

“活着”這兩個字眼對常人來說平凡得很,但是對於《活着》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富貴”而言,卻意義深刻。

富貴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生活。他不把父母當回事,對妻子的辛苦勞累不屑一顧。最可惡的是他那吃、喝、嫖、賭的陋習,揮霍光了老一輩留下的所有家產。他的父親也被他氣死了。可是這時懺悔已經來不及了。從此,他只能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飽受着爲生計而奔波的勞累、苦楚。他怎麼也沒想到命運會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讓他的心靈遭受一次次與親人離別的痛苦,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家寡人苟活於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貴努力地重新生活,這位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將苦難消解於自己的忍耐和平靜之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師。是生活漸漸讓遊手好閒、薄情寡義的富貴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的家裏的頂樑柱。如果沒有經歷後面的變故,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活着是多麼美好和幸運。

在每個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每一次都讓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雖然走起來非常辛苦,但是它卻通向我們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過那危峯兀立的高峯,越過那一條條一望無際的山谷,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

讓我們以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態度面對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0

《活着》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爲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着。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爲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說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

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爲別人着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說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說:“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爲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爲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着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爲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1

“這本書表面上叫《活着》,可實際上大家最後都死了。”我一和朋友聊起《活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講這句話。

《活着》這本書給我的閱讀的體驗實在是太諷刺,太戲劇又太過沉默,還摻雜着一些無法理解的苦痛,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跟着福貴看他從一個愛好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覺得實在是活該。

可是看到後面,看着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個死去,看着他一次次受到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卻開始在盼了,盼着能它有一個轉折,盼着福貴最後能有一個被安慰的結局。可越看後面越沒有希望,越看後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要死了吧。”然而出乎意料地,福貴就這麼平靜的接受了一切,作爲家裏最後一個人默默地活着。看到這個結局,我心裏的那些鬱結像是和他的歌聲一起,在空曠的傍晚和風一樣飄揚,感覺也沒有那麼沉重了。

回過神來,是他的活着安慰了我。“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婉,不動聲色。

我們討厭激進地爭執,暴力地衝突,我覺得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其他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活着本身,就值得讓我們去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2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貌,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着,也僅有我們活着,我們纔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我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們不應當讓現實決定我們怎樣活着,而是應當自我決定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活着。

活着,就要應對選擇,僅有堅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確定,纔不會讓自我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能夠選擇能夠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我,用自我的態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對餘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杯具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齊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纔會不情願、不忍應對的發現,原先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着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裏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泄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佈,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裏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餘華深沉的講述着生命的杯具,

對於杯具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我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杯具,喜歡被這種杯具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3

前幾月,聽聞大學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子跳樓自殺了,研究生還未畢業。具體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給大家一陣唏噓,而自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着的意義。

最近拜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作者認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餘華認爲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當向人們展示高尚。而他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異常冷靜地筆觸描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告訴我們活着就是活着。

翻開血紅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畫面清晰呈此刻腦海裏,合上書本已成記憶。福貴生於富貴家庭,年輕時放浪不羈,將家產揮霍一空,成爲普通佃戶。後被強徵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樣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貴眼見着自我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終只剩自我和一條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從屠夫手中買下來的,這印證了那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福貴承受住了難以承受的苦難,垂垂暮年與老牛相伴,和老牛唸叨着親人的名字,唱着歌謠: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來,生命是載體,而生活是資料。不管我們一生要肩負多少職責,或者經歷多少磨難,再或者享受多少輝煌,都是由生命來承擔。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看輕生命,同時還應當進取樂觀地去應對那些或好或壞的事情。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4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5

《活着》主要講了“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女校長血型相同,爲救女校長,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生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文中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認爲我們就應該學習老人堅韌的品質,不要被困難所壓倒。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6

餘華用平淡的語氣講述着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一個人與命運的故事。讀完《活着》我淚流滿面,當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時,我溼了眼眶。當福貴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我以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結果,真正的悲劇正在等候着他,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捧着《活着》,總是沉重、難受,冰冷的文字躍然紙上,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活着,我們爲什麼活着?有些人爲了人生追求,有些人爲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爲什麼活着,抱着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過活每一天。是呀,我們爲什麼而活着?

