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來》讀後感(通用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雨季不再來》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通用5篇)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1

生命所有的神祕與極美在蛻變中彰顯了全部的答案。——題記

如夢的花季,似水的年華,夢幻的雨季萌發青春的活力,每一個生命的神祕與美好都在雨季後蛻變出它的答案。三毛曾說“人之所以悲哀,使因爲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着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她一生短暫,但經歷不凡,因此她經歷了她人生中最頻繁的雨季,也因此她把人生了解的如此透徹。雨季的來臨無法逃避,但是在經歷過雨季之後,當我們睜開眼睛,不再是灰濛濛的天空,不再靜的只有雨沖流的聲音,時間不再靜止,我們會再度看到陽光駐留在我們的臉上。那時,我們會看着陽光,然後說,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

雨季中,世界不停的運轉,追求是每一個人自己也說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的那份情懷,也許顯得叛逆,但對於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卻值得我們執着,即使雨季已過,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她去追求的東西,生命的神祕彷彿就像一樣東西,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樂趣。雨季過了,將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2

室內的暖氣開地太足了,整個人好像受到了巨大的壓強一樣,安靜地彷彿在等待一根針的墜落。驀然,彷彿聽見了一聲從遠方來的吶喊,澄澈,乾淨。

昨夜的雨,淅淅瀝瀝,打在窗上,躺在牀上,睜着眼,讓目光四處遊離。下雨了,我的雨季是不是該來了?告別了純真年代,走進了豆蔻年華。

很及時的,在大年三十的早晨,在一個正確的時間,翻閱完了《雨季不再來》。我想,我不僅僅是讀完了一本書,更是經歷了一個成長的過程……

安靜的筆調是令人沉醉的,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場景,置身於室內,隨着三毛的長大,當三毛還不是三毛的時候,她反抗,叛逆,播種下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夢想,思想上流露出的卻是青澀,莽撞,迷惘和那一份真實的傷感,三毛的心境如同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人之所以是可貴的是他們能因時光,環境的改變從而在生活上得到長進。

歲月的流逝,固然是無可奈何的,而人們的逐漸改變,卻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我想我應該珍惜我所謂的叛逆期,也許,這一段時間或是長,或是短,我可以無限散發我那可憐的小自尊,可愛的小任性,不用考慮任何自己所做事情的後果,可以很自然地做一個敢說敢做的真實的人。

時代不同,人接觸的社會環境是不同的。我其實很慶幸自己能夠活在這個年代,當我看到三毛的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在她的臉上畫上兩個鴨蛋時候,她沒有哭,也許是內心深處自尊扞衛着自己的最後尊嚴吧。她難受,但是面對不公平,人是必須要學會忍受的……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改變的過程,我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離別的傷感,人世間的每一種心情都是成長必須經歷的。說不定經歷完了,你就長大了,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似乎是一場苦苦的長征。

歲末年端,站在時光的長河裏,一切都是凌空綻放的唯美,一切像是緊緊地握住水,然後看着它順着手的掌紋,一點一滴流淌乾淨。不僅僅是水,以及那些我們念念不忘的事情,或者開始漸漸斑駁不清的臉。上帝,是殘忍的,叫我們抓住一切,然後讓我們眼睜睜的看着我們抓緊的東西被偷走。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爲,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留住青春,有一日,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

我的骨子裏面有風,我不知道上帝給我的眷顧還有多少,只是知道在雨季時,盡情的揮霍,燃燒,只因爲雨季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3

《雨季不再來》這本書主要收集了三毛從孩童到青年這段青蔥歲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話是講述了二毛變成三毛的心路歷程。這段陽光爛漫又偶有烏雲飄過的時光是那麼的珍貴,讓我們認識了一個鮮活的三毛。

