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生存》的讀後感範文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這本被譽爲當代教育思想發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紀70年代,面對着科學技術革命與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向教育提出的挑戰。這是國際教育委員會在經過一年多時間對世界教育的形勢、觀點和改革的調研後寫成的,從回顧教育發展的歷史談起,着重論述了當今世界教育面臨的挑戰與主要傾向,指出關於實現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徑以及最終走向學習化社會的道路,最後論述了國際合作問題。

《學會生存》的讀後感範文

學會生存是當前各國教育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科技發展的挑戰、社會公害的威脅,要求教育以學會生存教育爲重點,把教育當作一個長期的發展的工作來看待。終身教育的概念因而產生。教育實踐中,生存實驗的教育手段也被不斷使用。"學會生存"成爲教育工作的一個熱點問題。

屢見不鮮這樣的新聞:一位萬人羨慕的北京某著名高等學府的碩士生,因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未被導師通過,覺得無顏見人而跳樓自殺身亡;一名前程似錦的大學畢業生,因被檢出"小三陽"未被錄用爲公務員,便心存不滿而持刀闖入政府辦公室,殺害了招考人;一個正處於花季的中學生,因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生怕被父母責罵而服毒自盡…

人們不禁要問:現在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爲什麼這麼不堪一擊?

人人都可以說出許多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但尋根問底,最根本的則在於我們對孩子生存教育的迥異。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隨着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加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這種社會背景、時代變革的逼迫下教會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生存能力已經迫在眉睫。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中國每年約有一點六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四十名孩子。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我們,中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在面對突發事故、災難時更容易受到傷害。目前在國內基礎教育在生存教育領域尚處在缺失的狀態下,我們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災中逃生?如何從容面對危險?這已經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爲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提出了一個極具震撼力的口號:"學會生存!"

家庭是生存教育的第一站。抗擊挫折是生存教育的首要一環。有的父母對孩子進行"缺憾教育",告訴孩子"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讓他吃些苦頭、錘鍊他堅強的意志,作爲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堅強、勇敢、樂觀、堅韌不拔,很有出息。有的'父母則心甘情願地爲孩子受累、吃苦,恨不得替他生病、讀書,把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都爲他掃除。過度的愛護、保護,造就的不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是怯弱、退縮、心胸狹隘的小男人。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也應是生存教育問題中應有之義。試想,未來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類個體作爲社會人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社會環境下,要在競爭中取勝,除了具有豐富的大腦、多元的知識、堅強的意志力以外,沒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現在有部分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運用各種辦法爲孩子選好了一條路,並預知排除掉一切障礙,從而使孩子能在順境中成長。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明智。孩子就像飛蛾一樣,必須經過磨練才能真正地展翅飛翔,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出現困難時,幫助他或者甚至於完全代替他處理所有問題。那漸漸地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對父母的依賴感,認爲所有問題都應該由父母解決,而自己什麼也不需要做,從而就註定了孩子在社會競爭中的失敗者的地位。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我們的教學達到真正理解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能將所學的運用於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爲憑藉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正是教育在這一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養和發展一個人全部潛能的教養過程。是人類社會向教育提出的任務。這一要求和任務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爲迫切和必需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教師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決策者,不管孩子處理問題採取的是什麼辦法,即使是最次的,對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敗中他們纔會不斷吸取教訓,總結出最好的辦法。這樣才能爲他們今後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打好基礎。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展翅飛翔的那一天。

讓我們記住:"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與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就是由於他的未完成性。事實上,他必須從他的環境中不斷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爲了求生存和求發展,他不得不繼續學習。"而我們教師不能單存的爲了教學而教學,我們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教給他們起碼的生存技能,培養他們個方面的才能,把他們看成發展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