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護理》讀後感(精選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喚醒護理》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喚醒護理》讀後感(精選5篇)

《喚醒護理》讀後感1

鑑於近幾年來不斷升級的醫患關係,年初,衛生系統啓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其宗旨就是通過改革現有的護理模式,履行護理職責,提高護理水平,爲就醫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達到讓就醫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放心、醫患矛盾緩解的目標任務。

而當今醫療護理的現狀是:病人的生活照顧幾乎完全交給病人家屬或護工,護士的工作變成了簡單的打針輪流和日常處置,以及對生命體徵的觀察。在護理過程中,因護士只執行醫生的醫囑,別的基本上一概不管,缺乏主動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病情瞭解滯後,教育指導缺位,病人康復延遲,醫患關係升級,最終各方皆不滿意的惡性循環。

那麼,作爲一名護理工作人員,也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主體,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以防患或降低上述問題的產生,從而實現我們作爲一名護理工作人員的從事護理工作的價值呢?

南丁格爾誓言告訴我們,作爲一名護理工作者,我們要純潔自愛,要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爲有損之事,務謀病者之福利。

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優質護理,因爲只有明白了什麼是優質護理,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實施。張中南老師的《喚醒護理》這本書中指出,優質的護理其實就是以人人本位的整體護理,它不僅僅包括現行“病本位”護理模式下的醫療處置護理和生活護理,還包括病人的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

在明白了什麼是優質護理後,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實施呢?結合我自己來說,作爲一名婦產科助產護士,我主要從事助產工作。助產工作主要分爲產前、產中及產後護理三大部分。產前工作主要在產房完成,在護理工作中怎麼堅持以人爲本的護理理念,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以避免產婦及家屬產生焦躁心理和一些不好的現象,通過自己的護理行爲,緩解對方病人的無助、焦慮和恐慌心理,做好護理記錄,最終讓孕婦順利生產,產後如何繼續關注,給產婦帶去春風暖日般的關懷直至對方出院,然後事後針對自己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檢討改進,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護理水平。

作爲一名護理工作人員,護理工作的好壞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其家庭的幸福與否,只有在護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爲本的護理理念,爲病人着想,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夠實現南丁格爾所說的爲病人之福利,才能夠實現和諧的醫患關係,才能夠實現白衣天使的使命,纔不負我們當初選擇從事護理行業的初衷!

《喚醒護理》讀後感2

很遺憾我是以“非情願”的方式讀到《喚醒護理》這本書,現如今非常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也很榮幸有這次“非情願”的機會學習。本書的開篇便有個直擊心靈的問題“護理的作用是什麼?”,我不禁沉思,從業兩三年我從未想過類似的問題。起初我學習護理專業也並非自願,只是源於各種機緣巧合的方式下學習,做事各個方面也是覺得做好本分就行。

讀了《喚醒護理》讓人豁然開朗,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護理上的五大缺陷:護理人員數量不足、過度治療佔用時間、專業技能差強人意、護士積極性受挫等。作爲剛入職幾年的精神科護士,很多方面是自身努力沒有辦法改變的,而能變的就是對自身問題去改進、提高。

首先,努力提高專業技能。精神科專科護士很多專業技能都不如綜合性醫院,這是我剛入醫院的第一感覺。各有所長,精神科擅長精神科的病情觀察,卻也對其他方面的病情觀察有所缺陷,就算觀察到可能知識盲區也並不知曉怎樣護理,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是作爲護理人員一直應該做的事情。

其次,儘快轉變護理觀念,並主動觀察、善於觀察。什麼是真正的護理,本書給出解答。人本位整體護理如此重要!形象地講,其意義與作用就是讓護士成爲醫生的哨兵。她們就像戰鬥中的偵察兵,不是主力作戰部隊,卻可以發現敵情,防患於未然。她們也是病人的守護神,時刻看護着病人,及時發現問題。這就說明病情的觀察尤爲重要,可以有個超前思維做好預防及時給予處理,防止病情的加重。之前科室有位體重100公斤患者,每天夜裏睡眠期間她常會不定時地自己坐起呼吸再睡覺,有位護士查房發現該患者是在咳嗽、有痰不適,就及時報告醫生,後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止咳治療,患者睡眠改善明顯。假設護士只是常規巡視患者睡眠動態,未觀察到患者有痰咳不出的特殊情況,很有可能該患者會發生痰窒息的意外。

