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感動中國》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感動中國》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感動中國》有感

讀《感動中國》有感1

最近,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其中吳登雲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

吳登雲是一位非常盡責的醫生。有一個嬰兒,不慎落入火堆,幸好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可完好的皮膚卻損傷許多。無奈之下,父親就把孩子送到了烏恰醫院。吳登雲看着慘不忍睹的小生命,感到陣陣揪心,決定馬上手術。可是嬰兒身上一半的皮膚都燒掉了,又不忍心動僅存的那些嫩嫩的皮膚。於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父親。父親聽後,嚇得驚恐萬狀,連連說不行。吳登雲想:那隻好從我身上取皮了。護士們聽了,都說:“怎麼能從醫生身上取皮呢?”護士們都不配合,吳登雲只好自己動手。他從腿上總共取下13張郵票那麼大的皮,又拖着兩條沒有知覺的腿,來到手術檯前做手術。吳登雲用自己的皮,就來這個孩子,現在那個孩子已經長大,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吳登雲是一個不畏艱難的醫生。他剛來到烏恰醫院時,這個醫院連簡單的闌尾炎手術都做不好,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認真工作。在做院長期間,他從外地買來水、土、種子,硬是在“生個娃娃容易,種活一棵樹難”的帕米爾高原上,建起了一家環境優美的園林式醫院!我覺得吳登雲很了不起,雖然來到條件艱苦的高原,但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更加不顧自己、竭盡全力的工作、救人。連孩子的爸爸都不敢取皮救自己孩子,而吳登雲卻從自己身上取那麼多皮救病人。像這樣爲病人獻血、獻皮的事,在他身上還有許多次,他說:“我獻出一點血、一點皮,換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吳登雲在條件落後的帕米爾高原一干就是36年,但他從無怨言,而是積極去建設這裏的醫院,改善醫院條件,更好地爲這裏的病人服務。我們一定要學習吳登雲醫生這種堅持不懈、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讀《感動中國》有感2

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後,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章中的第二項《用感恩之心敲幸福之門》。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故事的名字叫《知恩圖報的13位農民》,講的是:13位農民支援雪災的事。因爲唐山大地震得到各方支援,社會上的好心人都支援唐山使唐山得以重建,使唐山人民得到了幸福,決定要回報社會。在南方遭受雪災時,領頭的宋志永說:“現在南方遭了雪災,我們也應該來出點力,咱普通農民,除了力氣,沒啥回報社會!”這13位農民裏不僅有一對親兄弟,還有兩對“父子兵”。本着想到南方出把力的想法,大年三十,他們備上鐵鍬,鐵鎬,租了一臺中巴車,於下午4時出發,日夜兼程,一路南下。初二上午,他們趕到了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此時,電網搶修調度正在緊張地進行中。宋志永說:“我們都是農民,電力搶修專業性很強,大家不能直接上手。但是,我們有一顆熱心,有兩膀子力氣。”於是他們主動請纓深入山區,清理通往山頂電塔山路的積雪。

感恩助人爲樂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有一次下雨,我忘了帶傘,一個同學和我共打一把傘,而他自己的身上卻淋溼了,又有一次,我聽天氣預報說要下雨,我特地多帶了兩把傘,我以感恩之心回報同學。

我們無法離開爲我們服務的勞苦大衆,因爲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享受着他們的勞動成果,感恩來源於責任,感恩來源於愛心。我們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我們身邊每一位默默爲我們奉獻的人。

讀《感動中國》有感3

我無意中翻起了感動這本書,裏面的一篇文章題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輪車上有大愛的翁——白芳禮。 74 歲的白髮老人,爲還要去蹬三輪車呢?是他沒有生活來源,兒女不孝順?都。白用他蹬三輪車的錢去支助貧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 35 萬。這可小數目啊! 1994 年,白又做了驚人的舉動,他賣掉了家裏的兩間老房子,了一萬多元,又向銀行貸了些款,在天津火車站旁成立了自己的“支教公司,並自己每月爲需要支助的貧困學生捐款 8000 元,達就自己去蹬三輪,借錢也要! 5 年後天津火車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轉眼了廢墟,老人留下了眼淚。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輪了。辦?給孩子掙錢讀書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給人看了三個月的自行車,一角,兩角,一元,兩元,就湊足了 500 元,當他把 錢交給 老師時,老人很無奈的說:“我幹不動了,以後再給孩子支助了。我最後錢。”老師拿着錢哭了。 20xx 年 9 月 23 日 早晨, 93 歲的他靜靜的。天津幾千名師生和市民自發來爲他送行。 想想貧困山孩子,再想想我們自己,好的條件不去學習,而吃穿上講究。我們何不將用在吃和穿的錢省,將錢用來支助貧困的孩子呢?爲社會做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呢?

