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5篇)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1

吳放老師在《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第36封信《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中指出:和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應該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的“度”的問題。我也覺得這並不是兩個對立面,從辯證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面,爲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職責,因爲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是幼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是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態度必需和藹可親,只有親切的老師才能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樂園,孩子們才能信任我們。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在它的上面描繪出一幅燦爛的圖畫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要給他們什麼呢?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嚴格的要求是針對教師的,同時也針對幼兒。吳放老師說:“任何個性品質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反覆的強化,而教育中的一個大忌就是教師反覆無常,幼兒無所適從。當幼兒明確了目標,又經過教師前後一致的強化以後,外部行爲標準才能夠逐漸內化,成爲幼兒自己的行爲習慣”。是的,在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要求要持之以恆,才能形成良好的常規,“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爲,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是我們的一個追求。

“態度和藹,要求嚴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爲孩子們調皮的行爲犯難:該如何堅持呢?今天中午,凡午睡時又在講話了,和他講道理似乎已無效果,怎麼辦呢?我就用溫柔的目光盯着他,他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夠好了,馬上做了一個閉嘴的動作,把嘴巴抿得緊緊的,但他的目光追隨着我,我知道他心裏的小算盤:只要我的視線一離開,他的聲音定會響起。於是,我仍用溫柔的目光看着他,他不時用眼睛看我一眼,我就目不轉睛地看着他,堅持了不一會兒,他無奈地放棄了:悄悄地閉上眼。很快,我就聽見了他的呼嚕聲。由此,我覺得做到這一點,根本是要有一顆愛心,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態度和藹,要求嚴格的老師,也會讓我們工作時心情是那麼的陽光!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2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書,作者以書信的形式,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比較高深的理論內容聯繫實際,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並且通過真實的案例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生動的例子讓我對此書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每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流露出了快樂又真實的心情,在她看來,和孩子相處是那樣的簡單、自然。

大自然給人一種無盡的力量,成人喜歡大自然,喜歡呼吸新鮮的空氣,喜歡聆聽清脆的鳥叫聲,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對於孩子來說,大自然就是一個大課堂。書中第41封信中也說到,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擁抱中快樂成長。文中一開始就提到“向自然性”,只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鋼筋水泥的大都市建築使我們遠離了大自然,孩子們的“向自然性”都被壓抑着,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的“向自然性”得到充分的滿足。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除了走向大自然以外,我們也將大自然帶回幼兒園了,那就是我們的自然角。其中,種植和飼養是最簡便易行的兩個方法了。先說說種植,種植活動能夠滿足孩子們對探索的需求,他們能夠獲得許多從書上得不到的東西,例如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親自動手、親身感知來了解植物從種子發芽、長葉、開花到結果的過程。

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產生各種疑問,這也爲我們提供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機會,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讓孩子做好種植記錄,把自己的發現、試驗結果和心得體會通過圖畫或文字記錄下來。再來說說飼養,飼養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恆心。讓孩子學習飼養小動物一定要強調孩子的參與,從領養小動物開始,給小動物取名字,到每天飼養、觀察、照顧,都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老師和家長不要包辦代替,要讓孩子成爲自然角的主人。

結合生活實際,我們常會看到這些情況出現:自然角是爲設而設,四季常青物較多,因爲比較容易照料;孩子的參與率不高,老師包辦的較多等等,其實自然角對於孩子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爲孩子創設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然角。

感謝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示,我會繼續品讀,結合生活實際,切切實實的去和孩子們一起跳舞。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3

拿到這本書,細細品味書名,簡單中卻又透着一絲神祕,另人很是嚮往。和孩子一起跳舞,不難看出,書中的孩子是幸福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作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又收穫到了怎樣的意外呢?

