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水滸傳》有感1000字(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讀《水滸傳》有感1000字(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讀《水滸傳》有感1000字(通用9篇)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1

這個暑假,學校安排我們去讀《水滸傳》。起初我對這部名著是沒什麼感覺,甚至有些抗拒,但是讀到魯智深部分,沒看幾頁我就已經深深地沉浸在情節當中了。

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俠,108個梁山好漢中我卻獨愛魯智深。在我眼裏他可是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可以爲朋友兩肋插刀。要說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林沖的故事了。他剛認識林沖,得知林沖老婆被調戲,提着鐵禪杖就要跟着去打架,那陣仗可謂是一番赤誠啊,我若是林沖,只怕當時就被感動哭了。雖說行事有些許粗魯,但大事卻拎得清清楚楚。再後來,林沖因被奸人所害,在發配充軍被押送往滄州途中,高俅他們一夥暗地賄賂押送兩人要弄死林沖,不巧被魯智深聽到,就一路跟到野豬林,果不其然,那兩人正要動手就被魯智深給救下,並護送林沖大半路程。這樣的兄弟,敢問誰又不愛呢?

魯智深愛惜江湖朋友,更同情與他素不相識的無辜弱者,同情那些被惡勢力欺壓的平民百姓,可謂路見不平一聲吼,他們正喝着酒,聊得正樂時,忽然聽聞隔壁閣子有人在哭,一問,原來是金翠蓮被鎮關西強媒硬娶,虛錢實契強佔,又被他大老婆趕出,魯智深聞知大怒,便要去打那廝,後又問史進等借了些許銀兩,當即送給金氏父女安排出逃。第二日便去找鄭屠爲民除害,魯提轄的三拳打得痛快淋漓,原著也寫得格外精彩。

魯智深義救金翠蓮,大鬧野豬林、懲治小霸王、火燒瓦罐寺都表現出他一貫的豪俠作風。

我覺得小說塑造魯智深最成功的喜劇場面莫過於他原爲軍官,後出家五臺山避禍的那些事,他力大無比,食量如牛,卻在嚴厲的約束下被迫吃素,按他的個性他必要下山痛痛快快地吃一頓,當他樂滋滋地喝酒吃肉時,當他醉打寺中金剛時,當他逼和尚們吃肉時充滿了戲謔意味,表現出對佛門清規的一種蔑視。

魯智深最後的結局更有幾分狂禪意味,平定方臘後,他在六安寺安歇,半夜時分忽聽得錢塘江潮響,他以爲是戰鼓聲,提了禪杖就要衝出去廝殺,及至弄清是潮信後,心中忽然大悟,當他知道自己即將圓寂,可又不明白何爲圓寂,接下來他寫了一段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金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最終修成正果。他的率性而爲,他的不拘小節,他的快人快語,的確不似那些假道學,難怪金聖嘆對他評價頗高要盤纏便偷酒器,要私走便滾下山去,人曰:堂堂丈夫!

魯智深有李逵嫉惡如仇的一面,卻是非分明,他有柴進仗義疏財的一面,卻不愛張揚,他有武松抱打不平的一面,卻不魯莽,不視人命如草芥他的優點太多太多,粗中有細,懲惡揚善,常常於小節處見大智慧。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一蓑煙雨任平生他魯智深,活得自在、瀟灑、赤條條無牽掛,活脫脫是個霹靂菩薩,讓我真正喜歡上了這個英雄人物。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2

古希臘神話裏說,人類原本是男女同體的,由是盡觀《水滸傳》,縈繞全篇的是俠義二字。

對外,梁山英雄以遊俠的姿態行走於世間;對內,他們以義盡忠於兄弟。何謂俠?小而言之,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爲民除害;大而言之,是替天行道的社會擔當。

武松曾說過: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東溪村七星小聚義,設誓劫取生辰綱,便已初見端倪;後來水滸英雄大聚義,反抗官府,擊殺害民之賊,攻城掠池,更令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在風中獵獵招展。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細推治亂興亡數,盡數陰陽造化功!

