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1

今天,我讀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夜鶯與玫瑰》,從中,我學到了深刻的道理,懂得了許許多多的美德。

故事是這樣的:一隻心地善良的夜鷹看見一個學生正在哭泣。原來,王宮要舉行一個盛大的晚會,學生的戀人要求學生送給他一朵紅玫瑰,才答應和他一起跳舞。可是,現在已經晚秋時節了,哪裏還有紅玫瑰呢?夜鶯看到學生如此傷心,便不顧一切的去幫助他。

夜鶯用自己的鮮血創造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第二天一大早,學生髮現了散發着香氣的玫瑰,卻沒有看到玫瑰樹下凍僵的夜鶯的屍體。當她送給那位公主時,卻發現公主已經愛上了另一位富有的人。他一氣之下把玫瑰丟在路邊,任人踐踏。她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這是扔掉了一個小生命啊!

這雖然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但是卻給予我深深的啓發……文中那個學生,正是代表了一些忘恩負義的人,他非常的自私,只知顧到自己的利益,卻看不見別人的付出。這種人,既是善良的人幫助了他,他也會置之不理,拋之腦後,這種人,能接受別人的幫助嗎?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有這樣的人的。比如,在大街上,有些人吃完食物,就隨手往地上一扔,他們只是覺得有這一時的痛快,卻不管不顧環衛工人的辛勞。環衛工人在冬天寒冷的時候,爲人們工作着;在夏天酷熱的時候,還是在勤勤懇懇的掃地。他們長年下去,累彎了腰,卻不叫一聲苦一聲累,而這些人,不就是爲他們增添更多的負擔嗎?

另外,還有一些相反的例子。在秋天來臨時,金色的果田裏,農民伯伯辛勤的彎着腰,老坐着,爲的就是讓人們吃上可口的果實……我們不要學習那個學生。我們一定要學會珍惜,懂得感恩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2

《夜鶯與玫瑰》是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所著的童話作品經典選集,共收錄了他的《夜鶯與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園》《忠實的朋友》《馳名的火箭》和《星孩兒》七部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不僅因爲故事感人至深,而且因爲它的譯者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林奶奶自己的故事也是一部傳奇。

書歸正傳,王爾德的童話被譽爲“世界上最美麗的童話”。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幾乎都有一個因爲“至愛”而變得“至美”的形象。據說王爾德在給兒子誦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會因此感動得潸然淚下。

不過在他的故事裏,大多好人並沒有所謂的好報,壞人或討厭的人也未必會有任何懲罰,但是,每個人每個小動物每樣東西,都在故事裏成就了自我。

夜鶯爲了自己崇拜的愛情而死,玫瑰最後有沒有被珍惜又有什麼所謂?

快樂王子或者是漢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何必在乎世人所謂的成就?

巨人的死似乎最具有喜劇色彩,天堂裏,他一定能一直看到孩子們的笑容了吧?

而星孩兒,即使做了國王,也必得加一個,因他早年受苦,當了3年就去世了,而後面繼位的是個很壞的國王,這樣的結局,真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西方的《聖經》好像有這樣一段話:“上帝給世界帶來光明,而有些人只感受到黑暗,感受不到光明,這本身,已是一種懲罰。”

是的,每個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了。

我想,這就是爲什麼人間有那麼多自私和醜惡,卻始終擋不住真正的.善良和美麗。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50字3

在暑假裏,我讀了王爾德大師的《夜鶯與玫瑰》。書中的一些精彩的對話和感人的情節,至今還讓我深受感動、記憶猶新。

這個故事大概講述了一個青年男子爲了獲得愛情,想要送給心愛的姑娘一朵紅玫瑰,可他當時只有白玫瑰,爲了這件事,他覺得煩惱不已。然而,這件事被一隻可愛善良的夜鶯聽見了,它四處打聽,得知可以用自己的鮮血來染紅白玫瑰,於是,它讓花枝上的刺扎進自己的身體。

夜鶯那鮮紅的血液緩緩流出,“滴答,滴答”夜鶯用它的血一滴一滴地滴在白玫瑰上,一滴一滴地染紅了它,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是,我們那無私的小夜鶯卻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夜鶯爲了幫助男青年實現願望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樂於助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縱觀現實世界與社會,在我們身邊,不是也有很多樂於助人、不顧個人安危的傳與千家萬戶的英雄事蹟嗎?勇鬥持刀歹徒的黃德山、用抓持刀竊賊的姚振寶、勇救被劫女出租司機的劉曉威、智擒系列搶劫出租司機的張振、勇鬥竊賊的李洪、救火英雄樑鐵練和污水井中勇救兒童的何士餘等等。他們都是有着夜鶯精神的人,都是爲社會、爲世界、爲人民所歌頌的英雄。

夜鶯和我們身邊英雄們的善良、樂於助人,除了帶給我們感動之外,還給世界傳遞了一種正能量,使得世界更和諧、更美好。我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長大後爲社會、爲國家、爲世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我還懂了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每個世界有所不同,我願做個讀書人,以書爲友。因爲我僅從一篇小小的文章中便知道一個大道理,果然,以書爲友、開卷有益這些哲理不會被歲月的履痕所泯滅,反而隨着人們讀書實踐的深化和讀書經驗的積累,迸發發出更爲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