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十月》有感範文(通用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十月》有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十月》有感範文(通用8篇)

讀《十月》有感1

當你的童年少了愛自己的父親,接着,又少了慈祥的母親。你是否想過要放棄生命?當得知自己的雙親不是生自己的人,你是否躲在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角落痛哭?

今天,我看了《十月》書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接着又失去了母親。幾封來之不易的信件又讓他知道了一個“天大”的祕密。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母親生前留給他的“信件闖關遊戲”。

第一封信上面寫着:你要堅持七天不流淚,就可以打開下一封信。看到這兒,我不禁產生了疑問——七天不流淚對於男孩子來說不是很簡單麼?繼續往下,我知道了。原來,失去母親的十月很“脆弱”,他愛哭,這對於他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其難度不亞於徒手爬上珠穆朗瑪峯,蛙泳遊過太平洋。十月忍住對媽媽的思念,好不容易堅持了五天,眼看勝利在望,還是在第六天晚上,沒忍住對媽媽的思念,留下了想念的眼淚。但是,這並沒有擊垮他對母親留給他的任務要完成的信心,心中強忍住對媽媽的思念,在接下來的七天中他學會了堅強,終於完成了這個任務。誰知,下一封來自“天堂”的信正等待着他。

十月懷着複雜的心情打開了第二封信,上面寫着:你要和表哥重歸於好,並且要靠自己的努力賺取一百元錢。表哥靜安在學校賣起了小玩意兒,而這些都是學校不允許的,十月主動替表哥“背黑鍋”表哥對他感激不已,他和表哥多年僵持不下的關係終於緩解了,媽媽給十月的又一個任務完成了。而另一個任務也在表哥靜安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十月的“信件闖關遊戲”依然進行着。漸漸地,他知道了一個關於自己身世的祕密——自己居然不是媽媽親生的。於是他便又開始了尋母之路,十月尋找着家,尋找着溫暖。

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淚,想想我們自己衣食無憂,考試沒考好有爸爸的鼓勵,冬天冷了有媽媽溫暖的呵護,而這些對年僅十五歲的十月來說,卻只能在夢裏享受到……生命過早的讓他體會了悲歡離合。但也讓他學會了堅強,自立和擔當。

合上書,依然沉浸在那夢幻般的事件中,我會永遠記得我的童年讀過這樣一本書——《十月》。

讀《十月》有感2

最近,我讀完了馬來西亞作家許友彬寫的《十月》,這部書主要寫了一名叫十月的小男孩,他失去了媽媽。當十月完成媽媽生前佈置的任務,最後發現自己竟不是媽媽親生的!於是,他開始尋找自己的媽媽……我想,十月面臨的任務和發現,都是很難得,但十月爲什麼每次都能有勇氣接受呢?世上真的會有如此巨大的勇氣嗎?

“勇氣……”我默默唸着。對了,我們不是剛學過課文《花的勇氣》嗎?仔細一想,是呀!小小的花不就是憑着勇氣纔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嗎?這,就是那頑強的勇氣!

植物……哦,我想起了我們科學聞老師要求我們種的蠶豆。我的蠶豆種在一個塑料杯裏,一有空,我就會去看它們。哇!有一顆種子被我一直塞到了杯底,但它還是長出了粗壯的莖和嫩綠的葉。可惜,土太厚了,它鑽不出來。過來幾天,我發現,莖已經長得很長了,可還是鑽不出泥土,而且被土壓得弓起了背。終於有一天,我驚奇地發現:它的一片葉子已經鑽出來了。在陽光的照耀下,這片葉子顯得格外富有生命力!在這麼深的泥土下還能發芽成長,這是因爲蠶豆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鼓起勇氣衝向了成功!這一刻,我明白了,原來世上真的有巨大的勇氣。