水滸羣豪爲何揭竿而起?爲受官府壓迫的貧苦百姓,爲黎民,爲天下蒼生!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歷代帝王的勤政愛民,穿越時空與此交匯。

這就是最博大的俠者情懷,其精髓在於:心繫天下,爲民請命。

理解了《水滸傳》俠的思想便更能瞭解其義的行爲,梁山好漢的義正是建立在俠的基礎之上。它不僅意味着兄弟相親、肝膽相照,更意味着適時的大義滅親。

正因如此,它不盡相同於《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的義氣。劉關張的結義,最初就是建立在爲了破滅黃巾上報國家的基礎上,後來也不是盡義於公,盡義於人民,而是盡義於個人,盡義於兄弟。關羽降漢不降曹,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

水滸英雄的義,最初就是建立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基礎上,所謂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上梁山。

正因爲梁山義軍的義包含有這樣豐富、深廣的社會內容,所以嫉賢妒能的白衣秀士王倫,才被老實人林沖火併。也正因爲這種義不廢於私,不廢於個人,所以當李逵聽到了宋江有苟且行爲的謠言,才氣作一團,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得粉碎,還拿了雙斧,搶上堂來,徑奔宋江,要砍殺他。

中國人素來便有這種俠義精神。早在先秦時期,俠義的含義便漸趨豐滿。從專諸到豫讓,俠義還僅僅停留在知恩圖報的範疇,而之後的荊卿作別易水,慷慨赴死,便有着深深的爲民請命的意味。

而真正將俠義精神理論化的,恐怕當屬墨家。後期墨家兩個支派中的一支緊抱墨家思想中俠義的一部分啓承轉合爲新的墨家流派,後世學者把它稱爲墨俠。於此之後,俠義精神便深深熔鑄進國人的血肉中,不斷流傳。

然而當代,我們不少人正在失去這種情懷,這種心繫天下的大氣。今天的俠義在耳中和口中,不在眼前,人們渴望着俠的神人天降,往往又將俠的萌芽親手扼殺。

那麼,是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俠義的存在,還是因爲我們失去了挺身爲俠的勇氣?然而,當我們明白俠義之精髓並非供世人祭拜的雕像,亦不是皇帝手中的傳國玉璽,而是人們心中的內在需要時,俠義又何來滅絕香火一說呢?

只要心中有俠義,胸中有天下,俠義的精神就永遠找得到宿主。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3

放假的這段時間裏,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說到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恐怕沒有什麼人是不知道的吧?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施耐庵撰寫的,而且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水滸傳》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

這《水滸傳》裏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是這本書的主要亮色。他們個性鮮明,有老謀深算的,亦有勇猛豪放的,他們的性格將故事裝點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正義的。他們是英雄,是敢於與封建社會作鬥爭的英雄,是敢於救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的英雄。

要說這本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打虎的武松。

不過,我想到的可不是這個,而是綽號“黑旋風”的李逵。他在梁山泊享福的時候,想起遠在在偏遠鄉村的母親,便回鄉去接母親。不料,在沂嶺上,母親被老虎吃了。於是他怒從心生,殺死了四隻老虎爲母親報仇。

而說到李逵,我們也可以同時想到宋江。在大家的記憶中,宋江有一個綽號“及時雨”。而他還有一個綽號,“孝義黑三郎”。他在知道父親病故後,星夜趕回家奔喪。雖然他的父親並沒有真的逝世,而是想念他了,於是騙他回家,但宋江並沒有因此責備父親。還比如公孫勝。他因母親年老無人奉侍,而不願入夥梁山。

不過現實生活中,特別是九零後、零零後的年輕一代人身上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的孝順呢?就在前幾天,爸爸媽媽在飯桌上討論事情的時候,我就聽到了一些事。他們以前的朋友患了癌症,住院了。而那位朋友嫁出去的女兒,至今沒去看過他,也沒有照顧一個人在家的弟弟。

想到這,我也想到了媽媽。這幾天,媽媽住院了。那天晚上,我趁着月光,看到媽媽急匆匆地出去。之後到了第二天上午,我一直都沒看到。直到中午,媽媽打電話告訴了我這件事。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很難受。同時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想到了,以前因爲媽媽做飯不好吃,而放下筷子離開的場景。媽媽每天要照顧奶奶,也要照顧我,實在是辛苦。我應該替媽媽多分擔一些。

作爲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哪一天父母不在爲我們的衣食住行操勞呢?哪一個父母不爲我們做到了他們能做的一切?而我們呢?有幾個不是抱怨他們嘮叨、煩人?因爲一些小事不合心意而大發脾氣。有些人還離家出走,讓父母在家着急擔心。這樣的行爲,還能稱之爲“孝”嗎?