最後,需擁有同理心、同情心。與其說讀《喚醒護理》有感,我更覺得像是自我反省,反省我自身的不足,反省自己工作中是否有做到像書中所說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引用書中的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醫院ICU護士爲了解病人吸痰及氣管插管的痛苦,親自讓醫生給予氣插,爲的就是設身處地的感受病人的痛苦,提供患者更好的服務。

護理面對的是人,從業道路肯定有困難和變化,更有考驗和承擔。我們作爲護士要學的、要改變的有很多,但我相信,爲患者健康服務的護理道路將是一片光明的。

《喚醒護理》讀後感3

"喚醒護理",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意識裏出現的是:這是一個新的護理模式,新的概念。但是當我讀了《喚醒護理》這本書後,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此書中的"喚醒"是作爲一個動詞而用的,它在喚醒我們護理工作者和護理管理對護理工作的本質認識。

"以人爲本",這個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詞語,卻沒有真正理解和落實到行動中,書中明確指出了我們要尊重患者,關注病人看病時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儘快解決患者的痛苦,將患者作爲一個整體的人來治療,來護理,從情感、功能、心理等多方面來滿足患者需要,關注人、關心人,重視人的個性,真正做到把人當做人,而不是疾病的附屬軀體。只關注了疾病,忽視病人本身的感受,忽視了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和期望,沒有很好的溝通,所以纔會有患者對當下醫療和護理的不滿意和越來越多的糾紛發生。

張中南先生書中所說的,很多都是我們護理工作者的心聲,很多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例如醫療環境惡劣,很多工作護理人員做不到位等。但是作爲一名臨牀護士,我認爲就臨牀護理工作,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首先要轉變我們的護理觀念

不是簡單的執行醫囑、打針發藥等等。記得我們剛開展優質護理的時候,因爲不瞭解優質護理的內涵,以爲給病人洗頭、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顧病人就是優質護理了,以爲給病人生活護理就是爲了讓患者滿意度提高。但讀了《喚醒護理》之後,我明白了優質護理的真正內涵,也明白了寫這本書的作者的目的`與用意。

生活護理實質是專業的照護,焦點是判斷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並要觀察病人身心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護理去發現病人的病情變化,可以通過生活護理爲病人帶來舒適感、安心感、被關懷感。所以我們應該轉變護理理念,從細節做起,變被動服務爲主動服務,變主動服務爲感動服務。

2、必須熟練掌握各項專業技術,紮實專業知識,讓患者信得過

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國醫保的實施,醫療事業也不斷髮展,同時也面臨很大的壓力與挑戰。近幾年,護理隊伍注入很多新生力量,但這些新生力量缺乏臨牀工作經驗,工作中經常出現被患者"聞倒"的局面。這樣我們的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度就大大降低,對我們工作的滿意度就會降低。只有做好護士的各種基礎知識、專科知識、溝通技巧、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培訓,讓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數,可以對病情做出快速判斷,避免延誤病情。

3、護理工作要主動,細心,有責任

就拿每天午後測量生命體徵來說,詢問病人24小時有無解大便。有些護理是這樣的:沒解過就記"O",解3次就記"3"。但有些護士就不一樣,沒解過的患者,就多問幾句:幾天沒解了,吃的多不多,活動情況怎麼樣。解了3次就問:解出來怎麼樣的。稀還是不稀,顏色怎麼樣,吃了些什麼東西。這兩種工作態度就不一樣,通過詢問可以瞭解患者的排泄情況,甚至其他情況。

4、指導患者正確的參與護理

護理不僅對於患病的人,還針對亞健康和健康的人。在我們五官科,對於術後的定期複查就顯得非常重要,正確有效的專業指導與宣教能讓患者減少不必要的痛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對於亞健康和健康的人,我們要指導他們如何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管理。對他們進行健康宣教,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某些疾病或儘早地發現疾病,這其實也是我們護士的一個職責。

5、護理要動態

動態,其實貫穿護理工作的始終。真正的護理,從健康到疾病,從疾病到恢復健康,及之後的健康跟蹤,這其中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責任護士要做到一旦護理一個病人,就要成爲永久的朋友,時時、事事爲朋友的健康負責,纔是我們護士的職責。

總之,我們作爲一名護士,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爲病人考慮,以人爲本,努力做到優質護理。

