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課外書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南舊事課外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城南舊事課外書讀後感

城南舊事課外書讀後感1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城南舊事》不一樣,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並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我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我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悲哀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終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爲本書畫上句點。。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溫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述和反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貌寫得淋漓盡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裏的偷兒,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着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英子,組成了作者的寫作世界,在這世界裏,帶着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着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爲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爲她不刻意表達什幺,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紹它自我。那樣的不緊不慢,溫厚淳和,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舊事課外書讀後感2

翻開那一襲墨黑的《城南舊事》,不知爲何,我的心境感到沉重起來,一絲淡淡的憂傷籠罩在我的身旁。

這本書是描述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爲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那章。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一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衚衕裏誰都說秀貞是瘋子,不許自我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可是在英子的眼裏,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明白秀貞爲什麼會變瘋的。原先,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可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裏,一走就是六年。

之後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頭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齊。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着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

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着妞兒跑去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着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裏,又下着大雨,英子還發着燒,但她最終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纔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之後,英子有一次聽媽媽說原先那天晚上秀貞和妞兒被壓在了火車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她那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淌過淚坑流到嘴邊了。

本書中的英子用自我稚嫩的眼光看着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自我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因爲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上來的,可是它也是從淡藍的天空上升上來的呀。而她更有一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樂於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爲了別人家一家團聚,竟把媽媽的金手鐲都拿去給別人做盤纏,這是件幾乎連一個成人都做不到的事,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