在小時候,奶奶就教育我,要在父母回家後給他們倒一杯水。給他們捶捶背呀,揉揉肩啊,讓他們少操一點心。

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要等到將來,再去後悔……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4

初讀水滸,我是敬仰崇拜的;再讀水滸,我是疑惑不解的。

《水滸傳》是中華四大名著之一,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瑰寶。它描繪了宋末農民起義,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波瀾曲折,謳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但是,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糟粕。

一是過於血腥暴力。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提倡和諧,反對打打殺殺的行爲。然而在水滸中,哪個英雄好漢不是靠暴力出來的,動不動就舞刀弄槍的。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當時黑暗,奸臣當道,政治腐,人民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報,走投無路之下就只好以武力或非法手段來平反自己的冤屈。比如說武松鬥殺西門慶那段,武大郎被毒死後,西門慶買通了官府衙門的人,武松證據確鑿卻無處申冤,無法嚥下這口惡氣的武松只好自行報仇。他用尖刀往嫂子胸口一剜,取出五臟六腑,並割下她的頭顱,又割下西門慶的頭顱,放在武大郎的靈牌前。這一面反映了武松的有仇必報勇猛剛強的性格,另一面也反映出武松的殘忍。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武松的這種做法,這是當時黑暗社會的產物,然而在當今社會是不可取的。若說武松殺人還有可原諒之處,那張青夫婦賣人肉就真的是無法原諒了。他們所殺之人都是無辜的過路人,可就算這樣,張青夫婦在水滸一書中仍然被稱之爲英雄好漢,這真是令人無法理解。

二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水滸一書可算是將銀子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銀子能化解各種矛盾,上下打點,拉攏各種關係。及時雨宋江,廣施銀子,謀得了江湖中極高的威望;小旋風柴進,仗義疏財,博得了江湖好漢的愛戴。有了銀子,牢獄是可以擺平的。只要錢到,禮到,關係到,棍棒是不用挨的,累活是不用幹的,甚至可以好酒好菜伺候。林沖入牢,用銀子上下打點,再加上柴進的兩封書信,免了殺威棒,開了項上枷。武松入牢,更是受到特別對待,因爲施恩父子有求於他。銀子鑄就了強大的關係網,關係網的鋪開與壯大形成了梁山水泊之勢。這種惡俗的社會風氣也延續至今。

然而更令我無法理解的是,《水滸傳》一書選入了中學生必讀書目。這就需要身爲初中生的我們區分水滸的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水滸傳》的複雜性體現在它許多令人爭議的情節上。這個世界不是什麼都是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更多的都是亦正亦邪亦黑亦白。

其實,從一面倒地認爲梁山全是英雄好漢到逐漸發覺梁山人物亦正亦邪的複雜性的過程,不也是一個思想成熟的過程嗎?想起某本書說的:“當你不再單純地以好人和壞人判斷一個人的時候,你就長大了。”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5

電視里正在播放《水滸傳》。忽然發現,我已許久未讀《水滸傳》了。但這本書給我帶不的快樂從未遺忘,它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影響着我的成長。

記得宋江困被奸臣誣衊而被判死罪時,晃蓋等人便立即商討辦法救宋江。最後在衆人的努力下,宋江被成功救出。宋江平時爲人豪爽,對待兄弟坦誠真摯,兄弟有困難他仗義疏財,所以宋江有難時,他們纔會這樣義無反顧的去幫助宋江。從中我也明白了:“你想要別人怎樣對你,那你就怎樣對別人。”就像我們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只有自己先誠懇待人。反之,我們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從那以後,一顆“誠懇待人”的種子便在我心頭播種、萌發,隨着時間的流逝,它也在一天一天的生長,我想信:終有一天,它會長成參天大樹,讓身邊的人感到愉悅。

