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團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團圓》讀後感

《小團圓》讀後感1

想了許久,也沒有能爲這次的讀後感擬出個題目來,也許是因爲不善於讀此類作品的緣故吧,從書中淺顯地看到些等待的失落與無奈,本想寫個“可怕的等待”類似這樣的題目,瞬間又覺得有些俗氣,索性就不寫題目了。

《小團圓》是讓人讀起來不太舒服的大家之作,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以及過分跳躍的敘事手法,還有一些複雜的人物關係,要不認真閱讀肯定會讓人覺得身處雲霧之中。都說這是張愛玲的自傳式小說,看看從前到後的情節倒也真是這樣的。

這樣的讀後感不敢從情節開始寫起,只能把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拿出來曬曬。讀完全書,突然之間在腦海中冒出幾個詞,一個是等待,一個是孤獨。

曾國藩有句名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最好的境界,等到花開全了就要開始凋謝了,月全圓了就開始虧了。作者把書名取作小團圓,實際上一生竟未能團圓,即使在一起也就是斷續的聚聚散散,所以只能是小小的團圓了。書中的盛九莉與邵之雍是如此,現實中的張愛玲與胡蘭成亦是如此。胡蘭成太過於風流成性,邵之雍太過於見異思遷,所以現實中的張愛玲和小說中的盛九莉都吃了不少的苦。細思,凡是有些才情的女子總是會被這樣的男子吸引,繼而又被傷害,癡癡苦等總等不來一個圓滿的結局,一說是用情過深,二來則是有些不太愛惜自己了,所以,同情這個詞還是放在遠遠的一邊爲好。“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裏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爲完全是等待。”等待是可怕的,認真地等待則更是恐怖而又可怕,能夠回憶起的還是學生時代的每一次考試前,對某一門怎麼也學不好的課程,等待開考前的不安與無助。那時候的考試是大過天的,現在早已沒有那樣的感覺,倒是生活中的考驗無時不在,每一次考驗都像一門沒有學好的課程,等待接受考驗的心情不安而慘淡。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林志炫的歌,喜歡他聲音飽滿而有力,像筆法流暢而力透紙背的書法作品,聽起來毛孔都會舒張。“我眺望遠方的山峯,卻錯過轉彎的路口,驀然回首,才發現你在等我,沒離開過。”好的人和事,總是讓人推崇豔慕,彷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邵之雍四處流亡竄逃,盛九莉千萬裏隻身去探望,一身藍布棉袍受盡苦頭,等到的回答是“好的牙齒爲什麼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吳曉波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何必苦苦等待,換回一個不值得的結局;也不必自欺地告訴自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爲你是因爲下雨不來。”

孤獨,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的東西。在九莉的身上似乎看不見孤獨,雖然那麼長的時間獨自一人,但言語之中總是不那麼太在乎。若走,不去挽留;若來,坦然去接。似乎一直有一種不悲不喜的情緒控制着,多了些時下流行的“佛性”,少了些奮力爭取的意思。那天偶然聽到一句話,說“事業可以規劃,人生不可計劃”,仔細想想覺得很有意思,面對事業、工作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用全力去規劃,但是面對人生,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幾十年,似乎計劃起來有些難度,因爲不確定的因素並不少。“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這是村上春樹說的,似乎人們面對孤獨都是因爲無可奈何。其實,我倒覺得也不全是這樣,至少有一段獨處的時光也是很不錯的,一瞬間把什麼都放開了,雖然那只是短暫的假象,但也能在打鬥不斷的世界裏卸去厚重的鎧甲、放下沉重的包袱,微微的`輕鬆一點。

這樣一本語言變幻、情節跳躍,讀起來不太體貼的書,讀完之後卻令人難得的安靜和放鬆,真是印證了“福禍相依”的道理。團圓圓滿自來是“此事古難全”,所以小小團圓一下已經是完美了。

《小團圓》讀後感2

看張愛玲,體會到一句話,何謂“強極則辱,慧極必傷”。她爲何就不能有一會兒糊塗的時候?她爲何就不能在這滾滾紅塵裏有一會兒的麻醉沉迷?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麼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裏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划船,隨時可以上岸”

這是她跟胡南成戀愛後寫的一段話,“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可想愛對於她生命的意義,然而在這樣的時刻,她想到的亦是隨時可以上岸。“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可以看出,這幾乎等同於她的信仰,信仰又怎麼能和現實的生活有任何關係呢?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裏的,是近似於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於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於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女子還有如林黛玉,如李清照,當然前者只是創造出來的人物。藝術家有才華,創造出傳世的文學作品的多不其數,然而能將自己的人生也寫成一部著作的,又有多少呢?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爲代價,是以幸福作爲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裏,總嘆她驚爲天人,字裏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着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小團圓》讀後感3

當文友問我,《小團圓》如何時,我竟然脫口而出,不好看,很浮躁。然後又爲自己說的話後悔了,突然覺得它有了味道,值得回味的東西,不那麼甜,有些苦,就像愛情受過的傷害一樣。

今天不說幸福,只說幻滅了的愛情。在我的印記裏,小團圓是張愛玲讓我讀起來最雜亂的一部小說,然而現在想想,章節裏每個細節之處無不透露出張那時的真實狀態和內心感受。有些苦也有憧憬,卻無不彰顯着那個浮躁年代時時刻刻呈現的辛酸的東西。那些辛酸往事,不想替張愛玲再去梳理一遍了,張愛玲與胡蘭,九莉與邵之雍之戀。不曾受過傷害,不曾察覺人生微妙詭異的人是不能體會張手下這本小團圓的絲絲屢屢的情誼的。九莉千經百轉的的愛情結尾是“一切愛情成幻影,九莉彷佛脫胎換骨,對於視愛情如收集的之雍,更是看透似了地鄙夷。”她愛他,愛了千百回,卻千百次落空,她愛他,愛到千山萬水,卻換來次次失落,她愛他,幻滅也告訴自己還有味道。這就是愛情。多少人在回憶,在尋找終究要落空了的愛情,幻滅的沒有影蹤,也要尋找出彼此之間的東西來。讀完了,有些心疼九莉。何嘗不是心疼幻想中的自己呢。誰都這麼愛過,沒有後果,沒有結果的愛着,愛到粉身碎骨都不喊疼,九莉總是說,不是那麼疼,反正都麻木了那一年,張愛玲從香港坐船去了美國,一去不復返。一個孤單的女人坐在輪渡上,我總在想那樣的場景,那是種如何落魄的心情呢。直到1995年死在洛杉磯的寓所裏,完成了一個女人小團圓的歸宿。

不只是張愛玲,我們何嘗不是呢,誰又曾讀懂我們那千經百轉的內心呢。我們爲愛追尋,爲愛持有夢想,爲了愛的幻滅而落寞,爲了愛的離去而擦拭。又想起了張愛玲那句話,說實話看不清楚了。讀不下去的感覺正如寫不下去了,如此膚淺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