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1

文章結尾寫到:“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讀過本文,深深打動我們的卻不僅僅是關於第一本書的“故事”,而是與書有關或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意,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那份獨特的感受。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爲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述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菸、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麼“出息”呢?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書讓父親裝訂完整時,他哭着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爲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後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再後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後,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還能有什麼發展可言呢?還能有多大“出息”?在這裏,我們可以用一句時髦的話概括一下:“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誰能給“他”以知識呢?這就促使我們更深入的思考了。

總之,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苦難進行着辛酸的“訴說”,對苦難生活中小夥伴們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讓讀者從喬元貞的命運中嚴肅思考着生活與人生。

回想過去,多少孩子因爲貧困,從來沒有進過校門;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學;不是因爲他們天生愚鈍,而是因爲他們從小就沒有讀書的機會。所謂的“出息”似乎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纔可以實現。多少人才被埋沒,多少孩子因不能讀書而終生落魄。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讀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學生讀到此文,更應好好的想想,你們都是幸運兒!喬元貞的命運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現,那簡直就是罪過!讀書吧,孩子!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2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戲子,但不同的是,這齣戲的劇情不是特定的,會變化;演員也不是特定的,你我他都可以是主角,而演這齣戲要很累很累,也要很認真地去演,在中途你也許會累了,會倦了,但都不可休息,因爲戲中需要你,我們要堅持把這齣戲演完之後纔可以休息。

到了劇終,我們也許會說:“謝謝觀看,我累了,要真正的休息一下了,來世不見!”所以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3

當我們在明朗的教室裏舒舒服服的讀書時,當我們在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上課時,請讀《我的第一本書》吧!它將會讓你深有感觸,受益終生的。

《我的第一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史成漢寫的,它主要記敘“我”的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記錄了在元貞因家裏窮而沒錢買書時,“我”爲了元貞吧一本書撕成兩半,而最後卻考第一名的這一段友誼故事,還歌頌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深感慚愧。我想:史成漢可以在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開開心心地讀書。那時,他們沒有教科書。沒有學具只能苦中找樂,特別是在上課時他帶着兩隻狗,這是一個多麼溫馨,多麼快樂的畫面呀!讓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筆來讚美它,而現在的我們僅僅只是因爲夏天太熱或冬天寒冷,就連聲抱怨讀書累,讀書難。對於我們來說,讀書是十分辛苦的,沒有快樂可言。記得有一次,早上起來,溫度急速下降,而那時的我就一直抱怨過不停。還有一種不想去上學的衝動,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慚愧不已。

課文讓我感動最深的不僅僅只是他們苦中找樂的志趣,還有喬元貞因家窮沒錢供他讀書,後來竟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菸、花生、火柴等小東西。讀到這一點,我心狠狠的被觸動了。元貞,多麼乖巧的孩子呀!他僅僅只靠史成漢送給的半本書卻考了第一名,而我們呢?現在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我們不用交學費就能高高興興的到學校讀書,但我們努力了嗎?想起自己,以前的努力根本不算什麼,比起元貞,我就好似溫室裏培育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侵蝕,困難的考驗。而元貞則像雨露下一顆蒸蒸日上,奮發圖強的向日葵,即使得不到陽關的照耀,但它努力去爭取,儘自己的最大能力了,不是嗎?

現在想想,以前一些大山裏的孩子何嘗不是這樣呢?孩子們渴望讀書,但因家裏貧無以致書以得。對於這些可愛的孩子來說,讀書邊是一種嚮往,一種追求。一份心底的呼喚!

努力吧!現代幸福的“花朵們”,我們應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爲現在擁有這樣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感到驕傲,我們應竭盡所能,爲我們,甚至爲報效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吧!我想:這也許正是《我的第一本書》裏元貞的那份呼喚,那份夢想,那份嚮往吧!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4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牛漢先生的文章,從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懷念,牛漢先生對他第一本書的懷念,對於父親的懷念,還有對那段時光的懷念。

牛漢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他小學一年級的課本,雖然是課本但是對他的意義很重大。這本書有着父親曾經理解的愛、細膩的愛;有着同學、朋友之間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課時與老師的趣事和同年的回憶……那不僅是一本書,更是牛漢先生人生的第一課。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字眼都透露着深深地懷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裏曾寫過,桃花去了還會再開,燕子去了還會再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可日子去了,卻再也回不來。很多很多的時間從眼前流去,從指縫中流逝。

對於少年來說,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生活已經成爲過去;對於青年來說,少年那些沒心沒肺的生活已經成爲回憶;對於成人來說,青年那種無所畏懼的衝勁已經成爲歷史;對於老人來說,成人時的幹勁已經成爲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憶和羨慕中,他們回憶着那些陳年舊事,盼望着回到從前。

時間不回頭的走了,那麼的義無反顧,它不留戀什麼。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頭看什麼,因爲他是令人羨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頭看什麼,因爲它早已沒有資格回頭。

時間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所以請不要再窺視那些已經過去的悲傷的往事,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擴大到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珍惜好你擁有的一切,纔是對從前失去的最好的懷念和未來最好的憧憬。