猶記得宋江的那句“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現在的生活就很好的印證了這句話。現在的人們極易引起仇恨,如同學之間因一點小事就從此大路兩邊走,街坊間因點雞毛蒜皮的事發生爭執,老死不相往不。可是這樣真的好嗎?俗話說:“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是的,當我們遇到困難,自己無法解決時,我們需要他人的幫助嗎?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宋江本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處處結冤,結果會怎樣?毫無疑問,他會遭到別人的怨恨,很有可能死於仇家之手。所以,每一次快要和別人吵起來時,我的心裏都會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少了朋友還多了仇家。”於是,我選擇聽從心靈的勸告,停止與他人的爭執,這樣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了。所以,人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生活纔會更美好。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會對“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情節百看不厭。我也不例外,書中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場景看得我的心熱血沸騰,恨不得“親臨現場”。但興奮過後,我也明白了,現代社會是講文明、講禮貌、講法津的社會,我們不能像武松那樣用武力解決問題。如果人人都像武松一樣,那我們豈不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了嗎?想必一定沒有人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吧!所以,遇到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時,我們應該通過正當的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

《水滸傳》不僅讓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人生哲理。我喜歡讀《水滸傳》,感謝它給我帶來的一切。此時,電視裏已經播完了《水滸傳》。我望書櫃裏那本被好好珍藏的《水滸傳》,心理:許久不看了,不如就趁這閒睱的午後,再隨着它感受書中各位好漢的豪爽仗義,跟着楊志去比武,跟着晁蓋去劫綱,跟着武松去打虎……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6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像中國這樣,宛如一條滔滔不絕的大河。或許,總有險絕的道路,卻從未阻擋它前進的決心。

河水過後,留下的是那一方肥沃的泥土,有的.,經過人爲地修繕過後,成爲了能歷經萬世考驗的不朽傳奇。

時間,對於《水滸傳》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或許是心血來潮,一個數百年前的人寫下了千年前的故事。而這部作品對現在的你我仍有如此大的觸動,這其中,是它經歷的最爲重要的考驗;內容爲帝王之所不容,卻仍能傳承下來,這是它經歷的最爲漫長的考驗;水泊旁108個勇士造反的故事爲無數人數代人所津津樂道,這是它經歷的最爲玩味的考驗——也是對所有中國人,所有統治者的考驗。

大浪淘沙,經典永存。

四大名著,皆稱經典。戰爭,權力,佔據其二。《三國演義》站得高,一個個風雲人物一個個諸侯,用天下蒼生下了一盤精彩絕倫的棋,生命失去鮮活,在他們眼中,化爲一顆顆冰冷的棋子。他們的心中裝着的是天下,人,太過渺小。人命賤草芥,他們連時代的腳步都盡在掌握。

歷史對於締造者,是自己的輝煌傳奇;對於旁觀者,是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只有對於親歷者,纔是切身的喜悅與悲傷。

歷史與時代,註定不是布衣的舞臺,儘管他們站了起來,抱成一團,試圖要改變什麼,卻始終無濟於事。

究其緣由,尤爲可笑,輸在格局。正是兩千年前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註定不是反問句。王侯將相皆爲天成,心中格局,寬廣無邊,胸有大志,包藏天下。一生,只爲用自己的一切來換取天下。天下蒼生,朋友,親人,甚至自己。帝王皆寂寞,除了天下,他們什麼都沒有。

於是,就有了梁山泊聚義,就有了“替天行道”這面大旗。他們絕不是統治者心中不可割捨的東西。他們面對的,是無盡的剝削與掠奪。他們開始發聲,只因,他們也無足輕重地被交換過。便如林沖,天子門下禁軍教頭,也只換得幾日高太尉的安生和朝堂的平靜。響應者很多,可他們又能改變些什麼?他們不能割捨的東西太多,那些冰冷的傷亡數字,在他們眼中,是無比重要的兄弟骨肉,格局太小!

