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

兩年前,我帶着求知的渴望與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爲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並約定兩年後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於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於現在爲什麼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麼距離感。文章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爲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爲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爲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牀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着許多祕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裏,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後,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2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封建,對黑暗社會的嘲諷,對僞君子的攻擊,陷入沉思… …

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我認爲大作家魯迅先生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紹興人,鄉下人,卻像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不羈,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彷彿這樣的童年纔有意思,相對下書齋裏的生活就乏味多了。於是他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和對讀書生活的思考。

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無不體現出他的認真。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我想他一定對魯迅先生產生的極大的影響。對比我現在的所作所爲還是相差甚遠。

魯迅筆下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想比之下我們2世紀的孩子就幸福多了,有空調吹,有飯吃,有學上,這些在那個年代想必是白日夢一般吧。這讓我珍惜現在,憶苦思甜。

魯迅先生的《狗、貓、鼠》這篇文章曾讓我一頭霧水,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爲的描寫比喻某些人。 巧妙的將社會中的各種人與狗、貓、鼠對應,抒發了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種種看法。

書中魯迅無數次巧妙的將現實和筆下、小說中和各種各樣的人、物進行對比,絲毫不露破綻,這有增添了我對他的敬佩。

書中有不少是對童年溫馨的回憶。不同的滋味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惹人懷念,更令人讚歎。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3

相聚有時,後會無期。在那奔波的人流之中,我們總是一昧地在盲目前進,卻從未朝花夕拾。

“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味保留。”這是魯迅在自序中感慨的句子。一件事物,在少年時和現在表面上無太多的差異,可那時的所聞所感,卻只有在記憶裏才能重新品嚐。可這些記憶,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觸發,讓你回味一生,使你久久不能忘懷。

中國文壇裏不乏有膚淺的得意,無聊的激憤,頹喪的失落。而魯迅先生的文筆卻始終透出一股刀鋒般的銳利,用那尖銳的文字向人們訴說着世間的種種邪惡。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較爲封建的國家,思想上也較爲落後和僵硬。而也在這時,魯迅漸漸發現中國人根本不需要治癒身體,真正需要治癒的,是那被社會漸漸污染的思想。從而,魯迅有了棄醫從文的想法,用文字來拯救人們已被那個封閉而鬱悶的社會麻木的思維。當時全世界在工業發展的作用下時代更替迅速,可中國卻仍排斥所有新鮮的事物。所以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中國人遭到了日本學生的歧視,認爲中國人是低能兒,根本不可能在一個非母語的國家參加醫學考試成績能如此之高,從而便懷疑藤野先生泄題給魯迅;而在看槍斃中國人的片段時喝彩,更是激起魯迅想改變中國的想法。

貓。是一種嫵媚的生物。不僅有着折磨弱者的壞脾氣和天生的媚態,而在夜間嘶叫更是加深了魯迅對貓的厭惡之情。可在《狗貓鼠》一文中,魯迅則用貓來比喻一些做作,矯情,自鳴清高的人,打着公理,正義的旗子說一些違心之論,而在魯迅眼裏,這就是一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但即使到現在這個年代,這樣的人似乎也並不缺少。

朝花夕拾,指回憶以往的時光,可我想,魯迅應該是藉此向世界揭露那個時代的種種邪惡與心計。我們缺少的不是正義,而是能勇敢站出來揭露世間險惡的人。希望慢慢的,這個世界所有邪惡的人不再掌握話語權。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4

書中的十篇文章是魯迅“想從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的作品,題材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是魯迅對自己過去生活的憶寫。從這些描述中,呈現出魯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對於童年生活的珍愛,對於坎坷人生的珍重,對於親情友情的珍視,對於鄉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樸實的筆調背後充滿溫馨的柔情,蘊含着萬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義的魯迅形象,令人百讀不厭。

我很喜歡其中的《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本文真實地 反映了阿長的形象,魯迅筆下的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熱心幫助孩子解決陰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特點,文中關於阿長的形象都是通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表現的。本文還寫了魯迅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原來並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給魯迅買來《山海經》後,魯迅發生新的敬意了。