《喚醒護理》讀後感4

說來慚愧,從事護理十幾年,是第一次主動且如此繞有興趣的讀一本專業書。是的,《喚醒護理》這本書完全算得上臨牀護士的專業書。

護理的作業用是什麼?工作中忙碌的我們是否如此自問過?做好護理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天天被各種質量標準規範着,卻從來沒想到“讓絕大多病人治病時感覺好得快,不出事,痛苦少,被關照”是護理最通俗的標準。到底真正的優質護理要如何實施?……真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

迴歸護理本質,人本位整體護理。從我接觸護理以來,一直被要求實行整體護理,之前我所理解的整體護理就是套用護理程序的框架,執行起來總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覺。書中的人本位整體護理着重強調了人的個性和社會屬性,要求護士關注病人的病情反應和變化趨勢,並在診治傷病的同時,滿足病人在康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要求。書中用了很多真實案例:護士給病人做護理時早期發現併發症和治療中的副作用,及時防範了重大醫療風險事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作者張中南先生形象地形容:護士就像戰鬥中的偵察兵,在全面連續觀察病情的職責上與醫生間斷性的診斷治療職責形成互補。原來“誤差、心理反應和社會影響”這些值的觀察也是我們護士的本職工作。對病人病情觀察不僅僅看反應是否在正常值範圍,還要關注評估病情變化趨勢。以人爲本的專業服務還體現在尊敬病人,從細微處體貼病人,如手術室裏如何從細節上避免病人身體的暴露,醫源性恢復延遲的防範,關注病人情緒,及時表情評估等等都是我們護理今後要努力的細節。原來人本服務就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

生活護理與優質護理。優質護理開始了,“很多人狹隘的把生活護理理解爲給病人洗臉洗腳,以爲在生活上照顧病人就是優質護理了。”爲什麼優質護理要提倡生活護理?其真正目的是專業照護,其焦點是判斷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觀察病人身心情況。如果之前的案例中給病人做護理的不是護士而是家屬或護工,事情結果肯定截然相反。自理能力與傷病同等重要,評估病人自理能力,指導病人做自己能做之事是生活護理中重要內容之一。

優化護理記錄。張中南先生儘管是骨科大夫,但對我國護理專業現狀理解之深讓人驚歎。此書開篇深刻陳述“迷失的護理”——護理缺位五大症狀及原因甚爲深刻。隨後又提出關於現成護理記錄的弊端。觀點很是中肯實用——重複記錄;個性化信息漏記;太多文字敘述;充滿了護理措施的記錄使症狀體徵數據記錄不突出。據此提出護理記錄應實現“四化”——個性化、表格化、數字化和動態化。把病人的表情和進食量列入常規觀察指標。書中通過比較多種形式的護理記錄方式的利弊,來驗證運用專業的、個性的、數據化的、簡單的護理表格來實現護理記錄,不但節省了護士的記錄時間,還能讓醫生更直觀的瞭解病情,爲病人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書中關於“合理的護理流程”、“延伸專業護理”、“護理價值和價格定位”、“如何做好護理管理者”、“創新護理排班”等護理方法理念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專業的內涵、評估了護理價值。

衛生部副司長郭燕紅女士感慨:當我們老了,或病倒在醫院時,希望能夠得到書中所描敘的這種護理!我想這也是我們所有職業護理人的中國夢吧!

《喚醒護理》讀後感5

拿到《喚醒護理》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從我選擇護理這個專業,我就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認真的審視她———一個可能與我一生都有莫大關聯的職業。讀完這本書時,我突然感覺眼前的茫茫黑夜中,似乎閃爍着一顆耀眼的星,努力得指引着迷路的孩子,前進的方向。

《喚醒護理》一書是著名醫院管理專家,骨科專家,美國阿肯色州骨科研究所所長,第一位獲得國際理查德。歐考納獎的亞洲醫學專家張中南教授所著,不僅提出了“人本位護理”的理念,更詳實地介紹瞭如何實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幫助護理管理者和護士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知道做什麼,懂得爲什麼,掌握怎麼做。書中絕大多數案例都來自作者親身的管理經歷,通俗易懂。它不是教科書,卻有教科書的靈魂;它不是制度規範,卻是制度規範的標準和依據;它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理解創造。