讀《感動中國》有感4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蹟,其中有一篇寫何玥到了生命的盡頭,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故事主要講了年僅12歲的女孩,因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然而,她毅然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何玥的爸爸卻把何玥罵了一頓,而何玥卻堅持把器官捐出去。何玥心只想幫助有需要的人,最終何玥的爸爸同意了。2008年汶川地震時何玥讓父母捐出一個月的工資。最後何玥的父母實現了女兒何玥的心願。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何玥樂於助人、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從壓歲錢裏取出一點錢,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間就會變得更加燦爛。在生活中,確是有這樣的事例,位在我家附近的陳叔叔,一聽到鄰居們出事了,他都會積極的去幫助別人。捐錢,捐物,助人爲樂更是常有的事了,所以我們都給他起了個外號陳爲人,他有時看見我們招做義工的,他都是第一個報名。

助人爲樂只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我們的明天將會變得更繽紛!是啊!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堅持每日一善!

讀《感動中國》有感5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感動了全中國的小女孩——何玥。

何玥是廣西桂林人12歲。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治療。9月初,何玥病情突然惡化,二次入院,腫瘤以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腦死亡,她的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看到這個故事,我心中充滿了敬佩。我佩服這位12歲何玥能如此有愛心。我佩服這位12歲的何玥能有如此大的決心。我想,她在天國一定會生活得幸福快樂的。

從何玥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人的影子,她雖然沒有何玥那麼偉大,但是她也在關心着社會上的人她就是我們小區的樑奶奶。每次發生了什麼大事,比如說哪裏發生了地震,還有新聞裏嘗說的關注留守兒童等等。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去社區捐款,我們小區也常搞這些活動,樑奶奶對我說。她捐得最多的一次把她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都捐了出去,這讓我很感動,她的善舉,不僅僅只有我能看到,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見。

我要學習何玥及樑奶奶。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讀《感動中國》有感6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最讓我感動的是劉偉。

劉偉是一位無臂鋼琴師。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他12歲時在水療池學會了游泳;14歲時游泳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爲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時他登上了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他坐上琴凳之後,優美的旋律飛快地流出,十個腳趾靈活地跳躍着,在表演結束後,所有觀衆起身鼓掌。

我想:每個人都有一雙翅膀,發揮出自己的努力,創造奇蹟。也許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做件大事,但我可以爲別人做些什麼,那時我們可以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這樣,我們可以支撐自己,又能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讀《感動中國》有感7

讀完《感動中國》後我感慨萬千,“雙百”人物以自身的種種事蹟催人淚下、令人振奮。張海迪和史光柱無疑是自己生命的設計師,白芳禮和叢飛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愛”的內涵,詮釋了奉獻的真諦。文花枝讓我懂得了責任重於泰山,甚至奉獻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辭……在衆多英雄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譚千秋老師與歌手叢飛。

譚千秋老師,和別的老師相比,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卻變成了一隻令世界仰慕的雄鷹。他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着4個學生,手臂上傷痕累累,腦袋後部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4個學生都獲救了,可是譚千秋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他所深愛的學生們。譚千秋老師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摘下我的翅膀,讓它助你飛翔”,詮釋了一個平凡而又偉大教師的默默奉獻的品格!他在災難來臨時的瞬間,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

摯愛無聲,大愛無痕,在生活中總會有像譚千秋老師一樣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他們用真愛傳遞着人世間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譜寫着人世間最華美的樂章。叢飛——183個孩子的父親,觀衆喜愛的歌手,就在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在爲美好未來憧憬的時候,一場慈善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從1995年正式認養第一批輟學兒童開始,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裏爲了能給孩子們及時地交上學費,叢飛玩命一樣地瘋狂演出,直至一頭倒在後臺。2006年4月20日,年僅37歲的叢飛永遠地離開了他愛着和愛他的人們!叢飛,這個硬漢,平生捐資300多萬元,而臨終之時卻只留給自己6個月大的女兒一本相冊。

雙百人物的至善至愛感動着你我,這些人的事例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我們的終身發展之路,作爲21世紀的小學生從小就應該像他們一樣,在奉獻中體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得到昇華,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讀《感動中國》有感8

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深受感動。這本書主要寫了有一些人爲了別人而犧牲了自己。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葉欣。

在2003年春節前後,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葉欣開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裏奪了回來。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着許多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生命危險,葉欣總是斬釘截鐵地對年輕的醫護人員說:“這裏危險,讓我來。”她深知,自己也許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願!

