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馬讀後感(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你一匹馬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通用6篇)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1

一七年夏季,我高中畢業。由於在家非常無聊,生活一日一日的重複。於是我便買了幾本書,其中就有三毛的《送你一匹馬》。本書中全文通過自序的方式展開,主要的內容是三毛生平遇到的一些事蹟,以及她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我個人喜歡三毛,也喜歡她的一些著作。有人認爲,三毛是一個悲觀的人。而我則與這些人的看法不同。我反倒認爲三毛是一個。堅強,獨立有主見有想法有個性的女子,她一生愛自由便敢獨自在這世間的任何地方遊走,去追尋她嚮往的自由。而這恰恰是我所做不到的地方,也許這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對於書名的來源,三毛也在書中的自序中說道其實並沒有什麼來源,也沒有什麼原因。她只是單純的喜歡馬,愛馬。認爲馬代表着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馬的形體交織着雄壯,神祕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同時它又是不易擁有的。一切不過是虛實之間罷了。所以她想送世人,每人一匹馬,自己的馬,當然,是養在心裏,夢裏,幻想裏的那種馬,即使在無星無月的夜裏也能發出一種,沉潛又凝練的閃光。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書中的一篇“簡單”,文章字如其名很簡單,字數也比較廖少。內容雖然好似圍繞着簡單二字展開。但卻冥冥之中有好像蘊含着一種。你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除“簡單”外“孤獨”二字,好像是文章中提到次數最多的詞。文中認爲,人是羣居的動物,喜歡回到人羣裏而我們明知生十個題,死是個體。但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裏的參與。於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恐不安,我認爲,孤獨是美好的,只是我們不適應他罷了。我們沒有了解到它的真正美好之處。我們只是片面地瞭解到孤獨便是一個人。而一個人終歸是有些寂寞,所以我們懼怕孤獨。

但這又好像是自然的,自然的把人們捆綁在一起。衣食住行永無寧日的複雜,人際關係日復一日的糾纏。而快樂?在這一切之下,就好像是國王的新衣。只有聰明人才能看的見。我們在這種環境下,頭腦變越來越大,四肢越來越退化,健康喪失,心靈蒙塵。而靈魂,在這一切的拘束下,也不在明淨。

最後,我想說,孤獨其實並不可怕。只不過我們習慣了有他人在身邊的日子,便害怕了孤獨。其實,境由心造,一念之間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2

看這陳舊的封面,看這熟悉的人,眉眼裏透着的卻是一顆孤獨的靈魂。16歲生日收到同學送的《撒哈拉沙漠》,17歲生日收到了《雨季不再來》,從此迷上了三毛。在那個有些躁動,對未來充滿憧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的青春,遇見了三毛,就好像跟着她那獨特的靈魂遊跡了一番這個世界,而20歲的今天,卻又意外邂逅了《送你一匹馬》,遇見一個不一樣的三毛,一個重情、重諾的三毛,一個也享受在三尺講臺構築自己的天地的三毛,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顆獨一無二的靈魂。

三毛寫這本書的初衷,只願“送給世界上每個人一匹馬,是養在心裏、夢裏、幻想裏的那種馬”。從而追溯她的生命的源頭,一件件在她生命裏起着重大轉折作用的人和事。就好像一個原本在夢裏的三毛忽然降落到俗世中,去面對人世間斬不斷的情,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真實的她自己。

寫到了她的啓蒙老師顧福生,在她自閉的期間,是他的耐心和溫和讓她逐漸願意面對這個世界,在學習繪畫的期間,老師的鼓勵和引導讓她拿起了手中的筆,從此不再放下,於是她找到了靈魂的淨土,成就瞭如今的三毛。

寫到了她和瓊瑤之間的友誼,因爲瓊瑤的“逼迫”,讓她許諾,才讓她堅持在荷西死後在這個世間呆上三年。

這本書裏有太多太多的話語融進我心底,有她遇見一個個人生導師,改變命運時刻的頓悟,有她爲人師的四個月裏對這個講臺的認真和執着,她不急,用所言所行慢慢地把身邊的學生引領進文學的殿堂,從此癡迷。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3

自從看過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我就對那個既是一個能在腳上製造出水泡並一遍遍通過走路磨平水泡的堅毅行者,又是一個僅以絲襪就結束生命的匆匆路人的三毛充滿好奇,於是在書店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而跑到三毛的面前拿起了《送你一匹馬》。

在看的過程中我仍然習慣性的想要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每一篇文章的涵義,可是總是不能令人滿意,因爲在每一篇文章中我所能感悟和得到的總有很多,在這本書的自序中有人曾問三毛她自以爲的代表作是哪一本書?她是這樣回答的:“是全部啊!河水一樣的東西,慢慢流着,等於划船游過去,並不上岸,缺一本就不好看了,都是代表作。”是的,自己的東西每一樣都是好的,這讓我想到的是何必非要執着於曾經最美好的一些片段而忽視那些在自己成長的艱辛歷練呢?集結每一段快樂的、痛苦的經歷才能編織出一個完整的人生,所以人生中經過的每一段都是一件寶貝!