以前,我以爲爲了高考而活着,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顧一切去追逐那個目標。高考後呢?陷入迷茫期,活着,又因爲什麼活着呢?人呀,總是爲自己尋找各種目標,固定各種目標,爲了給自己一個活着的理由。

但《活着》中福貴的命運卻昭示着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是虛妄而已,或許,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種存在,與萬物一樣並沒有任何意義。活着僅僅是因爲活着,生命或許就只是爲了活着,而那些理由與目標全是我們自己給自己上的枷鎖,生命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這或許就是餘華想要告訴我們的。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7

《活着》在“我”與福貴的交談中展開。福貴——一個看似普通的老人耐心地向“我”講述了他的一生。在他平緩的語調下他坎坷的一生卻如娟娟細流平緩得流入讀者的心坎。

作爲地主的兒子,年輕的福貴沒有爭氣敗了家,從此,他拖妻帶女開始了他曲折的一生。他曾被國民黨抓去當兵,差點死於槍炮下;之後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歷史大事件,歷經千辛萬苦卻不得不目送自我的親人一個個先於自我死去。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福貴依舊樂觀的活着,甚至平淡無奇地向“我”述說他的一生。

“人們將生命中的錯誤聚集到一齊,創造出一個惡魔,叫命運。”《活着》讓我思考命運爲何能夠這樣百般折磨一個人,讓他一下子從富貴的殿堂跌到一貧如洗的潦倒境地;讓他一下子從幸福美滿的天堂墜入孤獨一人的地獄。可是,更多的是讓我思考在絕境中人對生的渴望有多麼強烈;更多的是讓我領悟到歷經萬難後看淡一切的從容。

沒有人明白明天是什麼樣貌,究竟是陰霾密佈還是陽光燦爛但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只要生命沒有結束,永遠有下一個明天,永遠能夠期望着下一刻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真正點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完美的期望。

我們懷着完美的期望,勇敢地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敗了就再努力,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永遠相信不管自我再平凡,都會擁有屬於自我的幸福,這纔是平凡人生中最燦爛的風景。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8

《活着》是一部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餘華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福貴悲慘的一生,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福貴是地主家兒子,年少就不學好,吃喝嫖賭樣樣俱全。賭光了家產,氣死了老爸;戰亂又被拉去當兵,急死了老媽;戰爭結束後回到家,看到女兒因病發燒變成了啞巴;兒子更慘了,小學沒畢業,就給縣長那生孩子的老婆獻血,被抽血抽死了;好不容易把女兒嫁了個好人家,結果女兒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女婿沾上這個家也難逃厄運,被機器碾死了;福貴的媳婦本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娶過來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接連不幸,終於油幹燈滅,熬死了。總算是有個外孫接個香火吧,結果三年自然災害,孩子餓得慌,吃多了豆子噎死了。一大家子人都死光光,按理說孤獨的老福貴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也該隨至親駕鶴西去了吧,可他偏偏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身邊所有的親人,買了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

故事的結局:老人牽着老牛,用粗啞的嗓音唱起了老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此時,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

我早已淚眼婆娑,細細回味作者的那話:“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就夠了。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19

看書看到痛哭流涕,內心絞疼,因爲一個書中的人物二反覆私綽,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活着》曾幾何時,自己也想着寫一本書,書名就是《活着》想寫寫自己經歷的生活,在社會底層感受着無奈和挫折,想通過寫作,讓自己出名,換一種人人敬仰,燈光無限的生活,爲自己,也爲生養我的父母,因爲我在重複他們的生活,他們期待我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光耀門楣!思來想去,能寫的就是自傳體式的自己,再加上一些虛無縹緲的想象,添點水分,加點顏料,就構成了一部所謂的作品!我的活着,跟餘華的《活着》天壤之別:富貴,這個一生悲情的人物,活着送走了他所有至親的人,依舊勇敢的孤獨的活着,最終與牛爲伴,最爲觸動心絃的是,沒有親人爲自己送終時,他吧十元錢,餓死都不能花的十元錢當做對埋葬自己的那個人的工錢!勇敢的活着!曾經的那個時代,人們踏實,暢亮,現在的我好像活在幻境中,此刻的人們也善良,也淳樸,但是好像缺少了一份憨厚,就是這份憨厚,加重了做人的分量,而當今的現實讓我們像無根都浮萍,始終找不到根的感覺!活着,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人生的厚重變得失去了底色!

躺在牀上,像起書中的有慶會流淚,想起家珍會流淚,想起鳳霞會流淚,想起二喜會流淚,甚至想起那頭年邁的被富貴買回來,避免了被殺的老牛也會流淚,唯獨想到富貴,覺得他讓人欽佩,敬仰,跌跌撞撞的一生值得讓人回味無限…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0

《活着》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爲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然而我認爲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所以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

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1

總是風吹過,淚花零落,仕望東去,流淌着美麗的傳說,按捺不住的心境只爲讀懂餘華筆下血肉豐盈的富貴,車輪碾過小巷的石子路,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黎明的沉寂!

