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母三遷》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母三遷》讀後感

《孟母三遷》讀後感1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子小時候由貪玩到愛學習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因爲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

由於在好的環境下受到好的影響,孟子開始注重學習,發奮讀書,最後成爲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才能成就大事。

《孟母三遷》讀後感2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經常吵着外婆給我講故事,其中《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記憶猶新。它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小朋友們想聽聽具體的嗎?那就讓我一一道來。

孟子是戰國時期人,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孟子,曾三次遷居。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常常築墳墓,學別人哭拜的樣子,母親看到了很擔心,把家就搬到了集市附近,結果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孟母覺得這個環境也不利於孟子成長,又一次遷居把家搬到了書院旁邊,孟子就跟着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看到孟子在這個環境下成長,很是開心,覺得搬了個好地方,就在哪裏住了下來。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教育他做什麼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學問也必須日積月累。孟子也很聽孟母的教誨,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奮用功,終於不負衆望,成爲了一位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孟母爲了孟子能有個好的成長環境,幾度搬遷,輾轉反覆,終於培養孟子成才。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爲了我們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含辛茹苦,無私奉獻呢,爲了報答父母,讓我們好好努力學習吧!

《孟母三遷》讀後感3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人故事,它的名字叫《孟母三遷》。主要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把孟子培養成爲有用的人才而三次搬家,最後終於找到一個能讓她安心的地方。

從這篇故事裏使我感到:媽媽爲了我們付出了很多,就像文中的孟子媽媽。做爲孩子特別是我們正在上學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讓爸爸媽媽失望,用我們的成績來報答爸媽對我們的愛。

《孟母三遷》讀後感4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民工 李 女士爲了給兒子小華得到更好的教育,進行了多次的“遷徒”:從山西農村遷到縣城,再從縣城遷到省城,相繼更換了三所學校,卻忽略了兒子的感受,幾天前, 李 女士在整理小華的書包時,發現小華在日記裏寫到:“媽媽,求求你,不要再換地方了,城市裏的學生們總是用異樣的目光看着我,我覺得自己就像個怪物一樣!”“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求求你了!”兒子的話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心裏感觸很深,我覺得 李 女士做得不對,她不考慮兒子的感受就武斷地決定,這樣只會遭來孩子的叛逆。由此,我想到了《拔苗助長》的故事:一農夫爲了使他種下的禾苗長得更快,就人爲地去把禾苗拔高一截,最後倒致禾苗全部死光,莊稼顆粒無收。究其原因,那是因爲他不遵循事物生長髮展的規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育孩子也一樣,急着讓孩子一鳴驚人,卻忽略了孩子的愛好。嘴上說是愛他,可行動上卻是害他呀!每個父母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的話必會事與願違。孩子想要自由飛翔,做家長的也應該反思反思。

家長們,請給我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吧!我們需要自主更需要快樂!

《孟母三遷》讀後感5

很多小朋友都和我一樣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可是孟母爲什麼要三次搬家呢?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不好好學習,因此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孟子就跟着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發奮讀書,後來成爲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的環境對我們成長是很重要的。孟母爲了兒子的成長三次搬家操碎了心,付出的太多了,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

現在有很多父母爲了生活把孩子都丟給爺爺奶奶或者是託管所,我們班上都有好幾個留守兒童,他們平時都缺少父母愛,缺少父母愛的孩子容易內向、自閉、自卑,不夠自信。可是我的媽媽不怕辛苦,無論她在哪上班都把我帶在身邊,每天起早貪黑的接送我上下學,每天堅持送我去練鋼琴,我是一個很幸福的孩子哦,我爲我媽媽點贊,我媽媽也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不辜負媽媽的希望,長大以後好好孝敬媽媽!

《孟母三遷》讀後感6

孟母爲了給孟子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搬了三次家,我深深體會到孟母爲了孟子成才的苦心,孟母爲孟子的成長找到了合適的地方,才能讓孟子好好成長,最後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假如我經常到書店裏看書,在書的海洋會讓我不自覺的愛上讀書,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很多不懂的事情讓我們的找到答案,時間久了,我就是一個知識豐富的學生。

假如我經常到運動場上玩,我會很自然地和小朋友們一起踢球,打球,跑步,時間久了,身體體質會增強,生病也少了。

我們要與愛學習,品德高尚、善良的人交朋友。比如我的同桌任天翔,他很愛學習,愛勞動,我跟他一起,他的優秀品質會影響我,促進我學習,不懂的問題可以問他,和他一起愛勞動,多爲班級做貢獻。

