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

《愛的教育》放在我的牀頭已經有幾個月了,今日偶然翻到,於是就拿出來細細品位。幾個大大的字印入眼簾,便開始思索: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眼角的餘光忽然定格在那天爸爸買回的晨報上,一欄醒目的標題把我吸引住了“寶貝,如果你能活着,必須記住我愛你”這是一位媽媽寫好的信息,在全國人民都無法忘記的5月12日中,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剎那間,一座美麗的山村小鎮被損壞得滿目瘡痍,廢墟中她跪着的身體保護着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最終,在70幾個小時後,孩子得救了,而她卻永遠離開了人世。看完後,眼淚竟不聽使喚地“嘀嗒,嘀嗒”流了下來。原先,這就是愛,一位偉大的母親對自我的骨肉看似平凡卻驚天動地的愛!它的力量超越了生命,它的力量蛻變成一股暖暖的氣流溫暖着孩子。

愛,像空氣,每一天縈繞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如此平凡,可很多人卻無法感受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的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學生都爲自我的日記鎖上了一把小小的鎖,把父母排斥在千里之外,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不明白,難道親情的力量還不及一把鎖嗎?

繼續閱讀着,我明白了《愛的教育》描述的是一羣充滿活力,進取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雖然他們出生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我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中國學生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那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教師讀給這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讀了《愛的教育》,我目睹了安利科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確實是這些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答案。但我明白“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暖洋洋的愛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情的抒情曲,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閱讀完《愛的教育》懂得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

其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完美的明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2

愛是什麼?愛是父母對我的疼愛,還是我對心儀的玩具的喜愛,或是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前我是這樣認識愛的。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對愛有了更深刻的看法。這裏有正義的卡隆、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雖貧困,但刻苦學習的克洛西、寬容,友善的可萊蒂;還有一副無賴相的弗朗蒂、高傲而虛榮的瓦梯尼;以及文中的主人公“我”恩利柯……這些孩子個個都是天真、可愛、善良的,只不過有的孩子不懂得表達愛罷了。

就如“探望老師”一文中,恩利柯探望他們生病的

老師,聽了媽媽的一番話,他知道了要關愛老師。雖然他很想告訴老師班上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忍心讓老師在病痛中難過,就引開了老師的話題。老師很關心恩利柯的學習,想幫他提高成績,關切地詢問他。恩利柯被老師感動了,老師帶着病,還這麼關心他的學習。這時我想起了我們的班主任劉老師,有一次她崴着了腿,行走不方便,但是老師沒有請一天病假,還堅持給我們上課,管理班級,不想讓我們落下功課。這不正體現了劉老師對我們的關愛麼?

在這裏,我懂得了愛的內容是多麼廣泛呀!愛是寬容、是友善、是正義、是堅強、愛是默默無聞的奉獻……愛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只要你肯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3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20xx年)。他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者,作家。出生於意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村鎮。20歲時從軍校畢業後參軍,開始寫一些愛國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意大利軍旅生活》。1886年,耗時近十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面世,爲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我從掃煙囪的孩子抽抽搭搭地說:“今天我掃了好幾處煙囪,得了30個銅幣,誰知弄丟了。我的衣袋有個洞……”說到這兒,他不禁哇哇大哭,“沒有錢我不敢回去,老闆肯定會打死我的!”

圍觀的人漸漸增多。衆人正不知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女孩拿出兩個銅幣說:“我只有兩個銅幣。大家湊一湊,幫幫他吧。”立刻有很多人掏出錢來,8個,10個,15個……還是不夠。一個助教走過來,放下一個銀幣,大家向她歡呼,她卻紅着臉跑開了。還差5個!這段話中,我覺得大家和助教的樂於幫助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次,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玩,吃飯的時候,我去端板凳,弟弟在那裏自己玩,突然,“咚”的一聲,弟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趕緊放下板凳,飛奔過去,弟弟已經爬起來了,我問弟弟有沒有摔破那裏,弟弟說沒有。我放心的去端板凳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4