在書中,他首先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當前護理缺陷的現狀,分析了護理缺陷的原因,之後提出時代呼喚人本位整體護理,給我們的臨牀護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讓我們不僅知道做什麼,還要懂得爲什麼,怎麼做。讓我明白了我們一直所從事的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缺陷,也能夠理解爲什麼病人會對我們的工作有諸多的不滿。

“一切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理念是我們早就掛在嘴邊的,但我們真正做到了這點了嗎?正如張教授所說的,我們傳統的護理工作,侷限於治療處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針掛水,發藥鋪牀,簡單執行醫囑,生活護理大多數是病人家屬或是護工去做,病情觀察就是對生命體徵的監測,認爲只要生命體徵正常,病人就沒事,殊不知等到病人生命體徵發生變化再去幹預處理,往往爲時已晚,我想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這樣的深刻教訓,這也是很多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除去病人本身疾病不可挽救的原因,很多時候是我們對病情的觀察評估不及時造成的,要知道,有時生命就是分秒必爭回來的。教育指導只是病人初入院時的宣教,流於形式,沒有具體的內容和模式。心理護理可能就更是寥寥數語吧。

張中南教授給我們提出了護理工作的七項內容是:生活護理,治療處置,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監護觀察,功能訓練,專業服務。構建了全新的護理流程,簡單的概括爲八個字:評估,報告,計劃,實施。在生活護理的認識上,我們存在很多的誤區,認爲生活護理就是給病人洗頭洗腳、餵飯、剪指甲,其實不然。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可以在生活護理中及時動態量化的評估病情,瞭解病人的自理能力,進行專業系統的評估、教育指導,鼓勵患者能做之事自己做,從而達到真正的痊癒。在護理流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評估,包括四個步驟:瞭解,比較,假設,判斷。通過“四看”“三問”“再查”瞭解病情,將蒐集到的資料和正常值,以及病人之前的數據進行比較,提出假設,再通過排序和排除進行判斷,再向醫生報告,包括病人的反應,自己的判斷和證據,以及提出建議,整個過程科學系統有層次有重點,護士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還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如果護士通過以上的評估過程,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提出的建議是積極可取的,不僅可以保護病人的安全,得到醫生的認可,而自我價值的認同也會讓自己頗有成就感,同時會大大促進自己的經驗積累和能力的提升。這讓我想到,在臨牀中,我們護士是病人說什麼就報告什麼,病人說頭疼,就立即告訴醫生頭疼,病人說心裏難受,就報告醫生說心裏難受,從來沒有去考慮一下爲什麼病人會頭疼,是發熱引起的還是高血壓引起的,還是睡眠不好引起的,病人說心裏難受,也沒仔細詢問和檢查,難受的部位是心臟還是胃,是疼痛還是悶氣,缺乏細緻的病情觀察能力,沒有自己的評估和判斷,導致醫生對護士不滿,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也很難有提高。護理計劃的制定應是全面個性化動態的,而護理計劃應包含護理工作的各項內容,即治療處置、生活護理、心理護理、教育指導、功能訓練、病情瞭解。各項計劃的內容應該是應根據每個病人具體情況制定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個性化護理方案,護理內容因人因時因地不同。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方案,同一個病人因疾病的發展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不斷調整護理方案。護理計劃實施的過程,需要“邊做邊看”,及時觀察病人的反應,評估治療處置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判斷,報告醫生,重新修正方案,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完整的護理循環流程。

我們常常抱怨治療處置工作佔用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做心理護理、教育指導、生活護理、功能訓練。其實這些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可,在治療處置的過程中,我們和患者的每一次溝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導的作用,每次進入病房,溫馨的微笑,親切的話語,操作時的輕柔體貼,都會有心理護理的功效,而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瞭解病情,心理護理。關鍵看你是否是個有“心”人,能否把握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的有效時機。

在我們這一行業中,護士姐妹們常有這樣的感受:“掙錢不多,幹活不少;重複乏味,不用思考;又髒又累,也不落好;若有機會,轉行跳槽”。雖然說,這只是一個負面的感受,但是從這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看出她們有沒有職業的榮譽感,有沒有對這個職業長遠的規劃,甚至談及熱愛?在這樣的心境下,就算有“心”,也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固,據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張中南教授“人本位護理”理念的落實還必須依靠各個護理管理者根據自己的醫院的具體情況來具體規劃實施。但是,張中南教授思想的火花,卻能燃起我們心中對護理工作的熱情,更能給我們日漸封閉的心靈注入山間甘甜的泉水。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