三毛小時候就表現出對文學藝術的癡迷,她對美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格有些叛逆。對課堂不大感冒倒是嗜書如命。家庭薰陶加上自身大量閱讀這對於今後的文學底蘊打下了深厚基礎。也許同樣是因爲細膩敏感再加上外界的因素,三毛一度患了自閉症。父母想盡辦法也無法打開她的心門,直到遇到恩師顧福生,開始學習美術。三毛慢慢走出了雨季的泥濘,開朗起來。長大些,三毛開始了留洋求學之旅。從文章中能看出她求學的艱苦和讀書的刻苦。

我印象比較深的兩篇文章,一篇是《紫衣》。講的是作爲家庭主婦的母親滿心期待準備去同學會的郊遊,然而最後因爲天氣突變最終未能趕到集合地點而錯失了這場聚會。

三毛那是雖小但也感到了母親從接到同學會郊遊通知單後心態的變化。那個往日操勞持家的母親突然表現出了少女般的神態,開始叨了起學生時代,難得的快樂和輕鬆。是啊,母親也是有過青春啊,她上過學,讀過書,有同學,也愛美。只是結婚生子後的那個女人因爲有了需要照顧的家而放下了曾經的天真幻想開始學習柴米油鹽醬醋茶,變的懂事,任勞任怨。爲了這次聚會,母親沒少下功夫,給“我”和“姐姐”做新衣服;自己也穿上了平日捨不得穿的深紫色旗袍,擦了香水;前一夜,還爲同學們煮了一鍋紅燒肉和一鍋羅宋湯。

然而天公不作美,趕車的中午天空下起了雨,母親一邊看錶一邊焦急的讓姐姐和“我”禱告上帝。最後,望着那輛大軍車緩緩開走的背影,母親瘋狂的放聲狂喊着同學們的名字,整個人像瘋了一樣,那是“我”從沒見過的樣子。等回過神來,母親帶着我們姐倆往回走,她忙着給我們擦去臉上的雨水,卻忘了自己。回到家中,母親又變回了熟悉的她。多年後,我再問起母親這段往事,母親卻說記不起來了。”我“想再跟她講,跟她講講那第一件新衣,講當年她那年輕的容顏,講日本房子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小弟、還有同學的名字。

母親心不在焉的淡然,聽着聽着,突然說:“天明和天白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沒有。”她順手拿起電話,按了小弟家的號碼,聽見對方來接,就說:“小明,我是阿孃(注:祖母)。你還發不發燒?咳不咳?乖不乖?有沒有去上學?阿孃知道你生病,好心疼,好心疼……”

讀到這裏,我覺得挺心酸的。那次的同學聚會母親一定是特別想去,那是她爲數不多能重溫往日青春年華的時刻,結果錯過了,是多麼的遺憾。她爲人妻爲人母已經夠辛勞了,然而這最後的幻夢也破滅了。我想她並沒有忘掉那一天,可是她選擇了刻意遺忘,讓自己的心不再抱有幻想,也就不會那麼痛吧。由她,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女性。爲了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她們甚至甘願犧牲自己的感受。

當你看她臉上爬滿皺紋時還能想到那個當年風華正茂時美麗的容顏嗎?當你看到她手上的老繭時還能想到當年這雙纖纖玉手也曾翻過書頁,摘抄過詩詞?實在不易啊,有了平凡而又偉大的女人,家才變得溫馨,井井有條。現代的女性比原來選擇的空間更大了,雖然大部分還是主內的傳統分工角色,但至少可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經濟自立,從而人格上還保持着獨立。

另一篇文章是《西風不相識》。說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學,父母臨行前叮囑她出門在外一定要秉持着謙讓的傳統美德。最初三毛也確實照做,落得好人緣。然而,這種“老好人”的行爲並沒有讓外國同學和老師對她一樣尊重,而是不放在眼裏。有一天,一大幫人在三毛宿舍瘋鬧,老師跑來竟然大罵一頓三毛,這讓她再也無法抑制怒火,一下子爆發了。同學老師們都驚呆了,從那以後沒有誰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變了個人,開始我行我素,不再過得戰戰兢兢,生怕被疏遠。