最近讀完了名著《愛的教育》。這本書共一百個故事,以日記體的形式,以主人公安利柯的敘述來完成。其中絕大部分是其學習生活中的故事,還穿插了父母給他的信和每月故事。作品主要描述了同學之情,師生之誼,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孩子對家長的積極影響,教育孩子應如何熱愛國家、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戰勝自我、健康成長。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畫較爲生動、真實。有爲人仗義,是非分明的卡隆;有品行兼優、爲人熱情的代洛西;有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不斷成長進步的故事主人公安利柯;也有經商家庭出身具有經濟頭腦的代洛斐,小石匠,賣菜人略有殘疾的孩子克羅西,救助他人落下殘疾的洛佩蒂,欺軟怕硬、不良少年弗蘭蒂等。人物刻畫涉及的社會面較爲廣泛,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較爲全面,尤其是對中下層社會現實的反映。人物心理刻畫較爲真實。學生們升級考試時,代洛西的傳條,口試中對老師動作的提示,神態等的描寫,似有考試舞弊之嫌,卻給讀者十分真實的感受。

“愛”貫穿於整部小說之中,不愧爲“愛的教育”。親情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國家之愛、人類之愛交融於小說之中,讀於其中,便置身於愛的溫馨之中。父母、姐姐對安利柯的諄諄教誨讓我們時時感受着親情的力量。生病、學習中互相關愛的同學,告別時他們之間的難捨之情,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教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尤其是對殘疾兒童——聾啞少年的教育,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無私的付出,女老師的死,還有安利柯爸爸的教書六十載的老師和他優秀的教學做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師爲教育所做的奉獻,真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一次盛舉在社會中的積極影響,讓我們看到了愛在社會中的力量,穿插的每月故事又讓我們感愛到了人對國家的熱愛,對全人類的那種樸素的愛。

小說結構靈活的安排,使人讀着不覺乏味。小說敘述的時間較爲集中,從十月份的入學到轉年七月的學期結束。如純用日記來敘述每天的生活,不免會使人感覺單調,而作家在其中穿插的父母的信和每月故事來做爲愛的言行指引和愛的崇高導向,使我們讀着活生生的故事的同時,又有了間歇的理論指導,使小說的整體節奏張弛有度。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爲一名教師,置身於愛中,欣賞着愛時,更應將有愛的教育進行到底。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5

自從讀了愛的教育,我就被其中的每月故事小抄寫員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的小抄寫員儘管被父親誤解責怪,卻仍然天天熬夜幫父親抄寫紙條、掙錢養家,他這種關心父親、盡力幫父親分憂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小抄寫員故事的大意是:十二歲的佛羅倫薩男孩敘利奧是家中長子,父親是鐵路職工,一家人靠着父親微薄的薪水度日。父親把他看作自己的希望,對他要求格外嚴格,一心希望將來他能謀得一份好工作,來分擔一些自己肩上的重任,支撐起這個家。最近,父親還從一家雜誌社接了一個抄寫員的活,抄寫500條可以賺6角錢。父親抄得實在太累了,忍不住在餐桌上向家人訴苦:;我的眼睛實在受不了了,這樣連夜的抄寫簡直要了我的命!;敘利奧主動請求幫爸爸抄寫,但父親堅決不同意:;不,不,我的好孩子,你好好學習吧,那纔是最重要的。我絕不會同意你爲這種事情佔用一分鐘學習時間。;看到這兒,我想:敘利奧好關心父親哦!父親讓他好好學習是爲了他好,這一定是個好父親。接下來會怎麼樣呢?我迫不及待地接着看了起來。

敘利奧知道自己無法說服爸爸,只好不再堅持,事實上卻沒有放棄。敘利奧觀察發現,父親每到鐘敲十二下就上牀了。一天晚上,他等父親睡了後,悄悄到走到寫字檯旁,仿照父親的字跡認真地抄寫起來,一直寫到父親快起牀時才悄悄收拾好。就這麼過了一夜又一夜,這樣的深夜工作嚴重影響了敘利奧的睡眠,一做作業他就困得掙不開眼睛。父親卻以爲兒子是不好好學習,把他當成了一個不肖之子來冷眼相待了。讀到這裏,我猜敘利奧該會向父親說出實話了吧。可答案確是否定的:

雖然此時的敘利奧心痛不已,但他還是沉默着一天晚上,敘利奧就像之前的夜晚一樣,不停地寫啊寫啊。他沒有想到,父親正在他的身後,滿頭白髮的腦袋俯在敘利奧的黑髮上,看着兒子手中的筆飛快地寫了一張又一張。父親的心被懊悔和憐惜塞得滿滿當當,淚水忍不住滴落了下來。他終於明白了:這麼久,兒子都沒有好好睡過覺,在幫自己養家!看到這裏,我揪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父親總算髮現真相了,他們今後一定會更加相親相愛吧。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敘利奧可真懂事啊!我要向敘利奧學習,像他一樣盡力地關心父親,關心家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6

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能夠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個的四年級的有趣生活。

他寫的是你開學第一天到十月,我記了很多的每月一讀的經典故事。

書裏面還寫了很多很多安利柯的同學。在這裏的同學們又好又壞,有的調皮,有的可愛,有的沒孝心,有的孝心。就是這麼多同學勾選,這本有對比有愛的愛的教育。

在這裏有讓安利柯生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樸實可愛的“小石匠”。

卡隆是一個比我們都大一歲的“哥哥”,因爲一些原因也在四年級,他比人高出一個同學們他是個好學生,一旦有人被欺負,他就會站出來保護他。小石匠他很有孝心,就算父親一直打他但他都一直維護着他的父親,平時他也十分的幽默,還有一門獨門絕技“兔子臉”,這可是百試百靈。

“小石匠”的名字叫做安東尼·阿爾伯特,他之所以叫小石匠,是因爲他的父親是一個石匠。有一天父親又醉酒了,就在這時小石匠向爸爸要買文具筆的錢。可誰到他的父親突然發怒了,把他打了一頓。第二天一早臉上的巴掌印還沒有消退,他只好帶着巴掌印上學了。同學們看到他臉上的巴掌印,就向他提議校長報告,讓校長跟他父親說一說,可是小石匠並不承認是他父親打的,還一直的說他的父親從來不打他,對他特別好。從這裏可以看出“小石匠”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他從來不想讓別人去侮辱,去玷污他的父親。後來他的父親知道了,對兒子。十分內疚,於是他就戒了酒,後來對小時間也非常的好。

《愛的教育》在最真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母親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愛的教育讓我深受感觸,其中我也學到了很多很多,比如說如何堅強,如何的幽默風趣,如何的去幫助他人,等等等等。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7

一本洋溢着親子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情的書,讀起來,不免感萬千······這本書是圍繞着校園風情而寫的日記,但是其中也包括家庭親情在內所以稱之爲《愛的教育》。

在讀完《愛的教育》後我已被深深地打動了,確切的說,是被故事中的人物所發生的事情,而深深的感動。

在這故事裏,師生之情令我想起了我們以前的數學老師,她在我三年級時,就已經在我們四班教生了。她是一位和藹可親又平易近人的女老師,三年級時,她的頭髮還是有一點點的白髮,可如今,她的白頭髮有增長了不少。

老師啊,您辛苦了!不知您現在的學生聽不聽您的話,是不是讓您少操一點心,我如今見您,您的笑容依舊,可是,卻多了白髮,老師啊,我永遠是您的學生。

這本書是適合於十三歲以下九歲即九歲以上的小學生們閱讀的,令我不可思議的是,這本書竟是一個意大利市立小學三年級學生寫的一年之紀事。年終他的父親爲知修改,仔細地爲改變其思想,四年之後 ,兒子入了中學,憑自己記憶力所保存的新鮮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在這本書中,有一篇名叫《嫉妒》的作文,寫的是二十五日的一天,,第一仍是代洛西。華梯尼卻因這嫉妒代洛西,雖然除此之外還有人嫉妒代洛西,可是他們並不像華梯尼這樣顯露在表面上。

