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

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 篇1

今天我寫的是我對《水滸傳》的另一個看法和感想,在這裏面我會把《水滸傳》和商業,還有人生連在一起說,請大家多多指正,多多提出意見

爲什麼宋江能夠成爲頭領

宋江能夠成爲頭領靠的不僅是自己的本事,本來的地位和威信。更有一個重要因素,這個重要因素就是自己謙虛的品質,以及不忘本的品質。雖然他的本領很大,擁有領導風度而且擁有十分機智的頭腦。但他還不忘記自己是晁蓋收留的,也是晁蓋請上山。但是,最後他最敬愛的和尊敬的晁蓋哥哥卻死在了史文恭的手中,於是他十分憤怒不僅讓整個梁山伯的人都弔喪,而且自己還發下了血誓要自己親手殺掉史文恭。

人就要有這股狠勁,果真他成功了,不過是盧俊義殺了史文恭而已。宋江成爲梁山伯的當家不是偶然,是必然的。因爲他有着別人沒有的耐心,有着包容天下的胸懷,擁有對未來的無限嚮往,還有他旁邊的那一百零七名幫手。他從來都不逃避,從來都不幹傷害老百姓的事情,從來都是爲大家着想。不抱怨,不誣賴別人,這些都是作爲一個頭領一個代表所要做的。做企業家雖然很累,風險很大,但是,所獲得的也是非常大的。

作爲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就要有一定的胸懷,要有一定的努力也要有一定的幫手。我們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我們的幫手,明白我們該幹什麼,我們缺什麼,我們需要什麼,我們明白什麼,那樣的生活纔是作爲一個成功者所需要的。

人之所以活着,是爲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宋江的理想就是想讓大衆過上好生活。有一天,梁山伯的所有人能夠體體面面的過日子。但是,好生活剛剛開始就被亂臣賊子毒殺了,這也讓我們明白了做頭領的風險,還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每個人都有這自己的虛榮心,但是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虛榮心從我們的心中驅逐出去,因爲虛榮心多了,自己就會變得狂妄自大,自己受傷害的機率就越大。要想活着,就要拋棄平凡人心裏想的錢錢錢,要多想爲人民謀福祉的事情。

沒有人能夠在死亡中度過人生。而真正的死亡是心靈的死亡,心要是死了,良心要是壞了,自己這個人也就沒有活着的意義了。我們所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財富,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財富。自己要了再多的錢,結果自己卻被人害死了,錢瞬間被搶完了,那麼自己的所有都空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有讓自己好好的活着,靠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來填充自己本不完善的生活,來彌補自己人生的遺憾,就算最後逝世了自己還是個小人物,但自己也是安心的。

我們要追求過好每一天,心裏不要有太多的仇恨,仇恨一多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內心,自己的一切都不會存在。

人不能像一臺電腦,別人說什麼自己就做什麼,自己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因爲那樣子纔是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我們要記住,有意義的生活都是在我們的奮鬥中,都是在我們的心靈上的,光是掙錢,活得沒有意義,那就是一個木樁子。

人要有久遠的理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在這裏說一下,人的理想不要僅僅侷限於自己,侷限於自己的金錢。自己要有更偉大的理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負都一定要高於別人。因爲這個社會是強者的社會,弱者是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生存的。

何爲強者,不是自己掙的錢多了自己就是強者,當然有的人掙錢是靠真本事的,而有的人是靠坑蒙拐騙,耍小聰明而得來的錢,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都是因爲自己。

如果我們在這個社會存活不了,我們就只能回農村了,回了農村自己種種地,體會一下勞動的艱辛,明白一下自己該幹什麼,自己能幹什麼。然後再到城裏去幹自己的一番大事,相信那時候自己一定能夠成爲世界的一個大偉的人。

精英家庭出精英,現在的社會就是那麼殘酷,我們要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苦日子,那麼自己就好好的努力吧!就當是爲了自己的子子孫孫,想一想自己如果不努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樣,自己也許就不會那樣子了。人要自律,不能每天在別人的管控之下過日子,也只有自己的自律才能夠成爲真正的能夠成功的人。我們自己就像一個玻璃杯,我們是選擇自己靜靜的在桌子上,還是被別人捧着,應該會有很多人選擇被別人捧着,那我們要明白,如果別人有一天變心了,鬆手了,那麼我們會成爲什麼模樣,一個好好的玻璃杯,最後卻變成了玻璃渣。

我們一定要做一棵頂天立地的大樹,不能做一朵玲瓏嬌小的小花。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大樹能夠遮天蔽日,它是往下長的,他會生根,會靠自己汲取營養,雖然自己在生長的過程中有着被他人摧毀的風險,但是隻要我們自己靠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汲取營養,最終我們會頂天立地,會成爲最雄偉的景象。