《愛馬》中她說“並不執着於擁有一匹摸得着的駿馬,那樣就也只有一匹了,這個不夠。有了真馬,落了實相,不自由,反而悵然若失。”這自然而然的讓人聯想起無數個愛情故事裏那爲了一棵樹而放棄一整片森林的感人情景,這顯然與它背道而馳,但是換另個角度想想,如果是在攀登人生高峯的時候,總是在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停下腳步,那麼永遠看不到更美的風景,所以不要輕易落下實相,永不停止攀登最終才能站在頂峯俯瞰美景!《回孃家》讓我深深體會到,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在心裏面那個真正願意停留、願意依靠的家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裏可以失去一切的防護能力,沒有牽絆,沒有苦痛,可以像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受着爸爸媽媽的蔭庇和寵溺,我想不管一個人的歲數多大,都會希望還能夠回到父母的懷抱中,不用面對任何紛擾,沉浸在那份孩童的歡喜中。《夢裏不知身是客》中孔子的遊於藝,其實這篇文章本是寫對書的愛、對唸書的不刻意,而那種不刻意又往往使她能夠在書裏書外有所得,或許我們真該對凡事無須刻意、執着,順其自然的遊於其中可能就會抓住那塊刻滿真理的浮木。《野火燒不痙中說“一個好農夫,當田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又說“只是看人喜歡哪一種遊戲,便參加了那一場追求”,的確,她是一個十分盡責的老師,甚至於有學生爲以她這樣的才學而僅僅教他們這羣陶陶然不知有他的學生而抱不平。而我們呢?是否也應該停止在那塊田的面前做夢呢?我已經踩在了醫學的田地裏,現在就應該在裏面認真的播種、除草、施肥,等待着收穫吧。《一生的戰役》是一篇女兒寫給父親的信,這是在父親對她所寫的那篇擁有驕傲生命的小草的文章,表現出的感動後的一封回信,我沒有她那樣的經歷,無法感受到他的父親對她的付出,但是卻讓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因爲對我的沒有止境的付出而身心憔悴,我知道這是我無法還清的,只有讓自己更好才能讓他少操心。《說給自己聽》、《簡單》、《天下本無事》……

這本書裏的三十四篇文章都讓我感受到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東西,或許她的每一篇文章的本意並不是我所想的那樣,但是不論怎樣,那些都是我從中所得。有人說:“三毛的文章忽東忽西捉摸不定,好一場胡鬧”,不管她是怎樣的胡鬧,她鬧出來的都是真性情、她鬧出了我的思考、鬧出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我。

借用她在書中的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還是一定要走”,只是走的這條路由我選擇,在一年前我就已經慎重的選擇了這條路的方向,既然是我選擇的,那麼無論在路上會遇到怎樣的險阻、甚至是想重新選擇,我都會把它重棒打下去,路一定要走,而且,帶着三毛給我的那些方方面面的感觸,我還要走的色彩繽紛的……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4

對於書名,三毛在《愛馬》中是這樣介紹的:"書怎麼當作動物來送人呢?也不大說得出。一生愛馬癡狂,對於我,馬代表着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擁有的。馬的形體,交織着雄壯,神祕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一匹馬,至於自己,那匹只屬於我的愛馬,一生都在的……"確實,這本書帶給了所有讀者一匹神駒,一匹散發沉潛又凝練閃光的神駒。

三毛的文字無不散發着她自由不羈又細膩的情感。在《回孃家》中,三毛敘述了自己身在異國他鄉的幾個"孃家",不禁讓讀者深切的體會到,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在心裏面那個真正願意停留、願意依靠的家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裏可以失去一切的防護能力,沒有牽絆,沒有苦痛,可以像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受着爸爸媽媽的蔭庇和寵溺,我想不管一大希望還能夠回到父母的懷抱中,不用面對任何紛擾,沉浸在中。在《夢裏不知身是客》中,三毛闡述了自己對讀書的看法,文章語言溫和,富有感情,是值得一看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三毛讀書的不刻意,但卻能在書中學到很多。也告誡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不刻意,便會收穫很多。所以,面對很多事情,不要着急,潛心做好該做的事情,該來的總在路上。在這篇文章中,三毛曾說:書讀得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值得所有年輕人一讀。在《野火燒不盡》中,三毛講述了自己在臺灣一所知名大學任教的經歷,其中當她打算離開這片深切的土地時,她的學生寫給了她一封感人的信,三毛也藉此闡述了自己任教的感受與自己和學生之間情感的相處,字裏行間洋溢着對學生的自豪與老師的那份期望學子進步的良苦用心。表達了世間所有老師心裏對學生的那一份情感,是所有老師內心的共言。

這本書是寫在三毛的摯愛荷西死後定居在臺灣的時候,但書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樂觀,珍惜現有的情感,如:"生活是好的,峯迴路轉,柳暗花明,前面總會有一番不同的風光。"更是這些經歷,使得三毛的文字變得更有味道,她的`文字有着神奇的魅力,它能使人安靜的沉醉在她的文字,可能是因爲文字太美了吧,美到讓人安靜。正因爲是送每一個一匹馬,所以她把自己的樂觀與生活的感受送給了每一個人,這就是她的偉大之處吧,自由不羈了半輩子,心,總是要定下來的。

