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大全讀後感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學知識大全讀後感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知識大全讀後感字

五星推薦!每每閱讀呂思勉先生的著作,總有提升的感悟。如“凡一種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淺顯二方面之理論,以滿足於高等與低等之人。但宗教之爲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話就將宗教與哲學之關係打通。《國學知識大全》以篇區隔彙集了《國學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和《中國史籍讀法》七篇。個人看法,本書是民國至今初入國學的最佳選擇,廣博而深邃,可反覆閱讀。

先生對於國學研究之廣之深,寥寥數十字摘錄,“儒家者流,蓋出於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中庸者,隨時隨地,審處而求其至當;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願於彼者,即彼之所願於我,而當以是先施之”就將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講得清清白白,這是一個治學大家的功力體現。“諸子之學重在社會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學科學方面,因諸子本身之發展及其對後來之影響皆如此”。

先生總結先秦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別略如下:“最早者農家,沿襲簡陋(時代或地域)之農業社會之思想。次之者道家,代表簡陋之遊牧社會。次之者墨家,其思想與夏代政治頗有淵源。次之者儒家及陰陽家,見多識廣,知若干種治法,應更迭使用。最新者法家,對外主張兼併,對內主張摧毀貴族,總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勢力(以開明專制爲手段)。”是不是言簡意賅,大道化簡呀。

《經子解題》更是爲國學初學者開出書單、閱讀次序、綱要和參考書目,讓無從下手者撥雲見日,去僞存真。“吾國舊籍,分爲經、史、子、集四部,由來已久。而四者之中,集爲後起。蓋人類之學問,必有其研究之對象。書籍之以記載現象爲主者,是爲史;就現象加以研求、發明公理者,則爲經、子”;“昔人讀書之弊,在於不甚講門徑,今人則又失之太講門徑,而不甚下切實工夫,二者皆弊也”。

《理學綱要》計十五篇,是先生在1926年上海滬江大學講《中國哲學史》時所編講義。作者以爲人生觀與宇宙觀是一件事,“人者宇宙間之一物,明乎宇宙之理,則人之所以自處者,自得其道矣”。理學之特色,在其精微徹底。理學與古代哲學及佛學皆有關係,古人以牝牡之合以爲陰陽爲萬有之本。溯其源,則自“心即理”一語來而已。

《中國文化史》縱覽梳理中國民國前各類史記。“研究歷史,即研究過去社會之事實,所以求知現社會之所以然,通眼前之人情世故”。中國歷史上確實之紀年,爲共和元年,在公元前841年。自三皇五帝商周,廣論姓氏緣起演變,“人類之團結,有依於血統者,亦有依於地域者”。社會階層、農工商業、道路、用人制度、學術、政治、兵制、刑法、民族主義等。

《歷史研究法》,歷史到底是怎樣一種學問?研究了它,有什麼用處?所謂前車之鑑,“在社會變遷較緩慢之世,前後的事情,相類似的'成分較多,執陳方以醫新病,貽誤尚淺,到社會情形變化劇烈時,就更難說了”。舊時歷史弊病:一是偏重於政治,以致過於聚焦戰事和過度崇拜英雄;二是民族主義太過亦有弊;三是借歷史以維持道德觀念;四是借歷史以維護宗教。去除弊端,在於“求狀況非求事實”。

《史學與史籍》,“非一物也。會通衆事而得其公例者,可以謂之史學;而不然者,則只可謂之史籍。史學緣起頗遲,而史籍之由來,則甚舊也”。“學問爲三類:一曰屬於記憶者,史是也;二曰屬於理性者,哲學是也;三曰屬於情感者,文學是也”。正史六家:《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史記》和《漢書》。

《中國史籍讀法》爲先生73歲高齡抱病在華東師範大學講學的若干次講演合稿。文中開篇再次鞭撻所謂的“前車之鑑”,中國曆代史權爲統治階級所篡,所記幾於全部關涉政治,不涉及民生,記錄不能保持客觀。流傳下來的,只是西洋史學家所謂“衆所同意的故事”了。因此,讀史宜先博覽而後專精。首先讀《通鑑》和《文獻通考》,“初學讀書,譬諸略地,務求其速,而戒攻堅”。

初讀國學,本書實在是一本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