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讀後感

匠人精神讀後感1

這是一本勵志的書。所謂“匠人精神”其實就是指匠人具有專注、執着、細緻、耐心、堅守、創新、精益求精等品質。“匠人精神”是一種態度、一種追求、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喬布斯曾經說過,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堅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你認爲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認真、敬業、執着、創新。

匠人精神讀後感

做人也需要充滿熱忱,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職業普通又艱苦,要麼跳槽,要麼隨波逐流。如果你熱愛工作並對它保持激情,只要擁有了這兩點,你就能釋放自己身體內的潛能。當你持之以恆的時候,內心的職業信仰也便開始覺醒。這時候,便會生出一股力量,它能在疲憊和厭倦的時候提醒你、激勵你,幫助你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和專一。只要你一直專注和專一地工作下去,你就能夠有所作爲。

匠人之美,不只是簡單的沿襲和復古,不是老老實實的埋頭苦幹,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體現在對工藝技術和產品的傳承與創新上。百年傳承、執着堅守、工匠精神、責任擔當,用這四個詞來形容井口喜正的匠人精神,是非常恰當的。而這種精神,也是當今時代匱乏的。很多企業家爲了商業利潤,都忽略了執着,忘記了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所以他們成不了大師。

當前我國教育存在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技術、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成爲影響工匠精神的培養納入國民教育。而一家企業只有創新,纔能有發展。創新不是盲目地前往,而是要有序有方向的發展。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換位思考,找準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找到創新的出口,使產品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努力只是成功的力量。成功一定要靠努力,但是並非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認真做一件事情只能做好,用心做一件事情才能成功。一個人只要有了“匠人之專”之精氣神,就能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也就具備了成爲優秀工匠的潛質。匠人精神是激活生命價值的源動力並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匠人精神讀後感2

讀《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輝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就是日本人能夠在1945年被原子彈炸燬後,利用短短的幾十年內時間迅速又稱爲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的原因吧。

忘記以前是從知道的一個對日本最正面的評價是:“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夠快速的接受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長處,並且快速跟本國的實體進行結合的國家,快速試錯,並從過程中保留最原始的東西,加以宣揚。”

這就像中國的茶道,漢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以前的人,窮人就和粗茶,富人才會品茶,也就讓飲茶成爲了很多富人結交的工具。反觀日本,從中國學習到神奇的樹葉可以用來品後,傳回日本,最後發明了茶道,把品茶創造成一種職業。(不是說中國人不行,是中國人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最後會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國人過於封閉,即便是懂一些東西,但是習慣性的揣着,怕別人把自己的技術學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個精神告訴更多的人,培養習慣。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強調記憶,定製標籤。

而本書的秋山利輝先生雖然只是一個“木匠”但是他自己卻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簡單的木匠工人,而是要把這個技術發揚出來,告訴大家木匠應該有怎樣的精神,要怎麼做。要想被人尊敬,必先自重;而自重的來源則是很多方面:技藝的精湛,做事的專注度,爲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最主要的服務精神。

我的爺爺也是一位木匠,他的技術遠近聞名,可以說是當地最早從事木匠的工人之一,並且技藝精湛,只要是他手裏出來的傢俱,一定能用很多年都不會壞。靠爺爺自己的努力從一名小小的木匠成爲了後來了大工頭,小的時候家裏常常好多人。(開會分工或者發工資)

爺爺是最早一批做裝修的人,在加上爺爺爲人善良、誠實,從不坑蒙客戶,也不欺騙工友,所以他的客戶從不間斷,最高峯的時候同期開11個工地,5、60的工人,隨便走走基本上都是爺爺的徒弟,都被爺爺帶過。秋山先生的徒弟工人一直也就是幾十人,還沒有爺爺手下的人多,但是秋山先生卻成爲了讓人敬佩的手藝人。秋山先生用自己的做人做事身先士卒的行爲去影響傳遞給更多人,讓一些不懂木匠的人尊重木匠,讓懂木匠的人更加尊重自己的技術也尊重自己的客戶,並精神傳承下去。

這應該就是爺爺最後的影響力減弱的原因吧,雖然懂行的依然尊重他,但是也只是當時他手下帶的那些人懂,而後來越多的人從事裝修木匠這個工種,在求快速完成的時候忘記了當初強調的技藝達標。

匠人精神讀後感3

“君子不器”語出論語,孔老夫子對君子一直很感冒,估計是自己達不到,所以要不停的學習和宣講。

人器不器的,往低了說不能成爲一種工具,往高了說無非是努力做到“無用之用”。至於不拘泥於自己的格局,要勇於嘗試突破,背後也無非是學習和眼界。中國人,對於成器這個事情,一直糾結的可以,愛恨交加。