但我希望你是那個永遠的三毛,是那個給你一匹馬,就可以走遍天涯的詩人。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5

一匹馬“在無人的海邊奔馳,馬的毛色,即使在無星無月的夜裏也能發出一種沉潛而又凝鍊的閃光,是一匹神駒”。它跨過海峽,飛奔到了神州大陸,靈犀一點,師心相通了……

兩個學生向我介紹說:“老師,三毛老師在送你一匹馬的書中寫得多好!‘孩子,你的臉上,已經濺到了書本的花瓣,老師,再給你一朵花’。”兩雙聰穎的眼睛閃着期望的光。我迫不及待,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

這是一匹“愛馬”。愛生活、愛家園、愛親人、愛朋友、尤愛自己從事的教學和孩子們。“教學,是一件有耕耘,有收穫,又有大快樂的事情。”文化大學的陳平老師(三毛)在華岡幾畝田上耕耘。她深知“這個社會的可恨與可憫就在於如我母親那樣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後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訓,卻是使得一個人不敢開口的原因。”所以她發願做“清道夫”和“農夫”,“手裏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的種子,心裏放出了血,口裏傳出了藏在生命中豐盛、豔美和神祕的信念”。是的,“種子怎麼捨得不發芽生根再茁壯?”我面前出現了那兩雙聰穎的眼睛,出現了我的田,我的發芽的田。我不敢再起要離開這塊田的念頭,我也在問自己:“發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

這也是一匹“智慧的馬”,將讀書和教學當作永遠的追求,那分“夢裏不知身是客”的癡迷,那種爲了準備四小時課總要嚼十五本書的熱忱,發人深省。學生一份千把字的作業,她的批語數字遠遠超過原文,不僅傳授知識,還教給方法,進行理想、道德、意志教育。學生們知道,看一個老師,是看他肚子裏到底有沒有墨水,有沒有愛心,教書對其是興趣,是義務,還是一個飯碗?陳平老師徹悟:“一堂精彩的課,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師付出了這分認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潤的幼苗和沃土。灑下自己的心血吧,一個好農夫,當田野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我問自己:興趣?義務?飯碗?灑心血?還是在做夢?我慚愧了,愧對那兩雙聰潁的眼睛……這還是一匹“奮進的馬”,多少人用舂蠶、蠟燭讚美老師,而陳平老師說:“春蠶到死,蠟燭成灰的境界並不算最高。”“講課自然會發問:自己給了學生些什麼?學生又給了老師什麼?如果只是給而沒有收,老師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沒有給,老師更當退。但是急流勇退之前的持、守、進、執的堅持仍然有待時間的考驗和自我價值的判斷與選擇。”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學生比作春風。她說:“不是我指引學生,而是在旁邊啓發他,啓發他最燦爛的潛能。

她批改作業沒有分數,那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的書面談心。她認爲師生之間心靈的契合,“一剎相處只是激越出來的火花,不能長久”,她追求的是“激越狂喜之後沉澱下來的結晶”……多麼令人耳目一新!這是舂蠶、蠟燭境界的再提升!我渴望着再見到那兩雙聰穎的眼睛……

那匹“愛、智慧、奮進的神駒”奔馳而來,閃着“沉潛又凝鍊”的光。中華大陸也有千萬匹神駒在奔馳,並將會越來越多。

送你一匹馬讀後感6

閒來無事,在圖書館翻到了三毛的《送你一匹馬》,其實對三毛很是陌生,只記得小時候在家裏的書櫥上有本《萬水千山走遍》,還幼稚的以爲這個三毛就是流浪記裏的三毛。

看這樣的文字很柔和,心情也很平靜。看到最後才明白爲什麼叫送你一匹馬。也就是三毛可以寫出這樣的題目。從小是孤寂的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的三毛因爲一個導師的原因而進入了書的世界不能自拔。其實人就怕找到合適的道路,一旦找到了合適的道路就不能回頭。就像三毛在書中寫到的,街上有千萬條路,但沒有一條是我的。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早上七點睡覺十點起牀是怎樣的一種熱情與敬業。對於孩子們的愛和自己事業的愛表現的那麼直接與乾脆,如果他活在現在就回被誤解的更徹底,或者像國寶樣的被寵着。

作家都是有個性的,與父親的矛盾一直不能解決,而且也不可解決。但作家又是純粹的,對什麼都愛的那麼徹底。孃家、西班牙、姓曾的大哥。

最後對於瓊瑤的關心也許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爲什麼說送你一匹馬的原因。有些人太累了,需要一匹馬去草原、去海邊、去天涯海角休息一下。而有些太閒的人是不能體會這樣的感覺的。累的人又分兩種,一是爲自己累,二是爲國家、爲別人累。只有這樣自己才遲遲不肯讓自己休息,因爲我要爲國家和周圍的人奮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