但是,如果我們做一朵小花的話,我們就需要別人來養我們,我們自己就沒有辦法獲得營養,必須靠着別人的水來滋潤我們,一遇到風吹雨打,一遇到暴曬,自己就會死掉,那麼自己還有什麼意義呢?或者還沒有幾天就死去了。

我們要時刻記得我們要頂天立地,不能靠着別人。我們不能靠着別人養活罵我們要自力更生,不能依賴父母,因爲父母總有一天會老,會離開我們,如果我們沒有本事那麼我們連給父母辦一個很體面的葬禮都不行,只能在養了自己一輩子的父母身上蓋上一個薄薄的,破破爛爛的草蓆。而那時候自己只能哭,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我們不能擁有一個精神,我們就不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那就是永不言敗,是永不言敗讓我們獲得了自己本應獲得的,是永不言敗讓我們得到了我們的成功。也是永不言敗讓我們有了自己的天下,讓我們不再孤單,讓我們有了自己所獲得的。

努力不是因爲我們想要多少金錢,而是因爲我們缺少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擁有了一切,那樣的生活也是毫無價值的,人生永遠應該在奮鬥中度過。

實打實幹是一個成功者的標配

有了理想,有了品質,現在就差實踐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留一雙眼睛看自己,因爲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不能忘了自己的家庭,整天拼死拼活的,到頭來自己成功了想要給自己的家人一個好生活,但是自己的家人已經不在了,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一個人都要做的,因爲每一個人都有父母,不能因爲父母幹了什麼不妥的事情自己就忘記自己的父母。永遠不要說“等等”這兩個字,因爲當你再想說等等的時候,時間已經不等你了。

只要我們的經濟跟上了,第一件事情不要想着自己應該幹什麼,自己想要買什麼,先給自己的父母買幾套衣服,買幾套保健品,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孝心。只是有的已經被自己的錢財,自己的貪慾給矇蔽了而已,如果我們沒有了自己的善心,自己的孝心,那麼自己就如同行屍走肉,因爲自己永遠要愛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家人。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愛放在別人的身上,不忠於這個社會,不忠於自己的父母,那麼自己是不會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好生活的。

要想成功,先要付出,只有付出了自己纔有收穫,也只有付出了自己纔會有所謂的動力。動力是什麼,動力就是我們一直進步,一直努力的源泉,我們要明白這麼累死累活的是爲了誰,爲了自己,爲了家人,還是爲了朋友,還是爲了自己的貪慾,我們都要把這些搞明白。

實踐出真知,很多人就是在金錢裏迷失了方向。我們不能讓金錢迷失自己的雙眼,我們要有一雙雪亮的眼睛,看穿事物背後所存在的危機。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失去了自己所謂的理想,或者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就讓我們有一個新的理想吧,因爲只有這樣自己我們活得纔有意義,我們是活在戰鬥中的,是活在奮鬥中的,是活在我們的努力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只有那樣子纔是有意義的人生。

努力不一定能夠決定自己的金錢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價值,因爲自己的努力,纔可以證明我們不是懦弱的。我們是強者,我們所擁有的別人都沒有,而我們能明白的也是我們所要做的。

我們要活在我們的自尊中,要活在自己的立場之中。

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 篇2

衆所周知,四大名著各有千秋,《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三國演義》的史學價值,《西遊記》的奇特想象,而《水滸傳》很強的故事性,都是光彩照人。其實對《水滸傳》中的不少故事我們早就知道,如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山東快書《武松打虎》,俗話說得好: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今天在這兒,我想在給大家講一些英雄故事的同時,就我個人讀《水滸傳》的感受,來談談其中的一些門道。當然門道很多,由於時間問題我不能談得太多,由於水平問題我也談不了很多。下面我就圍繞“人”、“逼”、“義”、“智”、“悲”五個字試着帶着大家走進《水滸傳》,體味《水滸傳》。

一、《水滸傳》裏的“人”

爲什麼先說人呢?因爲它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呀!