匠氣在過去我們多少有點鄙夷,因爲大師們唯一需要甩掉的沉渣劣習,無非就是匠氣。但物爲之用,總要過了匠人的手,每個人擁有的總也不會都是大師力作,生活總是被各類匠人支撐着,也不管你喜不喜歡工匠。

現如今,工匠精神卻又流行起來,有點跟老祖宗對着幹的意思。還好君子不器裏還有容納的意思,我們也需要對工匠精神多點包容和理解。中國流行的是巨匠、巨擘,需要龐大或值得豎大拇哥。而Craftsman’sspirit,真到了現代社會,越是慾望繁多、網絡虛擬,這個最實在的精神倒是大張旗鼓的流行起來。也不知道是因爲我們確實需要,還是因爲缺失。

有個朋友是做紫砂的,全手工,一般半年左右我會從他那躉個壺,林林總總,一大堆了。偶爾盤點,發現大多數都是光器,就是那種實用爲主的傳統器型,沒有什麼花活或是綴飾。又不能每把壺都用,偶爾換壺也是心情和季節使然,剩餘的時間多少擔負着擺設的作用,都質樸無華也不盡美麼。於是,問他所以然,有點怪罪的`意思。

朋友倒是安靜,說,最簡單的最難。壺這個東西是拿來用的,於是它的美在於用的便利、舒服,失了用的功能算藝術品其實也死了。在你使用的時候越沒有存在感,不讓你覺得彆扭和不順手,纔是好東西。而任何一個壺,都是充滿曲線和互相閉合的東西,它要顧及到裏面的茶葉怎麼翻滾和舒展,也要照顧水如何的流,然後纔是壺的存在。壺的外形是要讓你知道他能包容的東西,而不是他外形是什麼樣的。

光貨的瑕疵是最顯眼的,因爲是光貨,他表面的曲線帶來的光影一定是確定的,充滿美感和過渡的。任何的線條和造型的缺陷,是一眼的東西,拙了就笨,過於靈了又輕佻,圓潤持穩、內斂光芒是沒得什麼可以掩飾、轉移的,他們都明明白白在那。

而且壺要燒,要選泥料,光貨的泥料顯而易見,夠不夠純夠不夠老,越大面積的展示,越能顯露。全手工麼,除了技藝和純熟,和心境、環境都有關,匠人都傻,也必須傻,做壺就是做壺。依着流程做就好了,但一方面要想象做出來的壺整體是什麼樣的,但每一刻做的事情卻只和這個環節的一個點有關,串起來就是好東西,有一個點敗了,也就整體敗了。

壺和別的東西不一樣,藝術品或許需要激情,做壺要的是安靜的力量。在做壺的時候,不管之前心情情緒如何,做完之後還有什麼事情要辦,做壺的時候必須安靜,安靜不安靜做成的壺一眼看的出來。你不是常打坐嗎?那種感覺跟做壺一樣一樣的。

這樣的說教跟賣貨差不多,要說一個東西有價值,無非要麼是充滿故事、要麼費了心血,最高境界自然是說這個東西是有生命的。但是好在能知道工匠精神也不易,最簡單的最難?這就是Craftsman’sspirit?那人生也就需要工匠精神?

其實這個世界是實用主義的世界,精緻的利己主義大行其道,連販賣思想、販賣藝術,其實和賣東西都沒什麼差異。工匠精神,你再怎麼喜歡或是鄙夷,總在你人生時時刻刻裏如影相隨。

人生的講述總是隻有開始和成功,中間的過程和失敗總是被自己有意識的掩蓋,除非那些失敗值得炫耀。人生就是個懷揣夢想,卻又埋頭前行的旅者。回望的必然,在前行時都是猶豫不決的選擇。你總以爲技能和技巧可以成爲安身立命的根本,卻永遠不明白你做出來的作品才證明你的價值。

人生的盛宴,不是你受邀參與、衣冠楚楚的出席,而是你在準備食材並下廚。你準備的材料,可能糊弄得了你,未必糊弄得了這個世界。你也或許暗暗操練很久,卻在真正面對人生的時候惴惴不安。你夢想的筵席,和絕佳的食材中間隔着的,是安靜的力量。即如一把壺和泥料之間,看似永遠是個技能,其實是安靜的去做,按部就班如儀軌,安靜專注如嬰兒。

或許你選擇更燦爛、更美麗的人生,但前提是你不是爲了遮掩你材料不好,中間不夠安靜,人生的技能不足。當你爲了掩飾自己而裝飾自己,爲了無用而裝出一副有用的樣子,如那些花俏的紫砂壺,收穫的或許是讚賞,其實是人生的硬傷。