熊進溪知道如何寫作文,他去年在二年級作文大賽中得了獎,我要多跟他一起學習如何寫作文,和他們一起多讀優美的句子,多看作文書,相信我也可以在作文大賽中獲獎。

《孟母三遷》讀後感7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一天他的母親和她搬到市場,孟子老是學人們做買賣還討價還價。他的媽媽和她又搬到了學校旁邊。

一天,孟子去求學,沒過幾天就回來了。他的母親知道了,就把剛織好的布剪成了兩半,經過孟母的開導,孟子又走上了求學的道路。過了很久孟子重返家鄉,這時他已成爲了著名的學者。

《孟母三遷》讀後感8

海感恩溪,方使其博大;山感恩地,方使其高峻;花感恩地,方使其多彩,《孟母三遷》讀後感。感恩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當一個人學會感恩時,他便少了一份抱怨和悲觀;上善若水,感恩若泉;生命因感動而精彩,心靈因感恩而美麗。---題記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用親身行動詮釋了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這句話。

孟子是偉大的,但是他走向偉大的路卻是她的母親用心血和汗水鋪成的。

我想看到這個標題,你一定已經知道今天所說的話題了吧---孟母三遷。也許你已經聽說過這個故事了吧。它講的是因爲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大人們哭拜,孟子的母親覺得這個環境不適合孟子的學習所以搬到集市去,但是他又模仿大人們做生意,於是孟子的母親再次搬家搬到學府附近,爲孟子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然而孟母更是重視,讀後感《《孟母三遷》讀後感》。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纔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由於孟母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爲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爲"亞聖"。

當我讀完這個故事時,我被孟母的行爲打動了,當更讓我感動的是孟子對母親的回報。是的,他成功了。但他成功後,並不是享受人們的讚譽,而是用生平所學回報母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這句話不正好證明了他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嗎?

是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學會感恩,親情變的愈加溫暖;懂得感恩,友情變得更加緊密;有了感恩,社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恩與愛是好朋友,學會了感恩,你便能與愛同行。在感恩中成長,在成長中綻放,在綻放中提升價值,相信祖國明天的朝陽會更紅。

《孟母三遷》讀後感9

你背過《三字經》嗎?

“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讀後感。子不學,斷機杼。”如果你沒能領會它的意思,看下去就會有一番深切感悟。

“人的成長受環境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在我們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所處的環境。”這句話,我在看了《孟母三遷》這本書之後感悟深刻。

孟母爲了孟子的學習成長,先後把房子搬到了墓地附近、集市旁邊,最後才把家搬到學校周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此後所學的都是有關學習、讀書的那一套,成績自然也就直線上升了。

還有楚國的一個人,想要自己的兒子學會齊國語,就爲他請了一個齊國老師。只有一個老師說齊語,大家都說楚語,兒子自然學不起來。後來那個楚國人帶兒子去齊國做生意,兒子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了齊語。這不更加說明了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人在艱難的環境下,會努力戰勝困難,在不知不覺中跨越一個又一個的柵欄,超過其他人;而人在富裕的條件下,吃喝玩樂樣樣不缺,不懂得努力學習,不長進,自然也就比其他人落後。這也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既然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這麼重要,那我們就應該給孩子們一個有益成長的環境。可是我發現,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的期望高,也下重本錢。他們的成長條件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由父母做,一點自立的能力都沒有。某大學教授作了一個統計,在前來大學報到的大學生中,大多數人都是由家長扛着大箱小箱的行李送來的。這說明了一個多麼重要的問題!這種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真是百害而無一益。

我認爲現在的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想,不要擔心這些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想一想,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幹過家務活,將來長大了,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難道要父母照顧他們一輩子嗎?所以,我呼籲大家,千萬不要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成長環境,那樣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

一個差的環境可以把一個人從成功的高峯推下懸崖,而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可以爲人編織出一段美麗精彩的彩虹人生。好環境,好人生!

《孟母三遷》讀後感10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少年喪父,母親一人將他拉扯大。

在他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墓旁,孟子總是模仿這些前來掃墓的人,孟子的母親覺得住在這裏對他的成長不好,就搬到了集市上,住在集市附近,他在這裏又學習起商人做買賣,孟子的母親覺得這裏也對孟子的成長不好,他們又搬到學校附近,這裏的學生飽讀經書,孟子想他自己也應該這樣做。“功夫不負有心人”,孟子終於成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

讀完《孟母三遷》,我深深感受到——父母是我們的嚴師,他們的嚴管對我們的未來大有好處。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