最後,“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也表現了魯迅的情感。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魯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每一個人。

巴金評價:“魯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後的醜相摻雜,沙裏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範之作,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5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如同品嚐一杯散發着淡淡芳香清茶,令人回味無窮。細細的品味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無時不刻地享受着那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童真童趣。那些事情是那樣的熟悉,彷彿就發生在昨天,就發生在自己身上。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如同品嚐一杯散發着淡淡芳香清茶,令人回味無窮

讀着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我感受到了發自魯迅先生心底對自由的嚮往和童年獨有的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又將那何首烏連根拔起而弄壞了泥牆;.他與昆蟲爲伴,在玩弄斑*;他又採摘野果,津津有味的吃着。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子急,總是捕不到很多。玩累了,他又聽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因而不敢再答應陌生的聲音。魯迅先生這一系列的細緻描寫,爲百草園土塗抹了一筆神祕的色彩,令我無比嚮往。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魯迅先生與同學們們心中的孩子氣,當先生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着畫。也表現了魯迅先生童年的樂趣。但是魯迅先生也從側面寫出舊社會時先生的迂腐。讀到這我深深地感受到這種教育制度不可取,可能會挫傷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描寫童年,讀起來使我倍感到親切,作者的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天真無邪。 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童年對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可是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又勾起了我的回憶,"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我們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6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了一本好書就好似交了一位益友。好書能給你指引方向,讓你從迷霧中走出來;好書好似你的老師,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而我在假期中就讀了一本好書:魯迅寫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主要講了魯迅他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思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的感動,也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的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爲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減少了許多遺漏,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糾正。這樣一直持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的一切功課爲止。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他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爲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爲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使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爲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嗎?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一定要好好學習,孜孜不倦的讀書。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

同學們,就讓我們好好讀書,讀讀好書,愛讀書。讓讀書伴我成長,讓讀書伴我們大家成長。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7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候回憶幼時所作。掃過書題便可知,幼年的故事到了老年時再去回想,猶如清晨的鮮花到了傍晚再摘取般,或許會失去盛開時那份,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增添了另一種風韻。而那不太清晰,若隱若現的芬芳更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從中能輕易看出魯迅少時的斑斑痕跡。書中用最平實的語言,鮮活富有時代特色的人物,有趣而有內涵的往事,有品位有地點綴着舊的種種,而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也隨着情感的流露表現得愈加濃烈。

《藤野先生》一文中,當時的中國在日本眼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當自己親眼所見其中一段話時,心依舊不住地抽痛與不甘——“中國是一個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然,中國當時的與落後,也確實坐實了這句話,可想而知,在那樣的下成長的孩子,有幾個是能免受其害,思想健全的?而在那“弱國”的陰影下依舊與進行着靈魂交易,與敵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份刻骨的不仁,不僅讓人可憐,同時可悲可恨!

當時的孩子,並不一定能在書中得到解放與。

文中一段《二十四孝圖》,原本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本的“孝當先”,就在孩子翻開一面面泛黃的書頁時,竟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使其覺得“白髮的祖母,是和自己不可兩立的人”,封建的禮教不人髮指,令寒。

魯迅先生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彷彿小橋流水般沁脾。但縱使寫得流暢自然之致,也絲毫不改前風,內裏的也應了“用筆作武器”。

然而,魯迅先生的童年若是隻有,也難以鑄就他這樣堅毅又不失仞性的人格。

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中,魯迅使用了許多新鮮的文字描述了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於當今看來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的百草園,卻在其筆下成了少年的天堂,樂園。彷彿那桑椹,百靈鳥,土牆依舊在眼前,自然而然成了魯迅內心深處的一方。這樣一段生活爲魯迅似乎有些殘缺的童年做了添補和點綴,但好景不長,漸漸的和又瀰漫開來,面對舊和私塾教育,年幼的他又不得不低頭。