世界從來都很誠實,你都騙過了自己,卻騙不了世界;這個世界也很無聊,你以爲費盡心血的人生,卻被世界這個買家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現實的生活,總被夢想叨擾的毫無心思前行。夢想和現實對立的時候,連安靜的生活都變成了奢望。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你的人生,你註定是你人生的工匠。鍛造自己的材質,學習需要的技能,將技能轉化爲能力。很多的失敗是因爲夢想太大,或是因爲夢想而無視當下。很多的失敗,無非是懶得鍛造材質,懶得遵循儀軌。更多的失敗,是努力掩飾我沒有安靜對待我的夢想,只是害怕自己的人生被自己的努力戳穿,我越努力炫耀我人生的花活兒,越讓我的人生無用和瑕疵盡顯。

我還有個朋友是做玉雕的,他把玉的美歸結爲對玉的敬畏,將作品歸結爲,在本質和祛除瑕疵之間尋找最美好的平衡。看似與做壺無關,其實如做壺一樣,永遠和人生有關。

最簡單的最難,抱着對人生的敬畏,做一個自己人生的工匠。

左岸記: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爲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爲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爲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爲簡,真正獲得輕鬆。

匠人精神讀後感4

在我拿到這本書時,粗略地看了一下書的名字《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

價值型?我是一個價值型的員工嗎?我的價值體現出來了嗎?這就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

當我讀這本書時,卻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在工作中每一名員工都應該具備的精神,一種信仰與力量。

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這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剖析自己,離這種精神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謝謝人力資源和經濟覈算部姬主任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認知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食糧。

要做一個價值型員工,首先體現在“心”上,所謂“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心性左右我們的行爲,決定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未來。那麼,我們都要具備哪些“心”呢?即求知心,平常心,自信心,品質心,……。

求知心,是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永遠保持新鮮,熱情的心態,所有的一切都是剛剛觸及的,用一顆謙卑的心去發現和洞察事物,每天進步一點點。記得自己剛剛進入機車檢修中心的時候,對一切都是新鮮的,所以學習的比較快,但是現在的熟知和自滿使得自己停步不前,每天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沒有去想過程,也沒有去想方法。

平常心,是難能可貴的,遇事抱吃虧的態度,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也體現到這一點,不去因爲某一件成功或者失敗的事而使自己的心態忽高忽低,或者是嫉妒,或者是自傲,心性的控制比較難,如果保持不平衡,會使自己變的貪婪,變的虛僞,以及自私,或者自卑。自信心,不僅僅是對你自己的信任,更是對工作和學習的本身的信任。擁有自信,就會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滿激情,更加出色的享受工作的過程以及結果。

最後是品質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顆心,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它爲中心,擁有好的品質,才能擁有更好的明天,就像書裏提到的施華洛世奇,德勝洋樓,愛馬仕等等無一不是在訴說着品質的重要性。還有所提到的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爲什麼沒有中國,這是我深感痛心的地方,中國的文化歷史是悠久的,積累的知識和智慧也是無尚的,但是我們的國家竟然沒有一個悠久的企業。雖然我沒有去過國外,但是我可以在在網絡上了解國外,在國外沒有“假”這個字眼,但是在中國,“假”無處不在,有假幣,假煙,假酒,假奶等等,這就是沒有把品質列爲首位,或許一開始是在首位,然而隨着時間和位臵而變成了二位,三位……。書上沒有一一提到他們的企業之所以長久的原因,但是如果這些企業沒有滲透着品質,它們也就不會存活這麼長時間。

要做一個價值型員工,其次是正念,與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體現在思維上,憑着某些念想和使命而最終活下來。可知,正念也在起着功不可沒的作用。工作是一種修行,是一種信仰,就像京瓷創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項精進”一樣,在工作中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去抱怨工作中的不平事,任何事都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你就會集中12分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拋棄雜念,棄焦去躁,而不是隻想着掙錢而掙錢,慢慢地使自己的身心疲憊,最終也沒有所收穫。工作是磨練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橋樑。因爲不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老闆的,通過對工作的投入及精進,才能實現自我夢想和提現自我價值,當然這其中還要實現自我反省,不能一味地去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不管對與錯,不去分析和總結;又或者過度的打擊自己,一蹶不振,這叫愚念,所以自我反省和總結顯得至關重要。它使得我們在工作中不被感性所困擾,激勵自我,完成成長自我的過程。

要做一個價值型員工,再次就是找對方法。提到方法,就想到了一個詞---事半功倍,但這決不是急於求成,或者是投機取巧。這就是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的重要性,不知道您有沒有用過,但是我經常用,在家裏幹家務,在單位上班我都會用,還有我們書上提到的80/20法則,效率專家艾維`利的“要事第一”原則和管理學家菲利浦、克勞士比DIRFT原則等等,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心應手,事半功倍。當然目標的設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要提高效率,做好事情,就要再一開始明確目標。