校長先生在教室報告成績:“代洛西,一百分,一等獎。”正說時,

華梯尼打了一個噴嚏。校長先生見了他那神情就猜到了:“華梯尼!不要飼着嫉妒的蛇!這蛇是要吃你的頭腦,壞你的心胸的。”

之後在上課時,他在紙上寫了大大的字,寫的是:我們不豔羨那因了不正與偏頗而得一等獎的人。先生因暫時有事出去了,坐在代洛西旁邊的人用紙做成大大的賞牌,在上面畫了一條黑蛇。準備送給華梯尼,可是,在這時,代洛西卻說:“將這給我吧!”把賞牌取來撕得粉碎。恰好先生進來了,便繼續上課,華梯尼的臉紅得像火一樣,把自己所寫的紙片搓成一團塞入口,嚼糊了吐在椅旁,下課後,代洛西幫華梯尼收拾好東西,替他放入革袋,結好了袋紐。而華梯尼也慚愧的擡不起頭來。

當我看完這段文字以後,覺得代洛西不僅學習好,還是個非常大度的人。

我決定向代洛西學習!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8

寒假裏,老師推薦了一本《愛的教育》讓我們閱讀。我看了這本書後,深深地感受到“愛”是什麼:“愛”有父母之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還有對祖國的愛;愛無處不在,在平凡的生活中讓人感到溫暖。

《愛的教育》這本書採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件件事情。它是以一名意大利四年級的小學生安利柯的口吻來描述的,他對每一件事情、每個人物的觀察都很細緻,描寫很生動、很具體。這些對我寫作文有很大的幫助,我要多向他學習,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儘可能把它描寫出來,讓人看得懂、看得明白。

書中講述到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很感動:一位女老師得了重病,病魔一直在吞噬她的生命,她如果停課休養,好好治病,也是可以治好的。可她愛孩子,離不開孩子們,情願跟大家在一起,直到最後一天。這讓我想到我的老師們,她們對我們也是傾注了無限的愛。比如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記得剛上三年級時,有篇作文的題目是《秋天》,這裏是南方,秋天景色的變化不明顯,我們都不知道怎樣來描寫;陳老師細心地找來了秋天的圖片,詳細地講解秋天季節的特點,引導我們觀察,教我們如何入手去描寫,把句子表達通順,把作文寫好。再如我的英語老師——葉老師,三年級時,我們沒有掌握好學英語的方法,以至於全班的英語成績不太理想;升四年級了,葉老師狠抓我們的英語成績,他每天放學不辭辛苦地守在教室門口,讓我們留下來背英語單詞,練習口語,課堂上對偷懶的同學毫不客氣地批評,同學們都說他很“討厭”、很“兇”,而正是這些“討厭”、“兇”體現了對我們的“愛”,讓我們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學期我的英語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書中還描寫了一個叫德羅西的人物,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學習對他來說就像做遊戲一樣簡單容易,毫不費力。我很羨慕他,希望每次也能得到班級第一,可是我沒有他那超強的記憶力,只有多讀書,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不懂的,不會的,要向老師請教,多動腦筋思考,也許我也能考到班級第一,我要以德羅西爲榜樣,努力前行!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懂的“愛”,平時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都是愛的體現。我也要讓“愛”展現出來,愛我的父母、老師、同學,愛我們的祖國,讓生活處處充滿愛。正如《愛的奉獻》裏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9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晴天或雨天,陽光燦爛地灑在窗臺上,或是清涼的雨點滴落在走廊間,我們坐在座位上擡頭一看,都能望見那個熟悉的身影。他們在講臺上穿梭着講課;他們在每個同學中奔忙不休,他們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每天都神情專注地望着我們,就像《愛的教育》中小男孩恩里科的老師一樣。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根據自己兒子的日記內容改編而成的。本書以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恩里科的視角。記錄下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背後都隱藏着無數的道理,值得我們去深思。

