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1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讚一詞,千秋萬代的驚世鉅著。

如果色彩斑斕的文化陣地是一代偉人夢想的天堂,則《紅樓夢》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鉅著是大海里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則《紅樓夢》必是浪濤的波峯,屹立在珠穆朗瑪的頂峯,獨現其風采,俯視其萬物。

《紅樓夢》的橫空出世,使千篇鉅著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走進《紅樓夢》,頃刻間大觀園的大門爲我們打開,使我們認識了溫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

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來歷和曾經繁盛的景象,也寫盡了大觀園裏豆蔻年華的熱烈,但在那個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造成了大觀園裏的重重悲劇:跳井而死的金釧,孤守青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紈,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還有遠嫁的探春……在封建社會的殘害下,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那純潔如雪善良的心靈,那如天使般的笑臉,無不讓人爲之嘆息。

而晴雯卻是這重重悲劇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強,敢怒敢言,敢愛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絕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她說:難道誰比誰高些……即使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她誰都不願奉承,也不想奉承,寧願得罪別人,也不受窩囊氣,可見她是多麼的狂傲。

抄檢大觀園時,在氣勢洶洶的勢力面前,衆人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頭髮,闖了進來,豁鋃一聲,將箱子打開,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裏之物都被倒了出來。這正顯示了她對權勢的蔑視,但也預示着她悲慘的結局。

然而紅樓夢的主旋律在於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寶玉的形象簡直壞透了,他被家長們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從不向他講那些混賬話的。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刁劍嚴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纔是唯一的知己。社會相逼,使他們產生了愛的火花,而他們的愛情卻是不被支持的,他們愛的越深,當時的社會也就會對他們傷害的越大,他們倆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會力量相較量的。最終,他們的愛情被當時封建社會釀成悲劇,黛玉離開了大家。

讀完了《紅樓夢》,彷彿走進了這座深宅大院,使我們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開闊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驚呼:此書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2

中國四大名着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而做爲一個

女孩子,雖然前三部都很吸引人,不過最讓我愛不釋手的莫過於《紅樓夢》了。

在《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塑造、刻畫生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賈寶玉,風風火火的王熙鳳,心胸寬廣的薛寶釵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是那麼深入人心,可以讓人爲之研究一生。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我讀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一定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她令我產生了無比的憐愛。她,無論是自己的離別仇恨,自己的傷心往事,還是草木枯榮,四季更替。她都會黯然淚下。也許她真如書中所寫的絳珠草,來到世間“還淚”一般。她切實地向人們顯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腸,她對於一切世間的醜陋、難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淚,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我很喜歡林黛玉,我對她真是又愛又恨那!愛她那學富五車的才能,愛她那乖巧美貌,恨她那不開朗的性格,恨她那總是暗自落淚的自卑心理。

相對於書中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他雖不是女孩,但一樣是那麼細膩柔腸。他與那些靈氣、清秀的女孩相差無幾,寶玉厭惡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對丫環毫不歧視,反而他會挺起胸膛保護她們,憐愛她們當寶玉得知無力幫助她們時,他傷心欲絕。當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時,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獨道的美!內心的美,行爲的美,在他身上散發着一種別人沒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願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與其他兩相比,薛寶釵那寬豁開朗的胸襟無疑讓人產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恰恰相反,心胸狹窄,貪財,潑辣讓人髮指!

《紅樓夢》,真不愧是四大名着之一,果然內藏真經,對情節的描述蕩氣迴腸,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誰看了都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的!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3

白玉爲堂金作馬的賈府終究還是覆滅了,只留下寶玉出家和寶釵作寡的悲慘結局供世人哀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個興盛了幾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縱觀紅樓歷史,賈史王薛的衰敗是必然。封建統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權力,同時,四大家族內部的腐朽也是導致這種結局的必要因素。

榮國府其實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等級分明的“社會封建階層”,“統治者”的獨裁轉職,追名逐利的爭鬥陷害,攀比虛榮的腐朽心理……

要說《紅樓夢》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愛情悲劇,恐怕就是那些丫鬟們了。她們是爲主子服務的直接下屬,要千方百計的討好主子。有的費盡心思爲主子鋪路,爲的就是“一榮俱榮”;有的則想方設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們的牀,以求更高的身份……當然,有能耐再加上運氣,一躍成爲賈府丫鬟組成的金字塔的最頂峯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鈴兒就是一個典型,可這種人畢竟在少數,剩下的人,無非是一級壓一級罷了,得勢的去壓迫那些失勢的,大丫鬟們去壓迫小丫鬟們,壓迫者趾高氣昂,被壓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於是自盡在這骯髒的賈府,成爲了一縷亡魂;有的懷恨在心,秉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擇手段的向上攀爬,爲的就是一朝得勢,報仇雪恨,可這又陷入了不斷重複的噁心循環之中了……