想累了,休息一下,“勇氣、勇氣”這個詞語總是在我腦海中浮現……

讀《十月》有感3

《十月》的作者是著名的馬來西亞華人作家許友彬。他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小失去爸爸的男孩十月,在15歲那年,媽媽又因病去世。十月住進了舅舅家。面對着表哥的冷漠和排斥,他忍了又忍。雖然有舅母和表妹的關懷,但他總有逃離這裏的渴望。媽媽臨終前留給十月一封信和一把鑰匙,信上有一道習題:讓十月連續七天不掉眼淚,纔可以打開櫃子。十月艱難的完成了任務,就在我以爲他能順利打開櫃子時,誰知又有一封“天堂來信”,上面又有兩道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習題······十月玩着“闖關遊戲”,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驚天祕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十月開始尋找媽媽、尋找自己、尋找他的祕密。

十月在媽媽設計的“尋寶遊戲”中,憑着自己的勇氣和堅強,闖過了一關又一關:十月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媽媽便用習題的方式教會十月堅強;十月與表哥靜安常常鬧矛盾,媽媽便寄給十月“天堂來信”,讓靜安真誠地向十月道歉,並且要兩人重歸於好;十月的歷史最差,媽媽又給他出了一道艱難的習題,要十月曆史考一百分並去歷史老師家住一個晚上······十月在一道道習題中找到了勇氣、自信、智慧、友誼,以及許多許多媽媽想教卻來不及教給十月的東西,同時,他也找到了自己。

十月在經過了許多關的考驗後,最終得到的答案令人震驚,我不禁在心中埋怨十月的媽媽:爲什麼瞞到現在?!你知道十月受了多少委屈,多大的打擊嗎?!可十月與我不同。他很明白,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兒子的未來。於是,在媽媽的激勵下,十月抹乾眼淚,去勇敢、積極地探索他的祕密,面對迎面而來的荊棘。

看完這本書,我心中思緒萬千。我想流淚,爲十月的媽媽對十月的母愛;我想微笑,爲每一個向十月伸出過友情之手的人;我想感嘆,爲人性的光輝、爲無私奉獻的愛······這本書沒有慷慨激揚的文字,也沒有使人潸然淚下的畫面,可就是那樸實無華的語言,令我的心猛烈的顫動。沒錯,我的心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讀完故事,我收穫了一份思想與感動;合上書,我收起了一片文字的絕美天空。十月,這個藏着祕密的名字,將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長出五彩斑斕的枝葉,綻放出完美無瑕的花朵!

我想,不僅是十月的媽媽,每一位母親對於自己的孩子都能付出一切。今年暑假,我們杭州少年藝術團合唱團在7月上旬赴拉脫維亞參加第八屆世界合唱比賽。可就在臨比賽前的一週,我卻得了扁桃體炎,發起了高燒。媽媽和爸爸立刻着急起來。媽媽又是帶我打點滴,又幫我配藥,忙得不可開交。看得出,媽媽心裏很着急,既盼望着我快點好起來,又要安慰我,讓我不要着急,肯定會好起來的。看着媽媽忙碌而疲勞的身影,一股酸酸的暖流在我心中盪漾。終於,我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在出發當天的上午,掛完了最後一瓶點滴,帶着媽媽的關愛,踏上了比賽的征程,並且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了媽媽的愛。感謝媽媽,您用悉心的呵護,還給我一片健康的藍天!

十月,母愛!

讀《十月》有感4

十月,不是月曆中的十月,而是一個男孩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叫詩樂。十月(詩樂)是一個可憐的小男孩,他從小失去了爸爸,15歲的時候媽媽又因病去世了。原本生活的開心快樂的十月,他的生活彷彿瞬間逆轉了。他暫住在舅舅家,哥哥的排擠,逃離與悲傷雙重出現在十月的心上,彷彿一層層薄紗覆蓋在心上。

母親留給了十月一封信和一把鑰匙,信上有一道習題是讓他停止哭泣,連續七天不能流淚纔可以用鑰匙打開櫃子,誰知又有一封信,上面依舊有一道習題是讓他靠自己的能力賺錢,並與他的表哥重歸於好,完成後便可以打開第三封信……