恩里科的老師佩爾伯尼先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爲學生們操勞着。他盡全力地教授着學生們自己豐富的知識,帶着他深愛的學生們去觀看一個又一個的儀式,從而教授他們道德和禮儀。同學們在他的點點教導中從懵懵懂懂成長,而他頭上的發卻逐漸花白,臉上的皮膚也逐漸顯出皺紋……

由於明年要小升初,因此今年暑假,我的老師們也依舊沒有休息。而其中最辛苦的,應該就是我的班主任了。暑假有很多線上批改繁瑣的作業,可她卻連沒一個同學的作業都認真批改。一天深夜,我滿懷期待地打開作文手機,相查看一下老師到底有沒有改好我的作文,可是結果並不如我所願,回覆欄空空如也,我頓時生氣極了,皺着眉頭懊惱地想:讀後感m都那麼久了,爲什麼還沒有改好!然而,第二天早晨,我起牀一查看,發現我的作文已經成功過關了,老師還給我發來一個小禮物。我看着老師給我改的作文,翻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卻難以平復,昨日心中氣憤一掃全無,因爲我懂了:老師要批改那麼多同學的作業,就算我的作文晚十天改好,我也願意啊!

班主任的小禮物,那篇改動繁多的作文,好似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我心中“愛”的大門。老師的愛猶如一滴滴春雨,在日常一件件小事中逐漸滲透進我的心扉,直到我打開了老師那扇“愛”的大門,才發覺到了老師對自己的愛與自己對老師的不尊重與不理解。作者筆下的老師對他的學生們說過:“我們的學校將是一個家庭,你們將是我的慰藉、我的驕傲。”他就與我們的所有老師一樣,把我們看做自己的孩子,細心又認真的教導我們;把我們看成自己的好友,給傷心、難過的我們帶來希望。

老師是園丁,我們便是正茁壯成長的小樹苗,他們獻出了一切作爲我們長大的肥料。和恩里科一樣,我也要深深地對你說一聲:“謝謝,祝您健康,請記住我們!”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0

時間過的真快呀,轉眼間我就把《《愛的教育》》這本書給讀完了。不僅書讀完了而且我的寒假作業也完成了,假期也快結束了。這本書中有幾個感人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比如說不幸事件、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倫巴第的小哨兵等。其中我最喜歡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就讓我來介紹吧!

在一艘法國輪船從西班牙巴塞羅那港口起航到意大利著名港口熱那亞。船上都是有錢的貴婦和紳士,但是其中還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十歲左右兒童。兩年前他的.爸爸和媽媽將他賣給了街頭賣藝的班主,班主對他不好,經常打他罵他,不給他吃飯,到處去各國表演。到了巴塞羅那,他再也忍受不住了,從班主那裏逃走了,來的意大利領事館請求保護。領事館同情他,將他送到這艘船上,並讓警察局長送還給他的父母。這個孩子在二等艙裏面的人都給他一些銅幣,表示寬宏大量。有些人還讓他說說他的經歷。於是他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由於他第一次有這麼多錢,非常高興,跑到自己的小牀上數錢。就走這時他聽見有三個人正在辱罵他的國家。少年立刻把銅幣扔向他們,並憤怒的說:“誰辱罵我們的國家,我就不要他的錢,寧願餓死我”

這樣一個寧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少年震憾了我。讓我更加努力學習,吸吮各種知識豐富自己,我用自己的行動去愛祖國,用自己的愛心去愛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去愛祖國,用深深的愛去回報我的祖國!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1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是的,一本好書會帶給咱們豐富的知識和無盡的快樂。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今天我想向你們推薦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亞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這本書的扉頁上的那段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這本書主要是寫小學生安利柯的成長故事。通過安利柯九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並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繫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帶給咱們愛與美的享受。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這裏有讓安利柯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小石匠”的樸實可愛,克洛西的堅強不息……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文章是《勇敢的羅伯特》,故事講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學時,目睹了一個小學生在上學的時候,跑到馬路中間,正好有輛馬車駛過,眼看小學生要被車子軋着了,羅伯特英勇地衝了過去把小學生抱開,小學生得救了,可羅伯特卻被車子軋傷了腳,腳骨粉碎,從此殘廢了。羅伯特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咱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許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如《掃煙窗的孩子》、《感恩》、《窮人》、《小抄寫員》等等。