有趣的是,這幫洋人們反倒開始尊重起她來。真應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有些人不能理解別人對你的忍讓是爲你着想,以爲好欺負呢。而受氣久了,心理領域被嚴重侵犯,早晚一天也得崩潰,要不就得爆發。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從小聽孔融讓梨長大,被教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然而,看看中國近代歷史便知,被列強大肆侵略卻無力反抗。做人也如是,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獨立體,我們有權利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首先,我們要在意自己,這是人能站立的根本。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能指着誰尊重你呢?

其次,我們不能因爲自己強大就欺負別人,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做到這兩點了,就算有人指責我們種種又有何妨呢?我問心無愧。隨着年齡增長,我慢慢了解到了一件事,誰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別人的批評也好建議也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好過纔是最重要的。

就像書名一樣,雨季不再來。我們終將成長,走過雨季。希望未來的生命也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雨水。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4

這段時間莫名對非洲這塊神祕的大陸特別感興趣,想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想看地球的傷痕———東非大裂谷,想看看乞尼馬紮羅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想見識撒哈拉沙漠一望無際的黃沙,想到達大陸的盡頭———好望角。決定去借一本關於非洲的遊記,可是圖書館書架上所有的遊記都是寫歐洲、日本、韓國的,抱着寧缺毋濫的心理,我放棄了借一本遊記的想法,走到文學區這一塊,被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深深地吸引住了。

翻開書的第一章看到了一句特別吸引我的話“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爲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想想自己,總是覺得自己還小,不願意正視困難,可是轉眼一想,自己都23歲了。所有認識我的人給我的評價都是“不成熟”,什麼是不成熟?難道不成熟還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嗎?

抱着這個疑問,我去查“不成熟”到底是什麼意思:當一個人的行爲心智低於其在社會普遍認知下該年齡階段所應有的行爲表現與意識的心理水平,展現出的明顯差異或矛盾時,我們通常稱之爲不成熟。這樣一看倒確實比較符合,我自己總結出來造成我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拒絕長大”。

我不想長大,總覺得只要自己不長大,爸媽就不會變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可以一直照顧我,甚至還可以永遠保持着一顆童心,想要什麼就不計後果的去爭取。可以不去了解那些黑暗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也永遠不會發生在我的周圍。

曾經在《孤身絕壁》裏面看到一句特別好的話,“一些人可能會指責我拒絕長大,總是想活在童年裏。但是往好的一方面說,童年都是跟探險聯繫在一起的,爬的最快爬的最久一直是童年的夢想,無論你是否快要30歲”。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都爲自己拒絕長大的心理而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實在無聊,我把“拒絕長大”四個字打到百度詞條裏,結果隨後出來的就是“拒絕長大是一種怎樣的心理疾病?”當時就被嚇了一跳,這麼嚴重?於是我馬上點開了熱心網友的評論

“長大以後要面對太多的麻煩,顯然不長大的生活更愉悅些。她的狀態是逃避,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狀態,這說明她的環境條件對她長大這件事的要求足夠寬容(比如家庭條件、外界期許、自身要求、周圍環境等等),等到條件不允許的時候,自然不得不面對,不得不長大。”

突然覺得特別有道理,以前在家裏的時候,被爸媽保護的特別好,我所接收到的東西都是他們願意讓我看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等我來到了公司,同事們也很照顧我,有問題都會幫我解答,即使是工作中出現了錯誤,也沒有狠狠的批評我,而是告訴我下次要注意。每次媽媽給我打電話,都叮囑我在公司要收斂一點,東北人特別兇,小心他們打我。可她根本不知道,我就一直在這裏肆意妄爲,倒成了一個小霸王。