品完全書,這些不滿,對現在的我而言得聞不到一絲味道,這些,對而言飄渺得有些不真實。但在那樣一代人的人生演義中,卻令人而充滿力量。

對已逝歲月的回憶,有情懷真摯,有感傷無奈。歡快時,逸出沁脾的馨香;感傷時,逸出無名的寂寥。而這一切,都源於《朝花夕拾》的韻味。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8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

文章一開始,魯迅先生就用不小的篇幅向我們描述了保姆阿長的形象:黃胖而矮,睡覺時擺成“大”字形狀,“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作者自己都說“不太佩服她”,而且最討厭她教規矩,讓他覺得非常的麻煩。

這些敘述讓我覺得魯迅先生有可能不是很喜歡她,甚至還有些討厭她,也就是從這裏開始,我看阿長就不自覺戴上了有色眼鏡。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者聽遠房的叔祖提起繪圖的《山海經》,裏面畫着各種各樣的怪物,這讓作者非常渴慕。作者對繪圖的《山海經》念念不忘,連阿長都知道了。趁着回家休息的機會,她把帶着畫的《山海經》給作者買來了。但她不說《山海經》,而是稱之爲“三哼經”,這讓作者,甚至我這個數十年之後小小讀者都感到非常震驚,就像文中寫的:“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一開始閱讀文章時,我認爲阿長就只是一個迷信的、沒有文化的勞動婦女。但是買《山海經》這件事,讓我看到了她內心深處的善。讀到這裏,我開始感到愧疚了,我根本就不應該對阿長存有偏見,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她。

其實,生活中也不少像阿長那樣熱心的人,比如我身邊的同學小A。剛開學的時候,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嘴多舌,透着傻勁,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歡他。而他,卻像沒事兒似的。

天氣炎熱,班裏的水喝完了,大家都不願去搬水——水桶又大又重,而且還要扛着它走一層樓梯,天氣這麼熱,誰願意去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啊。大家就這麼把活兒推來推去。小A看不下去了,便主動接下了這份“苦差”。大家都以爲他只是在逞能,可沒想到,不到兩分鐘,小A就扛着一桶純淨水上來了。大家都驚訝極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其實,大家是爲此感到愧疚、自責,怪自己不該這樣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

關於《山海經》,魯迅先生也許只是因爲多方找尋不着而隨口唸叨吧,但沒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阿長竟“聽者有意”,用自己的錢買了《山海經》。阿長雖然只是一位勞動婦女,但她身上卻有着不可多得的寶貴品質,她淳樸善良,令人深感敬佩。所以,也請珍惜你身邊的“阿長”,不要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9

再捧起魯迅先生的這部《朝花夕拾》,得到的又與以往不大一樣了。幾篇故事都是回憶中的篩選,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迥然有異的。既有童年的溫情,又有身處異國他鄉的境遇。

作者開篇就傾訴道:“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沉於對往事的回憶中,又不能忘記當下的現實。本應有一個美麗溫馨的童年、青年階段,卻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黑暗的社會,錯過了許多本該擁有的。翻過一頁頁文章,字面上都是些溫和的句子。深入探究卻發現,他把批判與怒火藏得更深,犀利地諷刺並批判了當時的封建的教育道德、社會等。在我看來,這往往勝於血口噴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許多人事,可我們是否真正留心他們,去發現其真正的特點與性格品質,加以內心深處的看法?魯迅先生筆下呈現出的,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宛在目前,形象極其鮮明的人物。並不是將人盡誇讚到底,也從不掩飾一些好人的瑕疵,而是寫出人們最真實的一面。這樣樸實求真的筆法,更加貼切了生活,使得打開書本就好似進入一個世界。我結識了心地誠懇、樸實無華的阿長,魯迅先生的嚴厲又慈愛的父親,方正博學的壽鏡吾老先生,平等待人、態度認真的藤野先生……太多,太多了。就是這樣細膩的心思與精彩的文筆,造就了許多頗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這樣一來,就不得不感嘆他擁有着多麼精彩的人生。