賈府中的真正“統治者”是誰,細細想來,不是賈赦,賈政,更不是賈敬,而是年長的賈母,在“百善孝爲先”的封建社會,這個答案不足爲奇,賈母偏向誰,榮國府的恩寵就指向誰,賈母忽視誰,榮國府的矛頭就對準誰。賈赦與賈政的差別待遇就是一鮮明的例子,繼承了榮國府的賈赦成了賈府名義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賈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賈母喜愛的賈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賈赦長子賈璉的週歲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賈寶玉的滿月宴,這都從側面說明了賈母的地位和對賈政二房的寵愛。

紅樓之中,賈府是個純消費性的“組織”,上到王公貴族打交道,下到街頭小販買物品,都要花錢,而賈府的錢來自於哪裏?賈府本身經營並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頭下來的賞賜,還有祖上積累的財富。王熙鳳管理賈府財政時,不僅自己補貼了很多錢,爲了補貼賈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這恰恰就是導致賈府衰亡的一個重大罪證。

再說說林黛玉吧,人們都戲稱林黛玉實爲零待遇,事實的確如此,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揚州巡鹽御史,雖然清正廉潔,但林家身爲大家,畢竟也是有幾分財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賈府之後,林家的財產不知所蹤,事實上是被賈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賈府人待林黛玉並不好。賈母與林黛玉總是帶了點親疏的,無“親”可依的黛玉身體不好,賈府的丫鬟們總是對林黛玉“用藥昂貴”說三道四,心愛的賈寶玉與薛寶釵也是糾糾纏纏不清,讓她不由心中鬱結,充滿寄人籬下之感。

此外,賈府妻妾之間的爭鬥,丫鬟之間的陷害,還有賈府憑藉權勢,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遙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數,這些大抵就是導致賈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清朝四王八公的滅亡,意味着那個時代封建王權的加強,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這封建王朝也將如這賈府一般滅亡,正所謂,盛極必衰的道理。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4

正是長相思芳華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無垠的雪地,紅衣女子纖弱的背影橫置於地,毫無生機;青絲亂散,卻掩不住點點殷紅,猶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極爲熟悉的場景,卻又陌生如在天邊……

淚是她詮釋心情的唯一方式,傷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氣了哭,高興了也哭,感動了還是哭。說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喪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於賈。縱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愛,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籬下。那個時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卻更受束縛,她愛上了賈寶玉,從此總算有了精神寄託。

《紅樓夢》緣起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至於石頭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賈寶玉,我們不得而知,只覺得頗有些神化色彩。再說那降珠草下界幻化爲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淚水報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並非與天俱來。她幼年喪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這並非是一個有溫暖與愛的家庭,而是一個齷齪之地。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黛玉在我眼中一直是個愛哭、愛亂想的女子,她自幼喪母,失去母親的教導,卻仍然天真、單純。或許當初她將自己的心事說出口,賈母會將她許配給寶玉吧。有時,我認爲她就好像瀟湘館的竹子,雖外表柔弱,卻又堅忍不拔的毅力。她,個性率直,從不阿諛奉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這正是寶釵不及她的地方。寶玉一生癡癡傻傻、瘋瘋癲癲,最終遁入空門,黛玉整日哭啼、猜猜疑疑,最終香消玉殞。寶釵一生圓滑處世,最終獨守空閨,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5

說起《紅樓夢》就讓我想到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淚是爲誰落的?爲何是辛酸淚?一本《紅樓夢》寫盡了悲歡離合,道盡了女性的悲慘命運。

正因爲有這樣的一個女子:她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是她牽動着我的心,讓我一邊讚歎她的才情,一邊爲她的命運擔憂。就這樣我讀完了《紅樓夢》。林黛玉成爲了我最喜愛的紅樓女性。