看着一封封從“天堂來的信”,玩着一個個“闖關任務”完成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慢慢地媽媽把他帶向他不是媽媽親生的這個真相。在一次次天堂和人間的對話中,十月學會積極、堅強和相信自己。

書中的詩樂讓我聯想起了生活中許多了不起的偉人:海倫凱勒,在沙利文老師的引導下,遨遊書海,在逆境中創造出了自我,撰寫了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國的“跳馬王”—桑蘭,因爲事故,成爲殘疾人。但她以自己的精神,她的毅力,使她永遠“著名”。愛迪生、霍金……他們硬是在困難中磨鍊出了一雙堅強的翅膀!他們都以頑強的意志,征服了世人。

淚水、挫折與不幸都是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只有跨越它們,才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看這本書的心得。是的,作爲青少年的我,人生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我想;將來的我面如果面對困難與挫折,絕對是不會氣餒。因爲,十月的精神就像一盞明燈,點亮了我,引領我創造自己美好的天空,爲自己的`將來鑄就了一個美好的人生!

讀《十月》有感5

“嘀嗒,嘀嗒。”一滴滴眼淚落在厚重的書本上,晶瑩剔透的水滴快速擴散開來,像極了朵朵綻放的小花。我的視線模糊了,我的耳畔彷彿聽見了一首首帶着濃濃憂傷的鋼琴曲,依稀中,我看見了封面上那正用靈巧雙手彈奏鋼琴的堅強男孩。

他叫十月,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靠賣糉子賺錢。可不幸再一次降臨在他頭上,在十月十五歲那年,母親也離開了他。但母親留給他一個信封和一把鑰匙,讓他做着一個又一個闖關遊戲,尋找一些事的真正答案。在遊戲中母親讓十月學會了堅強和獨立。在十月正一層層揭開自己身世的面紗時,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的密祕:他不是母親親生的!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深深震撼到了十月,他不敢相信承認這個事實。母親是愛他的,決定給他一個溫暖的家,十月來到自己生父的家,但感到自己是多餘的,沒有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於是他又回到了舅舅的家。因爲這裏有關於母親的回憶,有母親的愛伴隨他,他會很快樂。他明白,自己還有舅舅、舅母、表哥、靜宜,他並不孤獨。

原來媽媽爲我所做的一切中,都包含了媽媽對我的愛。我要學會感恩,不能等到失去了再來懷念。所以,我要爲之付諸行動:首先,每天擁抱老媽,每天說一句我愛你;然後再分擔老媽家務事,不讓她過度操勞;再學會照顧自己,要和十月一樣堅強,獨立,有一定生活能力,能賺錢;最後,當然是每天帶給老媽歡笑,不惹她生氣了。真希望這樣能讓媽媽年輕幾歲,而我要快快長大,這樣就能早點照顧老媽了!

讀了《十月》,讓我憣然醒悟,不會再錯過什麼了,也懂得了那父母帶來的溫情。恩,我不該哭,要堅強!對了,現在該去幫老媽做家務了!我合上書,把它放在了桌子上。

讀《十月》有感6

昨天,我到圖書館閒逛,順便借幾本書回去看看,偶然間發現書架上在有一本名叫《十月》的書,我在想,這該不會是一本寫十月氣候的書吧,出於好奇,我把這本拿了下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了起來。

原來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就叫“十月”,在他十五歲時,她的媽媽就去世了,但是媽媽臨死前交給他幾封信,信中寫着許多需要“十月”完成的任務,任務的難度各不相同,但是最終十月還是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所有的任務,做完任務的同時,他也知道了,瑪麗老師是他的親生媽媽,而“假媽媽”之所以讓他做任務是因爲不想讓十月很快知道自己的身世。

