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

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1

最近重讀了歐﹒亨利的作品《警察與讚美詩》,溫故而知新,收穫頗多。

《警察與讚美詩》描述了一個叫做蘇比的不良青年。他沒有工作,不務正業,風餐露宿,不思進取。在冬天來臨之際,他想方設法做壞事,企圖進入監獄,過一個溫暖的冬季。但他並沒有成功。在幾次'背運'後,他翻然悔悟,立志改過自新。就在他決定重新做人時,他被一個警察發現,送進了監獄。

本文把蘇比的幾次'背運'寫的很詳細,充分表現出蘇比不思進取的一面。也是因爲作者對這幾次'背運'描寫較爲成功,當讀者讀到蘇比決定棄惡從善時,由衷的爲他感到高興。但似乎一切都在和蘇比作對,他想要的,總是來得不是時候。蘇比沒有做壞事時,警察卻把他抓走。

由此可見,命運多舛。不一定發生什麼事,使命運發生變化。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知足常樂,把握好每分每秒,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不要等大好時機錯過了,才怨天尤人,後悔當初。

主人公蘇比在文章開頭就給人爲非作歹,無藥可救的壞人形象。他想方設法做壞事,爭取進牢房度過冬天。但是由於種種偶然,蘇比並沒有如願以償,我有些'幸災樂禍'。當文章接近尾聲時,我意外的看到蘇比重拾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受到讚美詩的洗禮,準備重新做人,幹一份正經的工作,並構想美好生活的藍圖。然而就在此時,警察把他抓進監獄,留給讀者無限遺憾。

蘇比不會把握機會。有個皮貨進口商曾經讓他去趕車,但他拒絕了。他原本有機會去救濟所,但他放棄了。他的思想和平常人不一樣。他不工作,並不因爲他想不勞而獲,只是不想做而已,似乎刻意逃避身爲正常人的生活。文章婉轉的表達了,蘇比是一個幾乎失去了一切的人。才能、母愛、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潔白無暇的思想和衣領都是他曾擁有過的。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對蘇比來講應該不是件難事。然而他自甘墮落。他吃霸王餐、砸玻璃、輕薄女子、擾亂治安、搶傘,目的是爲了去監獄--一個令他有'尊嚴'的地方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季。當他悔改的時候,爲時已晚,警察抓走了他,機會溜走。在這個冬季來臨之前,他本來有許多機會重新做人的機會,但他沒有把握機會,結果造成了'悔之晚矣'的遺憾結局。

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無數的'蘇比'呢?有的人執着着自己的信念,不論這信念是真理還是謬誤。就爲了一時幼稚的'尊嚴'、一時'理性'的思考而走向信仰的歧途。'蘇比'們冷眼旁觀着一個個通往正常之路的機會,不屑的讓它們悄悄溜走。等真正醒悟過來時,恐怕早已錯過機會,'蘇比'們因此與常人的幸福擦肩而過。然而把握機會也很難。大多機會就像空氣一樣。等到空氣消失了,無法呼吸,人們纔會感到,原來如此重要的甚至長久追求的東西就在身邊。所以說,蘇比也是一個聰明人。他還有春天。三個月後,他將迎來三個季度之久的春天。

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2

當人們真正想要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開始吝嗇了,反悔了,賴皮了。

不可否認,機遇是不等人的,它不是被動的,不會等着你去分析這,分析那,考慮這,考慮那等一系列瑣碎的事件後,再決定去做。或許它本身就是個稍縱即逝的"精靈",它考驗的是我們的勇氣與膽量,智慧與靈魂。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都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安妥的進行,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與遠古時代又有何分別?

當然機遇也是需要珍惜的,需要好好利用的,碰到機遇已經是很"困難"的,要充分地徹底地去利用,卻是"難上加難"。怎樣去更好地"完善"它,是個重點。

那位警察,不是已經給了索比多次機會嗎?而索比並沒有爲此去認識到什麼,只是一味地無休止地不停地爲着他心中所謂的"目標"繼續扮演着生命的"小丑",樂此不疲。而幸運的他,總在"舞臺"上有寫"失足",但終究被當作"笑料",一笑置之。