看過第一封信,我就被吳老師生動的例子給吸引了。同時我也感到慶幸,因爲這本書和我們以往所拜讀過的不一樣,這些事例是緊貼我們生活實際的,我相信它帶給我的不光是啓發。在第一段話中,吳老師就告訴我們|:孩子們每天都會教給我很多東西,他們教我把空洞的教育理論變成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他們更教我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世界,而這個世界真的就變得美好多了。在她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鮮明的個性,就像信中所說的喬嘉,老師會因爲孩子的一句話而高興一整天。可想而知,孩子在她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喬嘉的每一次手工活動,在老師看來都是那麼的富有創意,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可能只是幾張會惹人生氣的畫紙。不同的老師眼光真的是有所不同?我想,那是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所差異,所以才導致了看待孩子作品的眼光也有所差異。從信中得知,吳老師很喜歡和孩子交談,她喜歡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所做的每件事情,她都能從孩子角度出發去看待,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我想,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是快樂的,老師也能從孩子天真、充滿想象的創作中得到一定的啓發和樂趣,而不會爲了那些看似是一堆“亂七八糟”的作品而生悶氣了。文中還提到了孩子的媽媽麗莎,爲什麼吳老師在文中對於孩子和媽媽的對話、動作會描述的如此生動,我想,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和一顆愛孩子的心,是很難描述得如此細緻入微的。

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總是在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要求孩子呢?平時會花多少時間來了解孩子,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呢?

和孩子一起跳舞,也許就是:走進孩子的世界,充分尊重、細心觀察,體會成長、體驗快樂。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跳舞吧!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4

在一次午餐後的自由談話中,我無意間聽到孩子說:“我喜歡xx老師!” 真是童言無際,xxx老師在帶他們活動,而他們不是說喜歡xxx,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顯然,孩子們心理不是很喜歡自己班的老師。我感到奇怪:那位老師對孩子們真象對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可謂盡心盡力,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教育機會,她組織的活動都是有條不紊。而孩子們心理卻不是很喜歡她呢?於是,我在辦公室與同行商討,有的說:“孩子們喜歡年輕的老師,我班孩子也是這樣”。也有的說:因爲她嚴肅,經常在糾正不良習慣,我也是這樣,我班孩子也不喜歡我……對同行的解釋我疑惑。學習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我豁然開朗。

吳放老師在第36封信《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中指出:和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應該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的“度”的問題。爲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職責,因爲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是幼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是啊!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兩個對立面,從辯證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面,應該要把握它們之間的“度”。 吳放老師在信中說:“更重要的`是,‘和藹可親’和‘嚴肅’應該同是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追求的境界。”

“‘和藹可親’和‘嚴肅’的教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與‘民主型’教師的特點是不謀而合的。也許,做一個民主型的教師正是你所希望與追求的目標?”看來,只有‘民主型’的老師才能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樂園,孩子們才能喜歡。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5

好書《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學者吳放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歷撰寫的,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讀這本書時,我通常是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快速地打開書本,投入地閱讀一兩篇,調節一下緊張的情緒。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善於傾聽與理解兒童;具有敏銳的專業的眼光,仔細觀察與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過環境的創設,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既有精深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值得我用心去學習與效仿的。

兒童是聰慧能幹的。書中講了兩個殘疾兒童的故事,以此來充分說明:每個孩子各有所長。認識有不同能力的兒童,這是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誨。陶先生曾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孩子身上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給他們創造機會,孩子的才能就會展現在你面前。

兒童是富於想象的。書中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喬嘉,她每天放學離開幼兒園有一個固定節目,扮演各種角色與母親遊戲,通常是小動物,偶爾也會當一兩次其它角色。這在孩子們的生活裏隨處可見,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外,孩子也會把各種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對象(即泛靈說),孩子還會將一種物品想象成另一種物品,或者做一個動作來代替。正是有豐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順利地遊戲,在想象與遊戲中,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悅的。

“孩子像太陽,每天把光明帶給我們;孩子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會綻放;孩子像溼的水泥,千萬當心你會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印記……”孩子就是這樣的,需要成人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成爲社會的棟樑。

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也祝願大家擁有美好的心靈,永葆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