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無法設身處地地感受魯迅先生當時所處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做不到感同身受本人所想。好比未來世界的人們,盡能通過史料探究到豐富的事件變化,卻不能夠走進我們內心深處。所以只能盡力結合社會背景,發掘書中文字深處的意義。書中絕妙的是,對於在批判庸醫、妨害白話者、封建教育思想一類人事上,魯迅先生不吐一個髒字,話語卻極具諷刺和針對性,被評爲當之無愧的“溫馨回憶和理性批判”,可謂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

回憶像一本書,時刻記載着人生中的故事。而魯迅先生所經歷的一切,經有心的加工就構成了雜色的篇章。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獨特的人?答案是有的,並且太多了。遺憾的是,我沒能及時留心身邊的他們。無論好壞與否,能無一例外地帶來不盡的感悟,值得去深思。當日後身陷困境與平庸,兒時美好的回憶便能帶來慰藉。那麼我們何嘗不去留心發掘身邊的人事呢?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0

隱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名強加在了貓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

寒假裏,我在網上找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部回憶散文集,記敘了魯迅幼年與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這本書中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批判了當時的社會與正人君子,其中《狗—貓—鼠》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講述魯迅小時候仇貓,因爲貓的性情殘忍而具有媚態,在夜晚經常嗥叫,擾亂他人讀書休息。更因爲他在童年時捕食了作者心愛的隱鼠,所以他十分憎惡。雖然後來得知隱鼠是長媽媽踏死的,但終究沒有與貓的感情融合。從這裏我讀到作者在幼年時,就已經愛憎分明,對弱小者產生同情心,憎惡暴虐。同時讀這篇文章也通過自嘲在暗暗諷刺着那些散佈流言蜚語的“君子”“紳士”,批判着他們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魯迅那文筆的妙處。

《瑣記》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記敘了魯迅兒時與夥伴們經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爲天倫鬧出什麼亂子來,衍太太也絕不告訴各人的父母。在魯迅與夥伴們去吃缸裏的薄冰時,衍太太卻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並唆使魯迅去尋找母親的首飾,變賣成錢給自己買東西,我感到衍太太心術不正,心靈不純潔,怎麼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圖》講述了魯迅在兒時閱讀“老菜娛樂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通過對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讀了讀,發現其中一些故事荒誕愚昧,富有迷信色彩,雖然使讀者明白孝順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來的加以誇張虛構,哭泣能使竹筍得以成長嗎?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鯉魚跳出嗎?當然不可能,這說明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忍。

《朝花夕拾》樸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這裏面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1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後寫下的回憶錄。

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其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對這個細節,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

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令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老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讓作者日思夜想。因爲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讓作者的渴望變成了現實——買了一本山海經給作者。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想起她,追念她。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的百草園中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文篇充分描繪百草園這個荒園的無限樂趣,那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色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這裏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充滿生氣,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會把百草園稱爲他的樂園。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家裏將他送進了全城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裏的書房,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便開始了無聊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通過三味書屋與百草園的對比,讓我感受到了童年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輕鬆,那麼的自由。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體現出魯迅先生幼時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2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瀰漫在身邊,手捧着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散發出獨特的童真,隨着那一片片思念的雲彩飛向那曾屬於我們久違的世界。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着嬌嫩的花瓣,喚發着淡淡的清香,頂着殘陽採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地遊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着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着放棄,抑制自己的渴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鑑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忍着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着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裏望着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現在的我擁有着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遊着,努力地學習,拼命地爭取明天。或許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體會不到的吧!

童年,在隨着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嚐着那杯尚留餘溫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那一個輪迴。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3

坐在樹蔭下靜靜地乘涼,手裏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思緒似乎也隨着清風回想起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快樂童年。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卻是魯迅先生在年邁的歲月裏寫下的。我想,如果老了,再回想起幼時的點點滴滴,是否會感到一絲絲當初的味道呢。讀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似乎在品嚐一道美味佳餚,細細品嚐,幼時的天真爛漫在心間盪漾起來。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詞藻華麗。雖然文字間透露着平淡樸實,但是從文字間流露出的感情卻能吸引讀者,讓讀者體會到美好的童年,體會到幼時的年少無知的,體會到幼時的天真爛漫。而且魯迅是不管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看法,都會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特別喜歡他的文章!