富貴,這個以往風光一時的少爺,因爲年輕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埋葬了自我和家人餘生的幸福,他最終在潦倒中覺悟,也許並不算遲,可哪知厄運的腳步從未走開,富貴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他卻只能默默地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一曲長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陣燕鳴,啼盡了幾許呢喃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許桑田。

平靜而近乎冷酷的筆尖,勾勒出命運的俘虜;艱難而近乎殘忍的人生,釘上青春的枷鎖。讓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裏行間靜靜地休憩。

夕陽下的兩個“富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與活着的瑣碎,可怕的是在活着湮滅。富貴學會了忍受,去忍受出於對生命存在而產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活着,一種心態,一種姿勢,抑或一份職責,滌盡多少悲苦。不要驚歎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不必說時間不經意在指間溜走,應當是你把時間活生生地丟棄!

飽滿的麥穗低着謙遜的頭顱,不時地在風中搖擺: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2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爲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3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應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貴,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纔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命運似乎因爲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爲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爲聾啞人。之後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並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爲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爲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僅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僅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我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爲他感嘆。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4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福貴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福貴從富家少爺因爲賭博而輸光家產變成窮人,有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

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的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爲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纔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爲贏了富貴的家產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爲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爲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爲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爲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爲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我們纔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爲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5

合上餘華的作品集,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睛。是啊,活着是多麼一件簡單的事,可又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啊!

徐福貴一家到處奔波勞累,直到最後的死去,他們是爲了活着;有慶的死換來了一個小生命;鳳霞的死換來了她的孩子——苦根的活着;二喜是爲了苦根活的更好而死去;家珍的病是爲了家裏人更好的活着而累出來的,直到最後的死去;徐福貴在戰場上死裏逃生是因爲他知道活着的好……徐福貴親手送走了他的一個又一個親人,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女兒,他的女婿,他的孫子……他還是要活着。

想想現在,大街上的人匆匆忙忙。路邊的飯店門口站着一位笑迎迎的老闆;瞪着三輪車的老大娘叫喚着:“賣……”,工地上的農民小心翼翼地站在幾十層樓的高處;超市裏收營員機械地收着錢……所有的所有都是爲了活着,活的更好。有時想象他們可悲,唉,我何嘗又不是這可悲人羣中的一點呢?有時想想他們堅強,不管遇到什麼他們都要努力的活着。“活着”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可做起來又是那麼的艱難。它會要你付一生的代價,他會要你付全部的精力,它會吸掉你所有的血液……活着有苦有樂,有起有伏,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活着有……不管是高尚的人還是平凡的人在活着的面前是平等的,他們都是爲了活着而不斷地努力着,只是他們所收到的成果不同罷了。

活着真好!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6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題記

活着?活着爲了什麼?爲了榮華富貴,還是爲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可活着就只能如此嗎?當我看完《活着》這本書後,人爲什麼而活就會浮現在我的面前!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是個典型,舊社會敗家子。用福貴父親的話來說,我是他的孽子。當福貴嗜賭成性後,慢慢的他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賭博上。到後來,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一家老小從寬大的房子裏住進了簡陋的茅屋裏,也因此,父親去世了。母親生命倒下,家珍拿出僅有的兩塊銀元,讓福貴去城裏找郎中治病。可是事實並不如此,福貴被拉去當壯丁每天餓着肚子過日子。

到後來全國解放福貴可以回家時,母親已經去世了,女兒鳳霞因大病變聾啞。但他沒有在幻想榮華富貴,反而只想平凡的過日子。

可是上天似乎總與福貴開玩笑,家人朋友相繼離她而去,難道這就是報應嗎?

到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了,但他卻堅持活着。餘華說過,活着是一個充滿力量的詞語,他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責任,忍受現實幸福或苦難!

在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唉聲嘆氣,但是也有人努力前行,雖然那些努力前行的人話不多,但是他們確實一直都在努力着。所以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猜我更加真切意識到應該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美好每一天!

《活着》讀後感500字 篇27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着》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歷。

餘華冷靜地敘述着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生用手術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溫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作者緊接着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說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衝擊着,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着,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後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複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說,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後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苟延殘喘已經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後人反而得到超脫。

對於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着爲了什麼,人爲什麼活着”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着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着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餘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