俗話說得:名字有叫錯的,但外號卻沒有叫錯的。。梁山好漢108將個個是英雄,人人有外號,那麼說英雄我們就先從他們的外號說起。

作者給這些英雄們加上外號,不僅簡化了稱呼,省了讀者的力氣,叫起來更順口,有利於記憶,且提高了英雄們的“知名度”,但更爲重要的是這些外號確實涵蓋了相當大的信息量,具體說來,這些綽號:

有以長相命名的:如長着豹頭環眼的豹子頭林沖、黑如炭團的黑旋風李逵等。

有以身體的某一特色命名的:如背上刺有花繡的花和尚魯智深、“麪皮上老大一搭青記”的青面獸楊志、鬢邊有搭硃砂記的赤發鬼劉唐等;

有以個人特長命名的:智多星吳用、祖代屠戶出身,殺得好牲口,挑筋剮骨的操刀鬼曹正,神醫安道全、鼓上蚤時遷等;

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金槍手徐寧、鐵扇子宋清等;

有以性格命名的:如拼命三郎石秀、母叉孫二孃等;

有比作名人命名的:如小李廣花榮、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等;

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如菜園子張青等。

其次,從性別比例來看,108將中只有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叉孫二孃三位女性,佔總數的%,而男性有105人,佔總數的%,可謂比例嚴重失調,但我認爲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因爲性別有時與“職業”確實存在着很大的關係——畢竟他們是“匪”,自然男性多一點,退一步來講,儘管只寫了三位女英雄,但是他們也都清一色具有“男性化”特點,讓我們從她們身上看不到林黛玉式的陰柔美、病態美,她們的故事也沒有太多的纏綿和多愁善感,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水滸傳》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便真越發凸顯出來。其實,說到這,我們不難想到裏面的另外幾位女性:與西門慶通姦毒死親夫的潘金蓮、與張文遠私通的閻婆惜、與和尚有染的潘巧雲等均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潘金蓮被小叔子武松砍了頭、閻婆惜被宋江摘了腦袋,潘巧雲更慘,被楊雄一刀一刀剮了去,如此一來,“男尊女卑”思想在這些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再者,從英雄們的特長來說,正如文中所說: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或精靈,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識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槍,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沒奈何着一個“聖手書生”,聊存風雅;最惱的是大頭巾,幸喜得先殺卻“白衣秀士”,洗盡酸慳。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時常說江湖上聞名,似古樓鐘聲聲傳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個個連牽。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羣保義,把寨爲頭。休言嘯聚山林,早願瞻依廊廟。

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每人都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且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優劣互補,相得益彰,也正因如此,所以水泊梁山才能不斷髮展壯大,形成氣候。

二、《水滸傳》裏的“逼”

“逼上梁山”是多數梁山好漢上山聚義的共同原因。

儘管宋代出現了繁榮的城市經濟和都市社會,以及相應的文化建設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經濟,必然會導致人們在權力、金錢、利益,以及與之相關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等方面需求的無限增大和殘酷爭奪,從而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其結果必然是弱肉強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難免的了,這也是這部作品中好漢們揭竿而起的原因所在。小說中梁山好漢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被逼上山的經歷,但是,這些“逼”作者並不是千篇一律,我試着對“逼”進行了分析,卻驚奇地發現“逼”得巧,“逼”得妙,完全達到了藝術的境界。

從“逼”的步驟來看,有直接逼、間接逼:

如高俅等人對豹子頭林沖的“逼”當屬直接“逼”;而秦明的入夥便當屬間接“逼”。

從“逼”的形式來看,可分爲文“逼”如徐寧上山當屬文“逼”;、武“逼”或軟“逼”如牛二逼楊志;硬“逼”: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而一丈青入夥便是武“逼”了。

從“逼”的目的來看,可分爲善意的“逼”、歹毒的“逼”:智多星“逼”公孫勝劫取生辰綱明顯便是善意的“逼”;而高俅對豹子頭林沖的“逼”歸入歹毒的“逼”大家不會有異意吧?

從“逼”的對象來看,可分爲自己“逼”自己、敵“逼”我、敵“逼”敵、我“逼”我。

從逼的結果來看,有逼死自己的、有逼死別人的;也有把別人逼發達的。

一位名人曾說過:人有時候要學會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看來生活中有時也需要“逼”。

三、《水滸傳》裏的“義”

縱觀梁山英雄,我們不得不肯定他們是一羣血性男兒。梁山及江湖人士無不以“好漢”作爲人格衡量的標準,所以個個爭做好漢,人人要結識好漢,惟恐別人笑自己不是好漢。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在“義”這一層上,他們是相同的。可以說抱打不平是梁山好漢的共同人格追求。儘管他們個人的出身、稟性、喜好不盡相同,但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一點上卻驚人地一致。魯達拳打鎮關西、宋江私放晁天王、李逵大鬧忠義堂等個人行爲都是如此,梁山好漢前期的幾次大規模行動,都集中表現了聚義羣體的抱打不平精神。如江州劫法場是爲了營救宋江和戴宗,三打祝家莊是爲了幫楊雄和石秀救出時遷,打高唐州是爲了救柴進,打大明府是爲了救盧俊義等。

如果說抱打不平是對被損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話,那麼“仗義疏財”則是對他們物質經濟上的援助。好漢的資助不僅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和生存問題,更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他們不僅爲他們的義氣所感動,而且也十分樂意過上這種生活,他們逐漸感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一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因而不斷有更多的人投身到這一行業,從這一點來講,是“義”把他們聚到一起!

