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流年》讀後感

寒假期間, 我讀了李秋沅的《木棉流年》這本書, 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小說以抗日爲背景, 通過一個叫阿寧的小姑娘之眼,慢慢爲我們揭開七十多年前的一段歷史。小說以第一人稱回憶了“我”以前漂泊不定的日子:四歲時因家鄉鬧鼠疫而隨福嫂到海門避難。由於特殊原因,又隨福叔到了木棉島的'番仔園, 以後就一直居住在那裏,直到有一天,日本人的飛機來到木棉島上空,木棉島也成爲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與血的戰場。義勇戰士來自各方,上演了一曲又一曲壯歌,而“我”只好又一次離開。六十年後, “我”重回木棉島,它已煥然一新,以前居住的番仔園,如今成爲了抗戰博物館, 以紀念那段真實的歷史,那些捨生取義,默默無名的英雄們。

《木棉流年》讀後感

我深深地沉浸在書中。 裏面人物:番婆,周先生,李校長,唐明澤,梅雪,茉莉-----他們一個個向我走來, 又一個個離我而去。 是啊,在這戰爭,瘟疫,陰謀,血腥的年代,難免會有生死離別。 作者帶我穿越歷史苦難的時空,讓我看到了當時各種人的苦和甜, 也讓我瞭解了那段歷史, 明白了那時人所受的苦:日本人的襲擊,糧食的匱乏,傷病的折磨-----從未經歷過那段時光,但從書裏,那些文字裏,感受到了宏偉肅穆的樓院,緊閉的門窗背後隱藏的,蕩氣迴腸的英雄往昔。

只有瞭解過去, 纔會珍惜現在, 同學們, 讓我們牢記歷史, 珍惜現在無憂無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