3月4日清晨,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瞭解危重病人病情,佈置隔離病房……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只覺得全身睏乏疼痛,中午剛過,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病魔最終沒有放過她。經過檢查,葉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她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

記得有一次,中午放學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雨,因爲車壞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經全部被雨水淋溼了。這時,我身後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師。她親切地問我:“你的自行車呢?”“我的自行車壞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剛說完,她把雨傘遞給了我,自己淋着雨回家了。

過了十幾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剛好又下了一場大雨。老師因爲出門忘了帶傘,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學的時間,她把所有的學生送出去之後,自己又快步跑回家。我見老師每走幾步就打一個噴嚏。就走上前去把雨傘遞給老師。頓時,老師的眼眶裏涌出了淚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後,自己撐着傘回家了。

我們既要學習老師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也要學習葉欣那種臨危不懼、舍已爲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讀《感動中國》有感9

拿起《感動中國》這本書,我隨手翻開了71頁,這是一位爸爸的故事。

爸爸的名字叫叢飛,生於1969年,一個平凡人擁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我帶着好奇心看了下去,這個故事十分動人。

故事是這樣的:

叢飛原是一名深受觀衆喜愛的歌手,開始,一場慈善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年,四川成都舉行了“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活動中,叢飛也趕到了現場,看見那幾百名失學兒童,他當場捐出所帶全部現金——2400元,這些錢在當時可以讓20多個學生完成2年學業。

從此,他以各種形式幫助貧困兒童,而且每次都把掙來的.錢全部捐出去。孩子們稱他“爸爸”,朋友們叫他“叢飛大哥”。

11年裏,他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爲了及時交上學費,他玩命一樣演出,收到一筆錢,寄出一筆錢,自己身無分文。05年1月,叢飛已是肺癌晚期了!可他卻不治,因爲只有1000多元。當人們捐錢時,他又堅持從中取2萬元捐給山區。

叢飛,20xx年4月20日,37歲的他永遠地離開了他愛着和愛他的人們。叢飛,這個硬漢,平生捐資300多萬元,也沒什麼可以留給女兒的,卻只留下一本相冊個六月大的女兒做個紀念。

大家可能聽這個故事可能會哭泣,才37歲,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是他平生幫助了無數個貧困兒童重返校園,他一定覺得值!這讓我想起蒙田曾說過的一句話:“生命的用途並不在於長短,兒在我們怎樣去利用它,許多人短暫的生命卻永久地銘刻在人們的心間。”

叢飛,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愛”的內涵,詮釋了“奉獻”的真諦,他默默無聞的至善至愛感動着你我,記錄着一段歷史的痕跡。

我想:叢飛,你資助了無數個兒童,是多麼的偉大呀!只可惜,你走了,卻也留下了很多遺憾。你爲了讓貧困兒童上學,把自己變成窮光蛋,自己的病都不治,不能去陪伴自己女兒成長。但我相信,等你女兒長大了,她會認爲:幫助更多人比陪伴她一個人一生更有價值、意義,因此她會理解爸爸的。同時,爸爸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學習,她也會爲此而驕傲的。讓我們從他身上汲取無窮的精神力量,積極行動起來倡導奉獻,樂於奉獻,自覺地把生命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在奉獻中體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得到昇華。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少吃一包零食,少喝一杯酒,少買一件衣服,少抽一盒煙,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所有貧困兒童回到校園。好嗎?