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 篇3

第一回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當時,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見真人後,就跑上山找天師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後碰見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見一個牧童騎着黃牛。太尉一看,有一個小孩,便向他問路。牧童卻說,這山上有很多的野獸!勸他別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後也吃素五天。快走時,發現了一個房間,貼滿了封條。太尉要開,真人勸他別開,太尉不聽,強行要開。裏面黑黑的,用火把發現有四個字“遇洪而開”,便要挖開。真人又進行勸住,太尉不聽。挖開了一個大洞,突然發出了一聲巨響!一團黑氣化作金光四散開來,大家紛紛逃走。 從這個故事看出,當時的太尉膽小怕死,不聽勸。由此可見,當時的`宋朝是多麼昏暗,竟用這樣的人當太尉!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只見參政文彥博說道:“現在瘟疫盛行,傷損了很多軍民,希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禱求消天災”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便去龍虎山請來了張真人。然後命洪信爲天使,張真人親自將丹昭付與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張天師。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帶了數十人,上了驛站。走啊,走啊,他們走到了清宮前,裏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問住持:“天師住在何處?” 住持說他住在龍虎山頂,這位祖師雖在山頂,但道行非常能騰雲駕霧,蹤跡不定,非常難見。太尉聽了便問:“那怎麼樣才能見到天師?”“要齋戒沐浴,更換衣布,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誠,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準備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蟲、大蛇都沒將他嚇退,天師見他有誠意,便沒等他爬上山頂,就已去了東京,祈禳瘟疫。過了幾天,洪太尉知道天師已把瘟疫消除了,興奮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衆多人士去遊山。走了許多地方,最後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許多大鎖、封皮。洪太尉不聽真人勸告,將鎖砸開,封條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覺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評的地方。值得表揚的是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評的地方是他不聽別人勸告,釀成大錯。我們要學習他的優點,而避免他的缺點。

第二回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此章回,話峯迅速的從宋仁宗到英宗、神宗、哲宗,由哲宗引出全書最要緊的人物,哲宗的弟弟九天王,端王。這個端王就是哲宗死後當了皇帝的徽宗。 說端王,先說高俅。高俅是端王的柺杖,端王是高俅的梯子。 說一百零八個妖魔,也是先說高俅。金聖嘆對此評曰:“乃開書未寫一百人八,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評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只是罪過都加在了高俅的身上。 高俅成了亂自上作的代表人物。 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高俅陷害,被逼逃往延安府,途中成了九紋龍史進的師傅,到此,水滸傳就言歸正傳,一場大戲就此拉了大幕,各色人等,都漸漸登場亮相。 表面上看,這一章回的題目提到的人物是王進和史進兩人,實際上全文寫了兩大場景,一是官場二是民間。看官場是如何玩法,民間又是一番怎樣景象。王進被官方所逼,遠走他鄉,就將這二個場景聯繫了起來。 官場景象是由端王,也就是後來的皇帝徽宗,端王的姐夫,駙馬王晉卿和高俅爲主角。以高俅的發跡史而說明官場的腐朽,以蹴鞠,和一對羊脂玉的鎮紙獅子,筆架等來表現皇家的奢華。高俅能爲皇家所用,正是官場墮落的寫照。 民間的景象是民匪不分,史進在不知不覺中同少華山的強盜成了一家人,法已不服衆,官府的管控能力下降到極點,史家村和少華山強盜合做一處了。 這二個場景,正預示着天下大亂。是誰亂了大宋的江山呢?故事慢慢道來。 故事從此開始,一百零八個妖魔先後出場。

第三回是“史太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一回接上回,繼續寫史進同少華山朱武、陳達、楊春等三個強人成了江湖兄弟之後的故事。

上一回說道,莊客王四齎受史進之命,去約朱武等三人下山來過中秋,不曾想,王四齎因貪酒丟了少華山的回信,而此信又被想發財的鄰鄉獵人李吉所撿得,報了官府。王四齎瞞過了丟信的事實。正當史進和莊客一起,同少華山的強人們合作一處,共賞中秋之時,華陰縣縣尉率二個都頭和幾百名士兵,在李吉的引領下,圍了史家莊。到了此處就進入第三回。