一場"戲劇"的結束,意味着另一場"戲劇"的開演。對警察而言,只是去例行公事;對讀者而言,只是將近結尾;對生活而言,只是個小插曲;對編劇而言,是個不錯的情節;對觀衆而言,只是對得起一張票;對索比而言,是對生命的新想法地靠近,是爲他先前的"無知"付出的代價,是爲他不懂的珍惜從他手中逃脫,也許可以扭轉他命運的"機遇"而對其藐視所得到的教訓的最終結果。

如果他會怪任何人,那麼證明他的確活該;如果他只怪自己,那麼他就能大聲地對自己說:"三個月,也不算太久,我會珍惜並且把握住每一天的光陰。幸福,其實並沒走遠,只是我忽略了。等着吧……"

幸福,其實並沒走遠。沒錯,主宰幸福的有很多,機遇是其中的一個。不要等到上帝不耐煩了,畢竟他也有喜怒哀樂,給你個下馬威,到那時,就好象太沒"人情味"了。受苦的可是自己。

珍惜周遭的人或物,它們每天都在改變,只是我們太忙,沒看見。機遇,就好比是遇到的機會,是件好事。好好把握,將它的好處發揮至極,則是一件"美"事。一個人的生命中會有形形色色的狀況,每一個狀況所具有的意義卻是截然不同,大相徑庭。選擇不同的狀況,就會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不同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將機遇"透明化",完全看清,這樣,纔不會誤入歧途啦。

倘若相反,結局就會如同索比:驚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經墜入了深淵,墮落的歲月,可恥的慾念,悲觀失望,才窮智竭,動機卑鄙。

機遇遇到卻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機遇卻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機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

讀《警察與讚美詩》有感3

每一次讀歐亨利的小說,都會被結尾的“反轉”所折服。他的小說所反應的人生百態,都是社會真實反應的問題。他的每一篇都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小小的世界,悲歡離合,人心的荒原與沃土,一常常精彩的戲,在他的小說中開演。

小說的整個背景社會貧富分化明顯,爲數不過的富豪掌握着城市的經濟命脈。他們在社會的上層,享受着生活的樂趣。貧窮的蘇比,卻只能通過時自己入獄,來保全性命。他去混吃混喝,損壞櫥窗,調戲婦女,甚至擾亂社會治安。他幹這情節輕微的罪行。開篇歐亨利把蘇比,塑造成一個完完全全的壞人形象。他沒有雄心,朋友,愛情,更沒有親情,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的'。主人公蘇比的行爲看似荒誕卻折射出社會的畸形和人心的荒涼。因爲沒有錢,求生的慾望使蘇比想出一個個荒誕的法子。當他聽到教堂的讚美詩時,他發現一切還有未滿的餘地。當他心境從容,想要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時,警察卻將他逮捕。沒有任何理由,無人聽他的辯解,更無法洗刷他的罪過,更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抗議。蘇比就這樣達到了自己荒唐的目的在獄中度過了三個月。這樣的結局留給讀者無限的遺憾。但這樣的結局,何嘗不是蘇比自己造成的呢?歐亨利把書比塑造成一個不能把握住機會的人。當皮貨進口商提出讓蘇比去趕車時他拒絕了。他明明有機會進到就進站裏去,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就被蘇比這樣放過。當所有的機會都溜走時,他也實現自己荒誕的目標進入到了監獄裏。在我看來,蘇比好像不想過正常人的生活,卻又不得不爲生活所困。當他以爲春天來臨時夠,想着心裏的藍圖時,卻讓警察抓住。蘇比的結局既可笑又悲涼。但我相信,三個月後他最終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正如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中寫的那樣“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了其中絕大部分。”蘇比和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的人來去匆匆,事物躁動不安,如時間一般不可捉摸。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像蘇比這樣的人,他們堅持着自己心中的“真理”。用一個個荒誕的行爲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折射出社會的荒誕,表現了因爲金錢和利益而模糊的正義感。

蘇比們冷眼看着人們一個個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卻沒有發現自己的機遇就這樣一個個溜走。當他們真正醒悟過來時,才發現自己置身黑暗,迷霧茫茫,黑暗吞噬了他的身軀,迷住了他的心智。到頭來蘇比們以爲自己達到的目標,卻最終與光明擦肩而過。他們的人生也如空中的霧氣一般,不過是水汽,太陽一出來也就散了。空中尋不到他們的痕跡,彷彿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歐亨利用蘇比來警戒我們不要重蹈蘇比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