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

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1

《時間簡史》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代表作,這本書剛出版時,它連續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保持了一百四十七週,在泰晤士報暢銷榜上更是破紀錄的保持了兩百三十七週,成爲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科普類書籍,這本書在二十多年裏賣了一千多萬冊了,到現在應該是已經無法統計了。

不過買書是一回事,買回去讀沒讀是一回事,讀完之後有沒有讀懂又是一回事。雖然霍金已經儘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寫了,但是很多人還是表示太燒腦細胞了。居然有人問那我就把霍金的書儘量再捋一捋變得更簡單易懂。

從古到今,人類一直是在試圖瞭解我們所生存的宇宙。很早以前,有的人覺得宇宙是一個烏龜馱着的塔,有人覺得馱着宇宙的是大象不是烏龜。但是隨着人們開始藉助望遠鏡之類的工具觀測宇宙,他們就不再滿足於用神話故事來解釋世界,而是提出了一些早期的宇宙模型。比如亞里士多德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都繞着地球轉。但是後來哥白尼發現我們其實是在繞着太陽轉的,再後來科學家們意識到宇宙簡直太瘋狂了,它一刻都不安生,各種天體都在運動。

到了近現代,天文學家們利用更全面更細緻的觀測數據,提出了更精確的宇宙模型。然而不管這些模型多麼漂亮,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單純靠這些觀測結果,我們最多隻能描述這無邊無際宇宙中的一片非常渺小的空間,很多更加深入複雜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比如說宇宙是什麼?他將變成什麼樣?既然如此,我們怎樣才能更全面的理解宇宙呢?答案是依靠計算。在這本書裏,霍金就給我們描繪了用這種方式認識的宇宙,介紹了它的結構、起源、發展和最終的命運。

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2

一般認爲,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裏,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裏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於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在造物主的手中。這就是從牛頓時代起一直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力的問題。

如果空間—時間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一推動了。這隻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到。霍金認爲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空間—時間可看成一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個維數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從一些簡單的模型計算可得出和天文觀測相一致的推論,如星系、恆星等等的.成團結構,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空間—時間的平性,即空間—時間基本上是平坦的,並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發展成爲可能,還有時間的方向箭頭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爲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一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3

我利用假期簡讀了這本《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的一種感覺:

全書共十二章,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識,讓我們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奧祕,包括:我們的字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字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跟我們講述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通過閱讀,讓我覺得自身的渺小,宇宙的奇妙,人類的生命力……“在一個無限的宇宙,每一個點都可以認爲是中心,因爲在它的每一邊都有無限顆恆星。”每一句話都值得我深思,本以爲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其實我們只是萬物中渺小的一微粒而已。看清自己的所在,看清自己的本心,看清自己的未來,這纔是這本書真正給我的啓發。霍金的思想讓我感嘆科學的無窮力量,讓我們能夠打開思維,放眼觀望一切。我們看到的字宙之所以成爲現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爲我們的存在。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件事所影響。也影響着我們自身的今後一切。所以通過了解黑洞、瞭解奇點、瞭解我們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

通過閱讀、通過學習,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驚訝於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纔有了太陽系,オ有了地球、纔有了孕育人類生命都可場所。霍金教授的思想與智慧令我敬佩,讓我深深感受到那耀眼的光芒。

初三《時間簡史》讀後感4

由於暑假裏韓老師讓我們再看一本數學故事書,所以上個星期天,我就硬拉着爸爸到上海書城給我買書。我想:一直都十分熱愛數學,而且又很喜歡看書的爸爸,一定能爲我挑出一本適宜我看的書。果然,爸爸馬上爲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書——《時間簡史》。

這本《時間簡史》是由著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寫的'。當爸爸告訴我,他被尊崇爲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時,我着實被嚇了一大跳。我掂了掂手裏的書,雖然很輕(只有100多頁),但我想,裏面包含的知識肯定遠遠超過了這個分量。

既然書名叫做《時間簡史》,那麼書中所寫的一切自然是和時間有關的了。爲了講明時間,作者從宇宙開始寫起,而後說到空間,而後又說到黑洞,而後再說到蟲洞,最後纔得到了結論。書中的語言都充滿了知識性與專業性,讓我感到懵懵懂懂的。雖然如此,但我似乎也瞭解到了時間。如果讓我結合書中的話來談談時間,那我會說:時間確實可以是一種物質,因爲萬物皆是物質,如果時間不是物質,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很明顯,它對於我們無比重要,我們也無法離開時間。用書中的一句深奧經典的話來概括時間:時間也許是不朽的,至少在我們這些生命短暫的物質看來,那確實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產生一個點,就這樣無數個點連接在一起,變成線,變成面,就無限制地編織下去,直到宇宙的結束,如果那宇宙沒有結束,也就繼續不朽地編織下去,做那宇宙創造者的壽衣。

我覺得這本書不太適合我看,畢竟我還沒有學過物理,對書中所說的一切都還不理解,但我知道,這是一本對我們人類來講相當重要的書。我想:等我長大一點了之後,再讀一遍這本書,到時候一定能掌握書中所說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