從今天起,我要把所有零花錢節省下來,就我所能地去幫助山區裏那貧困的兒童。

讀《感動中國》有感10

春天是一個收穫感動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我們可以收穫許多讓我們爲之感動的人和事。

最近,我看了《感動中國》。書裏講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物。他們有的是傑出的運動員,有的是著名的科學家,有的是無私奉獻的老師,有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幹部,有的僅僅是樸實無華的普通老百姓……他們用他們高尚的品質、感人的事蹟感動你我,感動大家,感動中國。他們中有的人仍然堅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爲社會默默的無私奉獻着;有的人與死神擦肩而過,至今仍然生活在生死邊緣,堅強的活着;有的人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在這些人物中,袁隆平爺爺的事蹟給我的印象最深。袁爺爺從小生活在農村,看到父母辛辛苦苦種的水稻產量很低,每年收穫的糧食還不夠全家吃飽飯,他就立志“要研製出一種產量高的水稻,解決吃飯的問題。”他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研究稻子,不知失敗了多少次,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袁隆平爺爺終於研製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的產量大大提高了,給農民帶來了福音,爲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帶來了無價的財富。

這些人物偉大的事蹟將永遠感動着我,激勵着我。雖然我不能像他們一樣出名,但是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讀《感動中國》有感11

在星期六,我打開電腦查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其中有一個叫何玥的小女孩令人深懷感動,更令人敬佩。

何玥12歲得了腫瘤,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時,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當何玥告訴父母要捐贈自己的器官,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爲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可何玥哭着說:我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後,她的父母含淚同意了。

一個人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她的這種精神,我相信世界的許多患者聽了後,一定對自己更有信心了。有着愛心的何玥,她在天上看見那些因爲她而恢復了健康的患者,一定會很高興的。何玥那充滿愛的心,我一定要向她學習。

在我們身邊一定也有不少有着愛心的人!在我家樓下有一位爲人正直的保安,每天上學放學我都會看見他樂於助人的事。有一天,我正要去超市買東西,前面站着兩位老爺爺和老奶奶,不知他們停在前面幹什麼。這是,王叔叔——保安從遠處跑來,按了一下開門按鍵,老奶奶看見了,高興的說:謝謝你!我這才明白,原來老爺爺和老奶奶年紀大了,眼睛有點迷糊,看不見按鍵,王叔叔就跑來幫忙。

這一個事例,雖然沒有像何玥捐贈器官那麼偉大,但這是一個懷有愛心的行動。我們一定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因爲在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會很快樂。

讀《感動中國》有感12

自從我看了《感動中國人物》裏的周月華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夠平靜,我非常感動!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爲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着自己的執着,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習併成功從衛校畢業,二十多年來,她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爲了他人的健康,她付出了一切,不怕辛苦。

看了這篇故事,我很感動,又羞愧,如果是我,我走遍方圓13平方公里,我早就累壞了。曾經有一次,我班的小楊他發燒了,但是,他卻堅持上學,我知道了這件事,我問小楊爲什麼還要上學,他堅定地說:爲了學習,我一定要堅持上學,請你不要告訴給麥老師聽!我保守了祕密,我想:如果是我,我就會休假不上學。可是,在當天,小楊的祕密被麥老師發現了,不能上學了3天,小楊在休假這幾天,常常打電話給我,問一下學習和作業的一些情況。

我想:我要學習一下小楊和周月華的品格和他們求學的渴望,周月華的堅強的意志,令我佩服,使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

讀《感動中國》有感13

一本書讓人感悟,當讀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不禁感慨萬千。這裏有徐本禹、高耀潔、田世國、叢飛、唐山十三農民兄弟等來自民間的傑出人士;有成龍、劉翔、姚明等光彩耀眼的明星;也有鍾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黃伯雲這樣的睿智學者。他們都有讓中國人感到震撼的心靈力量。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被稱爲“信義兄弟”的孫水林兄弟。“新年不欠舊賬,今生不欠來世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堅守承諾。

評選組委會的頒獎詞:言中信,行篤敬,古老相傳的信條,演繹出現代化傳奇,他們爲尊嚴承諾,爲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場悲情接力。雪夜裏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獨一個。雪落無聲,但情義打在地上鏗鏘有力。

當看完這本書時,總會給我長長久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我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尋找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卻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爲它總是觸碰你內心最軟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爲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有尊嚴,善良堅強活着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進取的勇氣。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爲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爲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心懷天下,那麼我們會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我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個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他人,這正是一種感動的力量。