牛漢先生說:“人不能忘本。”我們在好好珍惜擁有的一切的同時,要記得那些愛我們的人,和值得我們珍惜的、我們珍惜過的東西。

時不再來,時光不會再回來;失不再來,失去也不會再回來。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將和時間一樣,成爲過去。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5

作者通過他人生的第一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蕪的大自然感應到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作者如此寫道,從中可體味到作者對於童年生活的感覺是多麼地辛酸、艱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碼不用爲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而苦惱。

我記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的情景,走進知識的世界,但我記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書,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爲了朋友,還要將手中的第一本書分一半給朋友。或許是生活條件優越了,想要的東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現在擁有的,對於求知也並不熱情。

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寫道,“人不能忘本”。現在想想,對於知識的源頭以及人生的起點,在我的記憶裏,已經模糊不清了,實在是慚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學了十幾年的知識是毫無價值的,它是我人生意義中的一部分。更何況,學海無涯。現在,我不能再如此渾渾噩噩的、毫無目的地過每一天,我要不斷地積累知識,充實自己,爲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標後實現它而作充分的準備。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6

人生的趣味,莫過於讀書。每個人讀書的背後都有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我的第一本書》的作者牛漢也不例外,他的第一本書讓他難忘終生。

或許他的第一本書並不奇特,也無法令人驚奇,但是其中卻包含了濃濃的父愛,人都說父愛如山,卻未曾有人把母愛譜寫的那樣偉大,母愛如水一般淡,淡的足以讓人忽略,甚至忘記。牛漢是有童年那美好記憶的,他或許是勤奮愛好書的,雖然對着書上的“小螞蟻”不認識,卻對那五彩斑斕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的父親對他的關心,也不外乎是學習,叫牛漢背書這件事以及挑夜燈補書就足以證明他對牛漢的關心,這種關心是藏而不露的,不仔細感受,是無法曉得的。

仍記得我的第一本書是《狼王夢》,那本充滿了血腥味兒的書,它是奇妙的琴曲,具有極大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小學的課本上早已介紹過它,它是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創作出來最具代表性的一本書,小說情節曲折連綿,深深吸引着我。我便去求母親,請她給我錢,讓我買下《狼王夢》,母親決絕的搖了搖頭:“不行,你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不準看閒書!”我很傷心,無論我怎樣求,不管大哭、撒嬌、脅迫,母親就是不同意。我很憤怒,認爲那不是閒書。但有一天,我的同學買了此書,我百般苦求,才終於求來。正當我看得入迷時,母親進來,奪走這本書,看了一眼就撕爛了,這又加深了我們之間的隔閡。從此以後,我們一句話也不說,母親買了一本新的,叫我賠給人家。或許是她不想在與我繼續冷戰,她終於妥協,又買了一本《狼王夢》,沉靜的說:“孩子,媽媽不是不想給你買,只是怕影響你

學習,你要理解媽媽。”說完,她落寞的走了,我深感愧疚。

畢竟牛漢是懂事的,他從不惹父親傷心,他也是善良的,把書送給了喬元貞一半,父親也爲了給他做課本,在夜晚的光下爲牛漢做書,但他從不把自己的愛表現得過深,他叫牛漢把書從喬元貞那裏要回來,卻不說自己要幹什麼,這處細節描寫得很好,雖簡短卻表達了父親對作者深厚的關愛。

牛漢的童年回憶是美好的,值得回味,而我的童年回憶,雖不美好,卻也被我深深藏在心底。因爲,那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母愛,如水,那般沉靜無言。

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7

沒有講義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闡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西席的經驗以爲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書讓父親裝訂完備時,他哭着對“我”說,他不克不及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大概說父親爲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了。有關紅巖的讀後感 而“我”後離開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再後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必要學習的時間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得到了,再加上本地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伍,一輩子只能在生活的底線上掙扎,還能有什麼發展可言呢?還能有多大“出息”?在這裏,我們可以用一句時髦的話歸納綜合一下:“知識轉變運氣”。但是,誰能給“他”以知識呢?這就促使我們更深入的思索了。

沒有講義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爲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述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相近幾個村落裏叫賣紙菸、花生、洋火等小工具。有關母愛的讀後感 ”這算得什麼“出息”呢?

總之,作者對那個期間的苦難進行着酸楚的“訴說”,對苦難生活中小同伴們寄予深切的憐憫,也讓讀者從喬元貞的運氣中嚴正思索着生活與人生。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

《我的第一本書》關於母愛的讀後感 望文生義是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大概,在某些人眼裏他的第一本書沒有任何意義。但我第一本書對我的意義是代表一個長輩的輔導......

黃奶奶她待人友好,鄰人們都很喜好她,只惋惜她的後代都因爲工作而對她不睬不睬,只知道給她一定的生活費,對她的生活一點都不關心,甚至連她摔跤受傷也沒來慰勞一句。媽媽得知她的經歷後,就常常對我們說,要每每陪隔壁的奶奶講講話。範愛農讀後感 因而我只需一有空就跑去她們家玩,相處久了自然就變得很熟,以是我的生日當然不克不及短少她的存在。我的第一本書讀後感

記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們都在一旁繁忙預備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突然,一雙手觸碰我的肩膀,我回過頭髮明,原來是住在我們家隔壁的黃奶奶。黃奶奶笑着對我說:“被我發明咯”我尷尬的笑了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