“心不喚物,物不至”,沒有夢想及目標,就沒有了動力和方向。所以,無論是工作中的每一件瑣事,還是我們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實時的設定好前進的方向,用正確的方法,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實現它。

要做一個價值型員工,第四是做好溝通。人類的潛力遠遠超出人類對潛能的一切聯想,永遠追求更完美是是每個工匠都具備的品質,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開發自己的能量,挖掘潛能。同時,也要懂得藉助其他方面的能量,不同的專業知識,他人的信息以及社會的其他正能量。更因爲,社會是由人做成的,人的行爲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每個人。這就有了人際交往以及人際關係。處理人際關係是我們工作中,生活中不不可少的一部分。

現在聽到對待關係上我們提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利用”。這是我們心中的魔性戰勝了愛,慢慢地把人向惡性考慮。如果我們做到你心我心,將心比心,遇事抱吃虧態度,讓愛深入內心,帶着愛去跟人交際,就不會有利用,就不會有報復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做好有效的溝通,溝通是我們之間的思想和信息的轉換,有效的溝通,可以消除誤會,增進了解,融洽關係,所以要成爲一個有價值型員工要做到:有問題,不抱怨,去溝通!同事之間要做到開誠佈公,直接溝通,不饒彎子。良好的溝通指的是一種雙向溝通過程,前提是用心溝通。

要做一個價值型員工,最後還要熱愛。一個人對他所選擇的工作,愛之至深,幹之極致。帶着“工作是一種修行”的工作觀,每天享受通過努力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達成的結果。

工作的目的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幸福,幸福不是我們擁有了財富,而是我們工作的過程。也正是帶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們的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也得到了成長。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錢上,而是要放在你所付出的工作的價值上。幸福是什麼,是一種身心的愉悅。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投入熱情,那就是快樂。熱愛工作,發現工作的閃光點,提高個人價值,展現個人魅力——向價值型員工進化。

匠人精神讀後感5

通過這次的閱讀,讓我對自己從裏到外通透的看了個清楚,也完全顛覆了我對“畢業”的理解。讓我瞭解了一個企業可以堅持幾百年的原因靠的不是運氣也不是偶然,而是“匠人精神”的傳承。我也很詫然爲什麼這些百年的企業都是在別的國家?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和精神傳承,也有“孝道,師道”的傳承,卻沒有把“孝心”融入到技能研修或者企業管理制度裏。雖然扯得有點遠,但是,是我的真切的想法。

聽完這本書印象最深的不是匠人精神的三十條,雖然我也在一條一條的記,一條一條的對比自己是不是做到了這一點,哪一點我做的不夠好或者我帶領的團隊應該怎樣去做?重要的是聽到樊老師在介紹匠人三十條之前提到的兩個觀點,一個是從打掃衛生分析出來的“自尊水平”一個是從匠人每天高喊三十條中分析的“培養下意識”。

他用心理學分析說:在自己收拾的很乾淨的環境裏工作,會不知不覺提高個人的自尊水平,一個人自尊水平的提高,你會認爲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你也會認爲周圍的夥伴都是很優秀的夥伴。自尊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就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並且能夠快樂的去實現。也提到了就像孩子學習,當你讓孩子認爲自己是一個很棒的孩子,認爲他自己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在學習上就會感覺並沒有那麼痛苦,反言之就會有反面的影響。這一觀點我們可以用到我們的工作和教學當中。

第二個是“培養下意識”,我聽到這個詞突然感覺很神奇,正常我們理解下意識的動作,都是人們自身的防範保護意識的反射動作,把工作中的下意識培養成人的自然的反射動作。秋山木工的學員在八年的學習當中至少要喊上萬遍的三十條,完全培養出了下意識的反應,把三十條規則融入到血液當中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可以想象下意識的力量是多麼的可怕,所以這個世上沒有學不會的技能,也沒有記不住的複雜公式,只是看你有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做。

秋山木工中的剃光頭、不能使用手機、每年限制兩次回家、早上堅持跑步、每天寫總結等等,都是爲了磨鍊心性,以孝育人。“心性”這個詞讓我想到了佛家的修禪,提高心性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修煉過程。所以爲什麼一開始說秋山木工的“研修制度”,而不是說學習制度,這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心無旁騖的做好學習工匠這一件事。結合到現在的工作上面,我和我的團隊真的欠缺很多,匠人三十條我們做到了幾條?

匠人精神三十條自今天起每天讀一遍,運用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養成“下意識”

匠人須知三十條:

一、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

二、進入聯絡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

三、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是一個開朗的人

四、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不會讓周圍的人變焦躁的人

五、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要能夠正確聽懂別人的話

六、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和藹可親、好相處的人

七、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有責任心的人

八、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能夠好迴應的人

九、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能爲他人着想的人

十、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愛管閒事”的人

十一、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執着的人

十二、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爲有時間觀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