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海倫·凱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一)

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夜深人靜,昏黃的燈光下映浮着我的身影,手中的書在夜風的吹拂下瑟瑟作響,窗外似黑色幕布一般,漆黑,但,就是它鋪墊着黎明的曙光!

書,依舊被夜風撫摸,伴着這氤氳墨香,我沉入了夢鄉……

美好的一天,美好的家庭,降下一個美好的生命。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個月的海倫因病雙目失明,不久又影響了聽覺。無論是夜晚還是早晨,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她的世界只剩下了黑暗,她再也看不見色彩斑斕的世界了;再也聽不見悅耳動聽的聲音了。浸泡在沒有光和聲音的世界中,她唯一能感受的只有寧靜。她墮落,她自卑,她煩躁,她埋怨上天賜予她的一切!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在海倫六歲時,莎莉文成爲了她的老師。粗暴,無理的海倫爲了排遣她的孤獨,莎莉文老師便成了她的發泄對象。莎莉文沒有讓海倫自暴自棄,而是打開自己的心扉,用心中的愛教導海倫,給予海倫知識。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昇華人格的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與奢望,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或許內心的寂寞使她與知識成爲了好友,或許內心的寂寞使她空虛的心靈被知識填充。她有了生活的希望。

莎莉文是偉大的,雖然莎莉文不是海倫的母親,但她卻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心,怕在她的心中,海倫不僅是她的學生,而是自己的孩子。莎莉文陪伴了海倫一生,她燃燒自己,照亮了海倫,並不奢求什麼,只爲呵護生活在黑暗中的這個孩子,慈母般給了海倫希望與溫暖。

我想,是黑暗襯托了黎明,是莎莉文成就了海倫!是的,如果沒有莎莉文,海倫還會沉浸在孤獨的苦海里,她掙扎在粗魯與煩躁之間。她還會接觸到知識嗎?她還能意識到知識的力量嗎?她還能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嗎?不,沒有莎莉文就沒有現在的海倫。爲了海倫,她用盡畢生心血,到頭來還因爲勞累失去了雙眼,她後悔嗎?不,海倫是莎莉文的成就,而莎莉文也成就了海倫!

夢醒了,黎明已到……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二)

今天陪媽媽去書店挑書時,無意間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我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於是我打算買下回家看。

海倫·凱勒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剩下的87年裏是沒有歡聲笑語和聲音的孤獨歲月,她是一位又聾又盲偉大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在黑暗中需要人們去給予她光明的弱女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出了海倫·凱勒一生的酸甜苦辣,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勒對生命的熱愛,她渴望擁有光明,哪怕僅僅只有三天也好,這本書實際上是海倫·凱勒在用誠懇的語氣勸我們要珍惜寶貴時間,珍惜生命啊!

海倫·凱勒雖然是個盲人,但是她心靈的眼睛卻比任何健全的人都明亮,因爲在這本書中優美的語言把景物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一位盲人竟然能夠寫出如此生動的場景,令我驚訝不已,許多景物在她的描寫下變得栩栩如生,幾乎與正常人沒什麼區別,讓我覺得她根本不是一位盲人。海倫希望能夠擁有光明,可是我們一些擁有光明四肢健全的人又在幹些什麼呢?毫無目的地消磨時間,遊手好閒,一點都不沒有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和它的寶貴性,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要是能讓他們也失明一天,讓他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該多好啊!

海倫經歷了這些痛苦,然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擁有健康的身體,要什麼有什麼……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女,回報祖國。

更多熱門文章: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左右

2.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

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00字左右

5.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00字

6.小學生關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7.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00字

8.《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一

9.<<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00字讀後感

1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