在大觀園裏可稱得上是美女如雲,可她自有一種與別人不同的美。清秀,優雅,還有些許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論文學修養這自然不輸給衆姊妹。其實林妹妹也是個熱心腸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熱心,和善擺在桌子上供大家讚賞罷了。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學修養。先暫且不說她的詩作,單是平時說話那一語雙關的詞句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些!”這麼含蓄又絲毫不減語言的效力妙語也就只有她才能說的這般動人。她的《詠白海棠》中“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聯想豐富自然,堪稱是佳句。她的詩總給人一種風流別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傷的。《葬花吟》中“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暫,對未來時光無限的憂愁。“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唱出了高潔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讀到這總在腦海裏浮現出一個瘦弱的女子獨自站在樹旁輕聲嘆息,落花紛紛揚揚的和着她的淚花一起飄落。這落花的命運和她的命運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見解是高於這個社會的,她的思想是先進的。可惜沒有人去重視。只有一個寶玉和自己是知己。在這樣的社會裏又怎能讓這個高潔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這一切又豈是她能夠改變的呢?所以她的一生註定是悲劇。可悲!可嘆!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人們的心。沒有人能否認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於她的才情,但總有一些人說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兒、刻薄、嬌氣來形容。我認爲這有一些不公平。人們總會忽略她的身世,她現在所處的是怎樣的一個家庭。一個孤兒,這是對她最真實地評價。

我們還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設防的去關愛周圍的每一個人嗎?權勢之爭、家中親人之間的爭吵、主子和僕人之間微妙難言的關係等等,誰能保證這一切沒有給她原本敏感的心帶來負擔呢?想想那個樂於教香菱學詩的黛玉,那個待紫鵑如同姐妹的黛玉,那個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堅強讓人感動,她的愛情和結局讓人心痛。不是嗎?

距離第一次讀《紅樓夢》時間已過了很久。這次重溫的故事,重逢的主人公都給我帶來了新的感悟。唯一不變的是:我依然喜歡那冰雪聰明,充滿靈氣的林黛玉。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6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爲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爲開頭引出這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真)隱士爲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着自己、充實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絲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

前面說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爲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爲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爲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爲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很美好的。

警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爲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幹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它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7

縱觀歷史朝代,前塵滾滾、後世硝煙,我們歷代經歷生存都逃脫不了情感的洪潮。

然後紅樓,則成了歷史中的一葉典型的情感扁舟。

它成爲了古代情感的終始遞接到現代情感的開端,成爲了情感史的遞接橋樑。

現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紅樓,但是仍然參悟不透其中的高深與妙絕。

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情感的激烈執着、悽怨哀美,在強有力的精神推動下展現了他們對愛情在精神力上的質感。我們看到的是鏡中花、水中月,月朦朧、鳥朦朧的神祕情感境界。

他們那種精神上、肉體上的迷離情感,都含蘊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都成爲了愛情的奴隸、歷史情感中的悲劇角色。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疏離和冷淡。

轉身走開,徒留下的卻是自己那蒼涼、慘痛,甚至是可悲、可憐的腳印。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和時空中表演着自己絢麗卻也不失味道的情感。

即使遺憾,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託;即使可憐,卻擁有了他人後世的同情與憐嘆;即使成爲歷史,卻也擁有了後世人無盡的膜拜與讚歎。

轉眼現在我們的這個繁榮、快速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爲我們很快樂,我們以爲我們很幸福,我們以爲我們這樣,就什麼都比古代的一切還要完善。也許,我們滿足了物質的給予;也許我們滿足了現在都市的喧囂;也許我們滿足了周遭環境的科學與現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也許我們在精神方面卻是貧瘠的、荒涼的。

我們有充實的科學知識,我們有古人根本不可有的見識,但是也許我們沒有古人那種可以灰肥湮滅般的愛情真理。

也許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體驗那種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也許愛情的悲劇存在於每個時代。癡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轟轟烈烈和遺憾惋惜都成爲了歷史潮流中的一點飛灰。

檣櫓灰飛湮滅般的癡纏恩怨都在歷史的前進中被我們嘆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際遇和悲劇,歌功頌德和情感悲劇都是歷史中不可少的一個點綴體。〈紅樓夢〉在我看來是一部複雜、高深、抽象的文學鉅作。書中的癡男怨女都在愛情光芒的籠罩下演繹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劇,只是情感悲劇的方式會過去,可是情感與悲劇卻不會流失,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劇與體驗。轉眼看看我們自己,也許我們也有自己的悲劇。

歷史可以觀看,也許在發生,也許已經發生,只是我們都沒有完全的看到紅塵中情感悲劇的顆粒的漂移。

縱使黛玉和寶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許他們過不了歷史考驗的每一天,在不同的歷史角度觀看也有着不同的結局。

註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許是在給予機會給他償還,緣分就是這麼微妙不可言,無論前生前世是誰欠了誰,今生今世是誰來報答誰。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000字8

春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衆兒女,何必覓閒愁。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着相當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爲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爲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爲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爲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爲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爲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爲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爲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爲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爲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爲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爲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爲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爲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爲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爲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爲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爲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爲對寶釵的爲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僞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爲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爲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也許冰山一角都未觸及,還搞錯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