吳越王三千鐵弩射潮,潮起潮落依舊。他們也同樣被潮水淹沒——接受招安,淪爲統治者新的工具。於是,歷史書上有了“大時代背景下的無奈”。最終,聚義的108勇士化爲了塵埃泯滅無痕。

這是他們的結局,帝王呢?民心如水載舟亦覆舟,民心即失,帝王業失去了最後的籌碼,不免淪爲了階下囚。百姓,從來都不是用來交換的。

時間對《水滸傳》的考驗從未停止過,同樣,《水滸傳》對統治者的考驗也隨着歷史的滔滔長流而從未停歇。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7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橫跨了一年。最後這幾日天天在星巴克,佐上一杯熱可可,總算是看完了。但是在這值得慶賀的一天,我完全不想提這本書。這本書有趣,罵得巧妙,讓人拍案,但是我找到了更有趣的書——《水滸傳》。

我小時候非常討厭看《水滸傳》,不光因爲我是《三國演義》的腦殘粉,看不上這幫流寇(當然了,我後來才明白帝王將相和綠林好漢或許並無差別)。不過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爲我的父親很喜愛《水滸傳》,電視上每次重播他必定會守着看。我不幸,我不知道這個詞用得對不對,不幸看過一些片段。

這些片段造成了我終生心理陰影。

我當年還在小學,於是就看到了王英被一刀砍死,扈三娘被馬踏口吐鮮血而亡,最後幾十個排位擁擠擺在一起。每個排位都曾是響噹噹的好漢、活生生的人。

如果光是戰死,那也就算了。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宋江臨死前,讓李逵喝下了毒酒。李逵死前,喊着哥哥。

這其實某種意義上,遠遠超出了一個孩子的承受範圍。我當時其實看不懂,畫面也沒有現在的電視劇渲染得那麼悽慘,比如說漫天飛舞的白紙片之類的,但就是這份平靜的死亡,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彼時我奶奶剛剛過世,我第一次對死有了概念,於是這份悲壯在我心中就更加濃烈悽慘。與其說不想看,不如說我不敢看。

十幾年過去了,我大學也要畢業了。在知道了《西遊記》那稱得上恐怖的原著內容後,我終於點開了電視劇的《水滸傳》——我覺得我欠他們一個公道和尊重。

我直接看了最後一集,然後覺得喘不過氣。很多作者喜歡寫什麼人性,故意把故事寫得悲慘來打動讀者,在我看來,這些小技巧都不如《水滸傳》最後:花榮、宋江、李逵靜靜死在一張榻上,吳用把他們葬在無名墓冢裏,回望水泊梁山,已是物是人非。

這纔是高級的手法,這纔是讓人心中痛苦的手法。

一時興起,我決定上《知乎》,看看《<水滸>裏有什麼讓人細思恐極的細節》之類的題目。然後我就意識到,《水滸傳》是一部多麼恐怖的書,而長久以來,我只把它當作一本江湖小說。我的無知和愚蠢真是到了一定境界。

所以決定了,下面估計要看《水滸傳》,也許會看很久,中間不定跑去看點別的。我想做一個好寫手,甚至想在未來當一個好作家,而我有種預感,如果我不看《西遊》和《水滸》,我做不到這兩樣。

最後說個事兒。

我很小時候啊,去無錫水滸城玩。我是三國粉,水滸只是看我爸面子順帶去的。我記得當時走上一座小橋,橋架在一條碧綠的小河上,河岸邊有一艘破敗的漁船,藏在柳條裏。

那船旁邊有簡介牌,說是綠林好漢們曾在此間恣意快活。

哎。

剛發出這篇文章,就下雨了。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8

讀書,就好比受到溫暖陽光的滋潤,雨露的甘霖。在書中遨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往往就是最幸福的事了,書,能讓你多多少少明白一些意味深長,發人生省的哲理,這些哲理能夠讓我們受益終生。

這個寒假,我在書中遨遊,在書中探索,它給了我許多感悟。這本《水滸傳》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過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還沒有讀完全書,深深映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水滸傳》中的宋江在種種威風逼利誘惑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許多人都能做到忠,但有很少人能做到一個“義”字。

義,包括了太多太多,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義”雖然只有三筆,但有時要用一個人的生命來譜寫。在我們生活當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以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得到,因爲他需要十分大的勇氣,甚至可以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我還記得在《水滸傳》的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粗魯,性情暴躁,經常爲一些小事以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命案,但在關鍵時刻,他卻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驚心動地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未謀面的人或事也用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大義。