魯迅先生雖然是一個大作家,但是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雖然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一魯,卻多了一分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生慣養,卻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以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與小蟲子玩耍,似乎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當魯迅在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給油蛉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從文字間裏透露出來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一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彷彿已經年過花甲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味兒吧!童年中那些瑣碎的記憶將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生活,卻是一樣的快樂,童年,真是惹人懷念啊!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4

魯迅是個時代的領導者,他棄醫從文,不失高尚的名族節操,在那個混沌不堪的時代,給予了國家一絲絲曙光。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舊事的回憶,但卻同時夾雜着其他情感,他用尖銳的筆觸去抗擊封建社會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二十四孝圖》一文,它本爲古代人民宣傳“孝心”的故事集,但是其內容卻又透露出封建時代人民思想的無知,愚昧以及對兒童的壓迫和殘害。魯迅幼年時期也是抱着“百善孝爲先”思想,但是成年之後的魯迅也明白的“孝順”太難以達成,也慢慢接觸到了封建社會愚孝的虛僞和殘酷。

魯迅在寫“郭巨埋兒”時給我的觸動很大,孝是中國千百年的文化思想,生爲子女,回報父母本是理所當然,但是郭巨埋兒卻顯得及其無知。就算是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對兒子的所作所爲也是慘絕人睹,他的妻與母也沒有阻止他的所作所爲,試問這是孝心的表現嗎?顯然不是,相反,這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甚至說不定郭巨以後買能埋掉妻子與母親。

荒唐的鬧劇在郭巨得到了上天的賞賜後結束了,不得不感慨,郭巨是何等的迂腐,縱然自己貧窮,但他扼殺的確實祖國的花朵,換句話說,他自己生爲一個男人,不能養家餬口,反而以這麼極端的手段,這不是他卑鄙,陰暗的一面嗎?不會去努力,依靠上天的賞賜去生活,他這一生還有什麼可以被人傳誦的呢?說不定,等到他的兒子長大以後,回憶起當年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很難否定他不會實行一些極端的手段,而其後果難以想象。

再說到當時的孩童,魯迅也爲他們充滿了憐惜和擔憂,生活在動亂的年代,沒有精美的書本可以閱讀。和歐美的孩子相比確實很可憐,但是不得不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愚孝沒有了,代替的確是無孝,孩子的困頓感沒有了,但是過於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使得他們開始空洞,如果《二十四孝圖》所反映的孝是一種過分的孝,那麼現在的這種思想讓其一去不復返,因爲追名逐利的人忘記了孝的存在,這又是古今思想的矛盾。

作爲21世紀的人,我認爲我們既不要做一個無孝的人,也不能做一個一味模仿《二十四孝圖》的人,理智的去對待孝,相比才會最自然的表達出來。

讀朝花夕拾有感_750字15

今年的寒假,我讀了一本很好的名著書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早晨的花兒,到晚上再去拾起,很有詩意的書名;同樣,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使得我收益非淺,感觸良多!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我不得不承認魯迅先生確實厲害,他的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朝花夕拾》原來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卻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

從中,我知道了魯迅“仇貓”的原因;從中,我讀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的記載,並沒有給後人做榜樣,而是讓後人更加詳細地瞭解了古代孝道的虛僞;從中,我看到了一個孩子最童真的呼喊;從中,我悟出了作者對於“正人君子”的諷刺,無常纔是最公正的;在中,我遊遍了魯迅的童年;從中,我看見了兩個只會勒索錢財的庸醫;從,我看見了一個學子的求學路;從中,我看見了一個勤奮樸實的日本老師;從中,我看見了魯迅的好朋友,爲國家鞠躬盡瘁。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面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顫巍巍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