我覺得十月可憐的,因爲他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寄養在舅母家裏。但同時我覺得十月也是幸福的,雖然他失去了父母,但他並不缺乏愛他的人,瑪麗媽媽很愛他,舅母也很愛他,周圍的人也對他非常好,以至於後來雖然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他依然選擇回到了舅母家,因爲舅母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感受到了母愛。

十月在媽媽去世後,堅強的完成了媽媽的任務,比如:媽媽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十天不準哭,那時剛好是她死的時候,十月含着傷心的眼淚,但是卻沒有流出來,火化時也沒有掉一滴眼淚,可是他的舅舅爲了讓他哭出來,就拼命的打他,但他爲了完成媽媽的任務,強忍着疼痛,始終沒有掉眼淚。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十月”這個小男孩身上學到了什麼是堅強。

讀《十月》有感7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十月的男孩從小失去了爸爸,媽媽也因病去世。十月寄宿在舅舅家,受盡了表哥靜安的冷漠和敵意,但十月忍住了,他漸漸習慣生活在舅舅家。有一天,十月找到媽媽留給他的一封信和一把鑰匙,信上有一道習題:你要停止哭泣,堅強起來,必須連續七天不流眼淚,你纔可以用鑰匙打開櫃子。十月完成了習題,打開了櫃子,又找到一封信,信上也有兩道習題。要他從學會堅強到歷史滿分,並住到歷史老師家十月……就這樣,十月玩着“闖關遊戲”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完成了一道道習題。與此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祕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十月尋找着媽媽,尋找着自己,尋找着家。

讀完《十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十月遇到每件事都很堅強,很勇敢,還很鎮定。想到自己,覺得很不應該。我一遇到困難,就急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數學題目一時做不出來,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有結果,就覺得困難。急得我滿頭大汗,使勁抓耳撓腮。怎麼辦?直接找媽媽唄!讓她給我講解了這道題。後來我發現那個方法,我是會的,只是我想了一會思路沒了,就慌了,沒了主意,反而不會做了。

還有一次,媽媽說我都12歲了,讓我自己綁頭髮,我很不願意,把頭髮梳了幾下,一手抓着頭髮,一手拿着頭梳和皮筋怎麼也梳不好。我翹着嘴巴就不綁了,直接像瘋婆一樣披下來。我應該像十月那樣,對媽媽多一份理解,體會一下媽媽的不易。生活中,稍有不順,我就會向媽媽發脾氣,埋怨這埋怨那。是時候放下任性了,爲自己着想的同時,也爲媽媽多着想一些吧,她也會變老。我很佩服十月不怕困難的精神。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勇於面對困難的人。

讀《十月》有感8

這本《十月》,是一個朋友送給我的。這本書,我已經看了百遍,但每一遍,我都看得眼淚兮兮,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寫出了十月的生活,讓我感動萬分。

故事中的十月,是一個堅強的男孩。幾天來,他總是強忍淚水完成媽媽出的習題,他做到了七天不流淚;和哥哥靜安重歸於好;自己賺100元錢;歷史考滿分併到歷史老師家住上一晚,最後發現一個震驚的祕密。

故事中的十月,是一個幸福的男孩,雖然說失去了父愛母愛,卻有許多人的疼愛:舅舅舅媽、表哥靜安和表妹靜宜,還有許多親戚朋友和老師同學。最後他還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更加說明了親情和友情是珍貴的,無可替代的,不可複製的,一旦失去,就不會再回來了。

但十月知道真相後並沒有投奔他的親生父母那,而是選擇留在了撫養他多年的舅舅舅媽家。看到最後,我已經感動萬分,但最後那句“我要去小便”卻又讓我破涕爲笑。

這本書像剝洋蔥,剝到後來才真相大白前面讓人留下了許多疑問:十月的親生父母究竟是誰?那個蝴蝶夫人是誰?所以這些疑問產生了讓我們把下文讀完的慾望。裏面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都是誤導。讓人們把自己帶進自己設的圈套,其實書中的一個小人物瑪麗老師纔是最終的亮點啊。

真叫人不可思議啊!看這本書,沒有時間流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