忠義是做一個人的基本良好品質,我們雖然是小孩子,但也應該對朋友有着忠和義的品格。一次,我們在一片開闊的草地上玩捉迷藏,那時已是下午的4,5點鐘了,太陽即將要落山,我們正在玩捉迷藏,我靠在一棵大樹上,抑揚頓挫地數着數,夥伴們也抓緊時間藏起來,時間到了,我睜開雙眼,四周一個人也沒有,我仔細的在草叢中找着同伴,隨着時光的飛逝,一個,兩個,三個,他們都一一被我找了出來,當我們正要回家時,才發現少了一個人,於是,我對同伴說:“我們還差一個人,我們應該把她找出來,不然,就是我們沒義氣了。之後,我們有熱火朝天地找她,十幾分鍾後,我們在一處草叢中找到了她,原來時間太長,她在草叢中睡着了。我們把她從睡夢中拉了出來,他十分尷尬的撓了撓頭,我們一起對她說:”我們一起回家吧!”我們沉浸在了笑聲中,那可以說是同年永生難忘的一段回憶。

忠義是兩個做人必需具備的良好品德,《水滸傳》這本書中的英雄更是數不勝數,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具備着忠義,我們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大忠大義的民族,我們有大忠大義的品質,讓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繁榮昌盛。

寫讀《水滸傳》有感 篇9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蟲”,最近幾天呀,我又迷上了《水滸傳》這部精彩的小說。這本書處處充滿了正能量,處處有伸張正義的英雄好漢,如“黑旋風”李逵、“行者”武松、“豹子頭”林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性格剛烈、勇氣可嘉的武松,他勇鬥老虎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

一天晌午時分,武松剛喝完酒,便走進了景陽岡。突然,只聽樹後“撲”的一聲,冒出來一隻殺氣騰騰的吊睛白額大蟲。它怒目圓睜,眼睛凶神惡煞般地盯着武松,嘴裏還不停地咆哮:“吼——吼——吼”。

——啊呀,大事不妙!喝得醉醺醺、僅僅提着一根哨棒的武松怎麼打得過這頭餓虎呢?這回武松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讀到這兒,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爲武松捏了一把冷汗。

但是武松見了,沒有絲毫膽怯,而是沉着應戰。老虎暴跳如雷,它的兩隻爪子在地上略按一按,縱身一躍,從半空中竄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一閃,來到了老虎背後,給它來了個當頭一棒。誰知,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危哉,武松!你連防身武器都沒有了,赤手空拳怎能戰勝百獸之王?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急忙往下讀。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好一個武松!他兩隻手就勢把老虎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腳往老虎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又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終於,老虎一命嗚呼了!

看到這裏,我不得不讚一句:“武松,你真勇敢!”要是換成我,我一定會嚇得個屁滾尿流,魂飛魄散,恨不得腳踩風火輪轉身逃走,哪裏還會有勇氣去面對呢?而武松雖然面對強敵,勝算微乎其微,但是沒有膽怯逃避,沒有輕言放棄,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無所畏懼的勇氣給了你戰勝困境的力量!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勇者,只有勇者纔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讀讀武松的故事,再看看自己,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我往往是一個“膽小鬼”啊——

每當做奧數題碰到“攔路虎”時,我只想着退縮,常常立刻向老媽求援:“老媽,這道題難死了,你教教我唄!”這,讓我成了一個總向難題投降的“膽小鬼”。

每當上課老師提問時,同學們都踊躍發言,個個爭先恐後。可是我呢,老是不敢舉手,我害怕自己答錯老師罵我。這,讓我成爲了一個不敢發言的“膽小鬼”。

每當在室外運動時,我只跑了兩百米,就立馬氣喘吁吁,心裏直打退堂鼓:“唉,這……這麼累,我要休息……”這,讓我成爲了一個懼怕運動的“膽小鬼”……和武松比起來,我簡直是一個懦夫!

“勇者不敗”!這就是武松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它將激勵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艱難險阻。我相信,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勇氣,希望之光一定會驅散絕望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