從我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每被書中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想《愛的教育》這本書將會把“愛”帶給更多的人。讓咱們的愛無處不在!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2

在書的海洋中,有數不勝數的好書。在我看過的書中,有老師推薦的,有媽媽給我買的,有從圖書館借的,也有同學送給我的……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主角安利柯的一篇篇日記,記錄着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故事。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極其普通的人,就和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平凡樸素,每一個故事也是簡單平常,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正是這些人和這些故事,流露出人與人之間最爲真摯的感情,有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有老師對學生無聲的關懷,有同學之間純真的友誼,還有對祖國神聖的愛,無不躍然紙上。

尤其是13歲的馬爾可不遠千里尋找媽媽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爲家庭欠債,馬爾可的媽媽不得不遠離家鄉外出工作,後來媽媽在異國他鄉生病了,和家裏慢慢地失去了聯絡,親人非常擔心,馬爾可更是日夜想念媽媽。最後,馬爾可決定獨自去尋找媽媽,在尋找媽媽的途中,他嚐盡了酸甜苦辣,歷經了艱難險阻,但最終馬爾可憑藉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讓已經陷入絕望的媽媽重拾信心,迎接新的生活。看到這裏,我不禁爲馬爾可對媽媽的愛感動不已,爲他的堅強和努力肅然起敬,更忍不住對照起自己,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動不動對父母發脾氣使性子?是不是面對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站在馬爾可面前,我感到很慚愧,以後我一定要向馬爾可學習,做一個堅強、懂事的孩子。

書中還講了很多其他同學、家長、老師的故事,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因爲他們的故事告訴我什麼是愛,什麼是勇氣,什麼是感恩……安利柯的父親即使已經畢業很多年,也沒有忘記他的小學老師,還專程去看望老師,沒有貴重的禮物,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是最感人的行動,深深地表達着一名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還有正直的卡羅的、勤勞的可萊蒂、努力的斯代地、勇敢的洛貝諦、可愛的安東尼、品學兼優的克洛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小夥伴們!看着他們,我才明白原來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小夥伴,只是今天的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他們的可愛。

正如羅曼羅蘭說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了它,一切將變得黑暗。”正是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美好,而且愛是相互的,我們享受到別人給予的愛,也要付出愛,這正是《愛的教育》告訴我的道理。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3

以一種敷衍的情緒翻開這本書,想着是不是空而不實的教育泛談,卻在看完李鎮西老師寫的前言之後就被他關於“素質教育”的看法深深吸引,接着看“手記一:愛心和童心”,我更是被個個真實故事中的一份份真情打動,幾次激動、感動的熱淚盈眶。

李老師在說到“素質教育”時,這樣寫道: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爲了一切人全面的發展的教育!”

雖然提倡以學生爲主體,考慮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早已被大家說爛了,但李老師短短几句話卻讓我看到了他和其他人的不同,他的看法,充滿人性。果然,在手記一中的愛的教育就充分體現了他對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體貼,周全,暖人心,更催人上進。他揹着學生去住院,還開玩笑寬慰學生,他怕自己會忘記,把每個學生的生日記下來,在桌子的玻璃下壓一份,在辦公室的門後貼一份,每個學生過生日他都送上小禮物,他規定,班裏有學生因爲身體原因請假三天以上的,班裏學生必須去看,請假一週以上的,班主任必須去看望,他按小組分,每個小組週末輪流去他家裏吃飯,他規定自己每個學生他都要親自家訪,而不是簡單的一通電話就行……

點點滴滴的故事看下來,我被李老師的真情打動,他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無私的。”同時他又說道:“但這種純潔的愛,必然贏得學生愛的回報。”於是他也獲得了學生對他毫無保留地愛,瞞着他祕密送出去的祝福,悄悄爲他籌備的生日,就算畢業了也依然希望老師爲他指明方向的那種信任。我想,只有我們真的無私的、不計回報地愛學生,纔會獲得學生同樣願意傾盡自己所有來愛你的那種信念吧。

但李老師覺得這種師生、班級內部的愛,愛的太小。他說:“師生之愛,同學之愛,都不應僅僅止於班級內部,而應該有愛的擴展和昇華。這種愛的擴展,是對周圍其他人的愛——同學、鄰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識但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愛的昇華,是對我們祖國的愛!”