面對這樣的場景,全文”一個“義字了得,朱武等三人綁了自己送官是義,史進反其道而行之,也是個義字。

史進問明原由,殺了王四齎,帶領莊客,燒了莊園,同少華山強人一起反了,殺了李吉和二個都頭,打退了官府的軍隊,上了少華山落草。

此時的史進,心情複雜,怎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轉眼之間,自己由地主成了無產者,從良民變成了強盜,史進感覺是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自己。

殺了人,當了強盜的史進,還認爲自己是個清白之人。對清白的訴求,只是史進心底裏留存的道德標準,同自身的實際行爲己經相互矛盾了。

史進的所作所爲符合他的身世、年齡和性格特點。身爲獨子的史進,其家庭殷實,養得嬌慣,個性張揚,以自我爲中心,偏愛武術。當他得到王進教頭的真傳,武藝大有長進時,其性格並無變化,此時的史進還是個率性而爲的漢子。

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變故,史進是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去追尋師傅王進。在中國的傳統裏,師傅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更何況王進給了他真功夫。此時的史進最想見王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史進離開少華山,是這一章回的前半部分的結束。進而,借史進尋找師傅王進,引出本章下半部分的故事。

史進因其師傅王進投奔到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處,所以也就一路走來,經過渭州時,生出了故事。

渭州,在今日甘肅隴西。

因這裏也有個經略府,史進便入城打聽。入得城來,史進在一茶坊裏,正在打聽師傅的消息時,遇到一個軍官模樣的大漢入店來,茶博士忙引着史進同其相見。這一引,引出了本章另一位主要人物魯達的出場;這一引,也自有原故。茶博士是聽八面風的人,見魯達入店來,便引見了。原來,延安府老種經略的兒子,就在渭州府,是小種經略。老種經略怕小種經略在渭州勢單力薄,就派魯達到此做了個提轄。

正因爲如此,魯達在史進敘之原由,通了名姓之後,便一見如故了,魯達早就知道史進是那路神仙。

魯達請史進到潘家酒樓一敘,路上遇到史進的啓蒙武術老師李忠,正在大街上擺攤賣藝。小氣又小心的李忠擋不住魯達的直率和真誠,也就合作一處,來潘家酒樓。正當三人借酒說得高興,隔壁的哭泣聲攪得人心煩,經一打聽,這又是一件人生不平事,故事原是這樣。身在東京汴梁的金老帶着妻子和女兒,一家三口來渭州投靠親友,沒有想到人家已去了南京。不幸的是,老伴染病身亡,留下了金老漢和女兒無依無靠。

這渭州城有一霸,叫鎮關西鄭大官人,是個賣肉的屠夫,見金老漢的女兒有幾分姿色,便強娶之爲妾,說是以三千貫爲價,實際上是一分未付,反而遭到鄭大官人的妻子的敲詐,父女二人流落街頭,以賣唱爲生。魯達聽到此,一是湊錢要這父女離開此地回東京,二是去尋這鎮關西報不平,找到後,沒想到魯達將其打死了。惹出人命的魯達,如喪家之犬,亡命去了。

此一回,主要是說史進和魯達這二個人。說史進是說他從良民轉化爲匪的過程。表面看史進落草是年幼無知和性格所造成的,實際上從一個廣泛的社會層面告之人們,這個世道,民變爲強盜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換了身份的。說魯達,又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敘說一個”好人“是如何走向爲匪之路的。

水滸傳一百零八人上山爲匪,有一百零八個理由,這不但應了佛教的一百零八個煩惱之說,也說明世道的不公何其多,不公纔是這些故事的本源。

魯達是水滸傳中第六個出場的好漢,他的性格特點是正直、果敢、無私。他同史進、李忠一起見證了金老漢的不幸,只有他做到了無私和無畏。史進此時正糾結在爲匪的不安之中,而小氣的李忠只願拿三兩銀子出來接濟金老漢也符合他的性格和走江湖的特點,靠賣狗皮膏藥度日,也是自身難保,更何況江湖上這種事也是見怪不怪的了。按理,魯達同鎮關西都是小種經略罩着的人,應有所顧忌,但顧忌了就不是魯達。

說鎮關西是一霸,他的靠山是誰,小種經略也。當府尹得知魯達打死了鎮關西,不是先去捉拿魯達,而是先去請教小種經略這事怎麼辦,經小種經略明示後,這才命令王觀察帶着公文和公人去捉拿魯達。而此時,魯達已逃之夭夭。

看魯達拳打死鎮關西所透出來的更多故事,不可不察啊!

天下大亂,”洪桐縣裏沒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