讀《感動中國》有感14

做好事的人,有很多很多,但能感動中國的卻沒有幾個。

一天晚上,我在電腦上搜索與《感動中國》有關的視頻。我點擊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評選》的連接。視頻裏講了許多人物,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位青年歌手吳文景獲得金蝶大獎的精彩回放。他奪冠的每一步都振奮着我的心,十五進九,九進六,六進三,過關斬將,最終成爲評選人物之一。他每次上臺那扣人心絃的歌曲,時尚的衣着服飾以及髮型,巨大的感染力吸引着臺下的每一個人。

當我看到吳文景的爸爸媽媽驕傲自豪地看着自己的兒子在舞臺上一展風彩時,也彷彿明白自己父母的一片苦心,我曾經抱怨過父母對我嚴格的要求,記恨他們在週末給我報的補習班,每當我看到其他孩子像小鳥一樣玩耍時,我的心思早已不在作業上。是啊,我已厭倦了這種生活了。但此時,我完全懂了。父母這樣做,是在讓我們自己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那個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有用的社會棟樑呢?

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來吧,爲了那個未來屬於自己的舞臺,爲了明天更美好,一起發憤努力吧!

讀《感動中國》有感15

靚麗鮮紅的精緻書面,如同中國人涌動的熱血――熱烈奔放;唯美動人的字字珠玉,如同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潤心田;深入肺俯的純美故事,如同縷縷明亮的陽光――趕走陰霾……十二條堅強不屈生命,是給世人十二個永駐身心的啓迪.這本《感動中國十二位傑出人物的感人故事》,讓天地落淚,讓中國落淚,更震撼着我的心靈.

這裏有亞洲飛人劉翔,、堅韌樂觀的洪戰輝,有公正不阿的任長霞,還有獨臂擎天丁曉兵等等.我深感他們都擁有高尚的人格,堅強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

書中有一個講述殘疾舞者邰麗華艱苦拼搏爲國爭光的故事,讓我久久無法釋懷。主人公是一位清麗脫俗的女孩,名叫邰麗華.生下來她就被護士們譽爲美麗的小天使,卻沒有得到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的護佑,恰恰相反她如同一隻剛想起飛卻被折斷雙翼的鳥兒,年僅兩歲就和聲音永別了!

在我們欣賞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按排的優美舞蹈千手觀音時,怎會想到表演的是21位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人,她們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佛塔層層相疊,而那位頭戴霞冠、身披金甲、儀態莊嚴卻不失親切的領舞人就是邰麗華.此時我們感受到只是籠罩在她頭頂的絢麗光環,卻想像不出一位聽不見聲音的人是如何去感知音樂的世界,去追趕音樂的腳步,這其中付出了什麼?

當邰麗華意識到自己將在這個無聲的世界裏度過一生的那一年才7歲.但她長期在日記中勉勵自己:要像張海迪姐姐那樣,在殘疾的身體中找到自己不殘缺的人生.多麼堅定的信念!女孩就是抱着這麼一個優秀的生活態度來面對坎坷的人生。在一個沒有語言的環境下,她發現了音樂和舞蹈,漸漸愛上了它們,愛得如癡如醉,她明白了,原來這纔是屬於她的語言!從此,她開始勤奮刻苦練舞,用最優美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一種多麼美麗而獨特的語言!

努力的拼搏,使她終於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15歲那年進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雀之靈》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飛翔.在排練中,她幾度讓老師失望地摔門而去.爲了能飛起來,爲了登上藝術的殿堂,一個旋轉動作,她要練上上千次,多少次練得暈厥過去.多麼堅韌執著的女孩!

最終,她成了中國唯一一位登上兩大世界頂尖藝術殿堂———美國卡耐基音樂廳和意大利卡拉大劇院的舞蹈演員,被譽爲“美與人性的使者”.

常常我們會聽到人們口口聲聲說自己已經盡到最大努力了,沒有結果,只能放棄了.但是否真的像邰麗華那樣盡到過努力呢?她身上有的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你有嗎?她堅強到可以忍着傷痛沒日沒夜地堅持練習,你行嗎?她得不到名師的悉心指導,只能靠自己的靈性去領悟,很容易嗎?

“帶着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人生的不圓滿”這是邰麗華所領悟的生活真諦.相信我們只要像她那樣擁有堅定的信念,並不斷向所設定的目標前進,永不退縮,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我徜徉在書中,徹底融入了這些傳奇之中。這十二位傑出人物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豐碑,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