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着有感550字(通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活着有感55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活着有感1

餘華說:“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着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當我們經歷種種磨難時,該怎樣去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活着,就這樣活下去。

剛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釋然。文中所記述的生命,是那麼脆弱,摔個跤、一次抽血、吃幾個豆就能使它結束。以及福貴自身的遭遇,讓我感覺到命運的不公平。後來細細體味,便被福貴的頑強感動到了。不禁想到,福貴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爲什麼他經歷瞭如此悲慘的遭遇,還能頑強地活着。以前覺得,活着的意義嘛,無非就是金3錢,名利,親情,地位,生活享受……但這些福貴都沒有,可他依舊活着,就這樣平凡地活着。後來,我覺得,活着本身沒有意義,活着就只是爲了活着而已。

福貴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過完自己的一生罷了。我想,遵從自己的意願,不虛度光陰,自由地過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達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過《活着》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許因爲我未曾經歷過什麼磨難,對活着的理解也沒有那麼深刻。可能,當自己成長到一定階段,纔會對福貴的人生態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觸吧。

讀活着有感2

《活着》這本書之前一度被某音炒的很火。我也不是跟風去讀某本書,我只喜歡看我感興趣的,隨着自己的心來。

這本書我看了很久,之前看了一半,就停下來了一段時間,昨天突然想起又翻開來看,覺得內容特別吸引我,所幸我就花了點時間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後,我深深的嘆息,活在那樣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在自面前逝世自己卻無能爲力,還要親手將他們一個個埋葬。福貴活着是那樣的艱辛,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福貴的無奈,以至於到老年時能那樣輕描淡寫的揭開曾經不忍直視令人痛苦萬分的回憶。裏有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福貴的一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哀,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我現在心情很苦澀,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只是覺得活着真的很辛苦,就必須要揹負和承受很多東西,在痛苦裏不斷的堅強重生。

不知道在每個親人團聚,和每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福貴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不會淚流滿面,痛苦萬分?還是已經很淡然?經歷那麼多的苦楚會不會心和神經已經痛到麻木,回想曾經只會眼神發怵?還是會在逝去的時候回想一生然後平靜的閉上眼睛離開這個世界?

心情真的很複雜,也很凌亂,但是真的很心疼福貴——徐福貴。

讀活着有感3

下班的路上,聽到旁邊兩個小年輕在感慨“每天過的這麼累,人是爲了什麼在活着呀”。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餘華的那本小說《活着》,或許在那裏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小說以“我”作爲一個民間歌謠作者,在鄉間田埂上聽到的一個故事爲主體。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好賭成性,賭光了家產,而後在時代的大潮裹挾下,經歷了形形色色的苦難,身邊的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逝去,最終落得伶仃孤苦與一頭老牛相依爲命。全書通篇以第三人稱視角展開,餘華在字裏行間以一種平淡到近乎冷酷的文筆敘述了“福貴”的苦難。讓讀者以一種上帝視角俯瞰“福貴”的一生,高超的文學敘述手法,使得那些發生在“福貴”身上的生離死別好像也真實的發生在讀者身上。家珍、有慶、鳳霞、二喜,這些人好像就是在你我生命中真實存在的一樣,每當書中的他們逝去的時候我們的心裏也象是被人用刀剜去了一塊。

全書沒有抒情的描寫,沒有直寫對生命的禮讚,但是讀者卻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餘華關於“活着”的思考鋪天蓋地奔涌而來。書中“福貴”的家人一一離他而去,重複的死亡給人以心靈的巨大打擊,然而“福貴”對於這生活的“饋贈”也都一一接納。“福貴”豁達的活着,勇敢的活着。

或許這就是活着的意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讀活着有感4

這個週六的早上,陽光充沛的很,肖舒文還沒起牀,他爸已經上班走了。閒來無事,拿起牀頭那本翻了幾頁的《活着》看了起來,誰知,這一看,我的淚水竟然止也止不住。

掩上書,紅着眼睛起牀做飯。可福貴坎坷的一生,卻始終在心頭揮之不去。

這是怎麼的一個人物呢?可恨嗎?!可落魄後的他,又是如何竭盡所能地活着。可憐嗎?!富甲一方時的他,又是如何的渾渾噩噩,終至家財敗盡。他是多麼的不幸,父母、妻兒、女婿,甚至可愛的孫輩都一個個的先他而去。可他又是多麼的幸運,這些親人,縱使他之前是如何的荒唐無度,如何的讓人不恥,卻始終沒有拋棄他,始終和他一起度過日月的艱辛。善良慈愛的母親,美麗大度的妻子,懂事堅強的女兒,天真勤勞的兒子,從民國到現在,用不同的方式愛着他,讓他不管遭遇到何等苦難,心中一直想着的,都是“活着”。

想讓肖舒文也看看這本書。可是,坐下來,反覆思量着,除了餘華那一個字都不多餘的文筆之外,還能讓她感受到什麼呢?

想起了大概是寒假的時候,和她一起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真是費了好大的勁兒,看完了第一本。可她除了對爲什麼老大就得做出犧牲,就得爲弟妹放棄人生,感覺很是憤懣外,其他的完全沒有留下印象。

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如何去理解福貴呢?

讀活着有感5

初讀《活着》之前,我並未對這本書做任何瞭解。我是帶着好奇去讀它的——什麼樣的內容才讓作者把它命名爲“活着”?而後來,我一步步被它吸引,從一個冷眼旁觀者變成了經歷者。

明明只是幾個普通至極的字,拼湊在一起,卻讓我感受到了福貴心中的悲涼。那壓抑感如一雙手緊緊握住了我的心臟,喘不過氣。然而我從這悲慘中品味出一點兒好來。好的是福貴曾經擁有,好的也是福貴不曾擁有。

年少的福貴很“壞”從不讓人省心,又嫖又賭,但他卻有父母的管束,妻子的溫柔,兒女的愛戴。

年老的福貴很“慘”世間只餘他一個踽踽獨行。不對,有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作伴。但他還活着,還帶半輩子好的壞的回憶活着。後來的後來,我想,只剩些好的了回憶吧。他說;“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頭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福貴終於長大了,但他也從少年變成老人。

許多人在泥濘中掙扎,許多人在芽香裏綻放,許多人在土壤裏沉睡,許多人在溪流中飄蕩。死亡多麼容易,活着卻很難,但活着纔有意義。人生如水,有不一樣的活法。太宰治選擇了死亡,但他留下了思考和青春韶華。

《活着》引發了我對人生的思考,要怎樣活着,才能不負父母的慈愛?或者轟轟烈烈瀟灑肆意讓他人注視。要麼將自己沉澱,留給自己欣賞。我想,我要攜劍呼嘯,成爲羣山擁戴的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