驚奇的發現,23歲的我,在用一種近乎可怕的方式拒絕做一個成年人,固執的.認爲自己可以不必長大。任性、不懂事、不靠譜、情緒化、說話不經過大腦、缺乏耐心、得過且過,自己想想都覺得討厭。現在別人會縱容我、原諒我,可是很怕有一天,我會把周圍所有人對我的耐心都透支完。

我可以試一試,在逃避了這麼久以後,鼓起勇氣,學着開始不再拒絕長大。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5

生命所有的神祕與極美在蛻變中彰顯了全部的答案。——題記

如夢的花季,似水的年華,夢幻的雨季萌發青春的活力。生命大半,但它的色彩讓人目眩神迷,每一個生命的神祕與極美都在雨季後蛻變出它的答案。三毛曾說“人之所以悲哀,使因爲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着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她一生短暫,但經歷不凡,因此在她從二毛蛻變成三毛時她經歷了她人生中最頻繁的雨季,也因此她把人生了解得如此透徹。雨季的來臨無法逃避,但是在經歷無盡的雨水之後,這種日子總有停住的一天,那是躺在牀上,睜開眼睛,不再是灰濛濛的天空,不再沒有黎明的曙光,不再靜的只有雨沖流的聲音,時分不再靜止,我們會再度看到陽光駐留在我們的臉上。

當初的二毛雖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但她的心理又是如此的成熟,對於生與死,她似乎早已不很在乎!然而她對生活依然是熱愛的,僅憑那一句“我今日擔着如此的重擔,下輩子一樣希望擁抱一個血肉模糊的人生,這是矛盾的矛盾,宇宙平衡的真理。”兒時的三毛和兒時的我們一樣:繁重的課業,反叛的心理……但她敢對這些說不!而且她沒有因此而厭倦生命,她選擇了“流浪”,書寫了一份屬於凡人的樂觀。初出家門的三毛在國外的求學之路坎坷難行,待人接物更是一門大學問,最初的三毛循規蹈矩,然而這對外國人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她換了一種方式,爲了讓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這一點便足以啓發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突破常規,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路,而不是一味地遵循那些條條框框,追求自由,我們也很有必要這樣做。

流浪很難有瀟灑,那些日子是那麼艱辛,遇到故人是的惺惺相惜,飽受委屈時的無可奈何……就是這樣的“顛沛流離”,成就了三毛的樂觀與灑脫。三毛的雨季如此的短暫而又如此的漫長,其中五味陳雜,太多的感想溢於言表,正是這樣一個不羈放縱的三毛,用她的雨季,使他的人生豐滿,使她的人生餘味悠長!

在連綿的雨季中,曾經摔倒在水窪中,向四周看看,沒人在意你是否受傷,沒人會把你扶起來,世界依舊運轉,人們依舊做自己的事,於是在自己爬起來後,發現在雨季時期,靠自己是很重要的。在不絕的雨季中,曾經因爲下雨的陰霾心情不好,總覺得什麼事都不想做,也想找個人或物品來發泄一下,向四周看看,沒有人會因爲你心情不好而讓你發泄,雨季不會因爲你心情不好而走遠,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不會因爲你心情不好而停止,於是我發現雨季時期保持樂觀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就像三毛說的“樂觀與悲觀,都流於不切實際。一件明明沒有希望的事情,如果樂觀的去處理,在我,就是失之於天真,這跟悲觀是一樣的不正確,甚至更壞。”

於是,用樂觀的心態,我發現雨季的水聲也非常悅耳,天氣雖然陰霾但是涼爽,雨季雖然不是讓人覺得快樂的,但是經歷過後就是一場蛻變心靈的雨季將不再來。既然無論如何都要面對,不如就用更加樂觀的心態吧。

三毛的雨季已經過了,而我的顯然纔剛剛開始。我應拋幻想雜念於腦後,輕裝上路,追尋自由;還是應抱理想現實於一身,腳踏實地,探求真理?

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