於是,他積極組織學生爲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爲整修圓明園寄去捐款,爲城市的整治工程集資買樹苗。並在這種愛心捐款中,強調學生的誠實品德。凡此種種,都讓我感受到:大愛潤無聲!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在“言傳”的同時,更應注重“身教”。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4

寒假的時間,我讀了班主任推薦系列從書的《愛的教育》,雖然還沒有讀完整本的書,但是就在我讀的幾個小小的故事中,就已經深深的吸引我了。書中以日記的形式描寫了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意大利的小學生,在他周圍發生的許多和“愛”有關的小故事:有描寫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有描寫朋友之間的愛是那樣的樸實、真誠;有描寫親子之間的愛是那麼的溫馨、美好;還有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

《開學的第一天》、《我們的新老師》、《歡迎新同學》、《勇敢的洛貝諦》……一個個小故事彷彿也將我帶入到剛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是怎樣手把手的教我們這些剛上小學的孩子學拼音的;是怎樣讓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孩子順利適應新的學些環境的;我是怎樣認識新的小夥伴並和他們愉快的遊戲;還有來自爸爸媽媽以及全家人的無微不至的愛。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刻都不能失去它。讀了《愛的教育》我才發現其實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現。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前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老師和父母鼓勵我;有困難時同學幫助我;其實愛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有善於發現“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5

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它可以驅散所有的不快,只用一個“愛”字,便可融化你有些冰冷的心靈,趕走心頭籠罩的陰雲。這就是《愛的教育》。

這樣一本書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阿米琪斯的筆下,以四年級學生恩利科的視角,通過他一個學年裏的一篇篇日記,介紹了他的同學: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寬容熱情的科列蒂,行爲高尚的卡羅納……同時也介紹了他的家人和老師。在這一個學年的時光裏,恩利科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見證了各種各樣的事,這其中有許多給了他以啓迪。像與科列蒂的吵架,卡羅納替人頂罪的高尚,努力學習的斯爾達迪獲了獎,燒炭工人與紳士的握手,姐姐爲了家庭而做出的“犧牲”等等。濃濃的愛意穿插起了一件件事,從書頁中透了出來。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主人公恩利科生出了一種羨慕之情。我羨慕恩利科生活在一個高尚的年代,一座溢滿了愛的小城。他的同學們雖各有千秋,但絕大部分品行都十分高尚。他的家人寫給他的一封封信,豐富的內容飽含着他們之間真摯又樸實的愛。恩利科有一個好的生活的環境,這並不僅限於他正好不窮又不算富裕的家庭。他的身邊,有同學們的友愛,和老師、家人的關愛,這些愛像淅淅瀝瀝的小雨點,滋潤着他的心田,正鞭策着他成爲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

合上書本,再擡起頭看看眼前的世界,像“路怒症”、“碰瓷”、“鉅貪”這樣的詞語,給這片純潔的天空染上了陰霾。無視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違法犯罪行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卻被高樓大廈禁錮住了美德和質樸。難道這就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嗎?我們用什麼來改變它?現如今,我們在精神層面上的高度,可能還遠遠趕不上二百年前的人們。這真的可以算是“進步”嗎?

“衆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起來,讓自己充滿愛,用愛填充這個世界吧!撿起一張廢紙,幫助一個苦難中的人,這樣小小的善舉,就能給周圍的人以感動。即使它微不足道,但也是一份愛的力量啊,做一件這樣力所能及的事,何樂而不爲呢?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讓心中充滿愛,以愛的力量改變世界,讓世界充滿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