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零距離美國課堂讀後感

寒假如約而至,忙碌了一學期的我們終於可以在“神獸出籠”的日子裏暫且休整充電。假期我將這學期的“教學困惑”羅列出來,首當其衝的是,如何快速地讓學生從假期散漫的狀態迴歸到嚴肅而活潑的課堂。我們上的每一堂課,都希望完成教學目標,都希望學生能學到知識,並能熟悉掌握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然而,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是講授爲主的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上不停地講啊講啊,但收效卻是事與願違,學生連一些簡單的知識都沒有學會,更不用說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激發他們的興趣。帶着這樣的困惑,我閱讀了由王文編寫的《零距離美國課堂》,看到“課堂”兩字,讓我頓時眼前電光,期許着從中找到問題的出口。

“告訴我,我會忘記;演示給我,我可能會記住;但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理解了。”這句話爲許多美國教師銘記,將學生的體驗作爲課堂的核心,將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而這句話最先來自於我國的先驅孔子。我理解的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課堂上對學生往往“一統就死,一放就亂”,這是教改中許多教師公共的體會。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等於把課堂時間都給學生

“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其實只是問題的表面,還給學生時間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自主時間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途徑,培養思維品質,學會分析問題方法,並形成合理的觀念。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其實是通過“把思維還給學生”,“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和“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等途徑來實現的。如果沒有把思維還給學生這個前提,即使還給學生時間,也會讓學生不知所措,造成時間浪費,最後的結果或許還不如教師講給學生聽。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關鍵在改變教師教的行爲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課改的核心,改變課堂,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的行爲。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行爲是被實踐一再證明不可取的,它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和智慧,其實無論教師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學生是否學到了真知,又是如何獲取這些知識形式技能的。

首先要讓學生動起來,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應動,都要動,都在動,無論是發言、板演、點評、糾錯,最大限度地讓最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不能只是幾個好學生在和老師“配合”,而大多數的學生一言不發,老師爲了講完知識,完成任務,只是走過場式地“互動”,並未惠及大多數尤其是中下等生。他們無所事事,於是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也就成了必然。

其次,要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說話的權利,而且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學會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可是,我們的希望和看到的有時候相反,學生總不能大膽地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可是下課的時候,一個個說得滔滔不絕。課堂上缺什麼呢?學生不想說,不能說,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了。

再次是教師只能做課堂的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意味着不要老師,那樣只會讓課堂飄離教育教學目標,相反整個課堂是在教師的策劃導演下學生自主有序的'進行的。教師的功夫不僅在課堂的點撥上,更在課前的準備和課後的鞏固。反思我們的課堂,老師是不是應逐步隱退到後臺做總導演?通過精心的備課去組織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可以這樣說,老師的功夫和能力不單體現在知識水平,更體現在有效的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上。

將課堂還給學生,還需要我們真誠地面對所有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會傾聽,和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發展,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教室裏“坐得住”,繼而享受學習中的快樂,在成功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