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家族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高粱家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高粱家族讀後感

紅高粱家族讀後感1

第一次看莫言的書是在我高三的時候,當時自己周遭充斥着一種十分不好的氛圍,加之上有一種比較大的壓力就難免使得自己在看莫言的書的時候出現很多的新的感觸。

我的人格形成和魯迅先生有着十分大的關聯,對於莫言或者汪曾祺一類的作家其實在一開始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在某個特定的環境再到特定的時間節點之時,就好似一種蠻深刻的緣分一般,突兀地看見對方的面頰。

當時看莫言的一本散文集子,也就是那本《會唱歌的牆》。莫言在自己的書中寫下了很多的比較新鮮的事物感覺,讓人讀罷深感共鳴。在莫言的書中有一種十分明顯的飢餓記憶,這個是和他小時候存在着的那種環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據他自己說,小時候家鄉有過很多的自然災害。

再加上一些時代特有的一種觸感,就使得在莫言的書中充斥着一種大快朵頤的飯香味。孔夫子都說“食色性也”。

那種插着紅棗的餑餑就成爲了莫言對女性乳房十分深刻的描寫。這種來自山東人的不加掩飾的描述依舊是存在着一種濃重的個人或者地域特色。《紅高粱家族》是莫言較爲早期的作品,我們在看的時候也是突然意識到在其中是有着一種時代的印記。

如果將其放在現今的這種環境之中,《紅高粱家族》不一定會火。但是,在那樣的一個西方文學隨着西方的相關物質產物出現在莫言這一代的作者中,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出現了。

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被莫言運用到了自己的書中。但是,《紅高粱家族》中的那種魔幻現實主義其實並不是馬爾克斯的一種衍生,按照莫言自己的話來說,其實在他寫出這本書之後,西方的很多文學作品纔開始大量涌入中國。

《紅高粱家族》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來看的話,依舊是存在着其特有的性質的。單單是在體悟其中的種種,更多的卻是一種開拓性。現如今在市面上出現的那些小說,露骨的不少,敘實的也不少。但是,終究是因爲莫言之類的九頭鳥將這個籠子撐大罷了。

在小說中,關於人性的探討一直都未曾停歇。我們在理解這些林林總總的內容時,也一定是會有一些自我的共鳴。

總體便就是這樣,大紅的高粱啊,豐收的顏色。

紅高粱家族讀後感2

此書作者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丈欄平安村,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於20xx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人。

紅高粱家族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爲背景,融合了多種混亂的雜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體現了爲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這本書是作者“尋根文學”的終結,也是“新時期”“新歷史小說”家族小說的起源,具有十分強烈的地區特色和生命意識。

在這本書裏,我彷彿跟隨作者去到了那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年代,戰爭,落後,無知,這些詞彙用來形容那個年代十分貼切,同時當時的人民有一種不甘心被奴役的強烈民族感和被逼無奈的悲傷,這兩種感情反覆交織,形成了強烈的刺激,陳拖出人民那顆被層層雜質包裹的赤誠之心。

《紅高粱家族》的語言十分平實,卻也十分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字裏行間體現的是對時代的回憶和呼喚。此書以“我爺爺”餘佔鰲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爲主線,以“我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爲輔線,以民間生活的發展爲讀者翻開歷史畫卷,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置身於那個戰亂的年代,彷彿自己就是書中的某個角色,彷彿那些事件就在自己的眼前發生。《紅高粱家族》用它特有的魅力引人入勝,並給現實以辛辣的諷刺,生活從來不會萬事如意。

“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悽婉可人,高粱愛情激盪。”這短短的一句話深深地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對生活的細緻觀察,用最樸實的筆觸寫出最華麗的篇章,是莫言給人以最深的感受。“十幾日來,千顛萬倒,幾吹轉蓬,雨打漂萍,滿池破荷葉,一對鴛鴦紅,十幾日來,奶奶一顆心在窯汁裏養過,滾水裏煮過,高粱酒裏泡過,已經是千種滋味,萬條傷瘢。”這句話給全文增添了一種悲憫的氣氛,讓文章變得大氣隱忍,氣勢磅礴。“我奶奶”和“我爺爺”的故事貫穿於文章始終,展現的女性的堅定和男性的剛毅,在他們的帶領之下,整個高密東北鄉的人民不願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奮起鬥爭,力圖取得民族獨立與自由。

我在這本書裏學的了很多東西,它讓我獲得了閱讀最本質最真實的感受,我在莫言的文字裏汲取養分,讓我自身得到充分的滋養,我也即將從心出發,揚帆起航。

紅高粱家族讀後感3

第一次拜讀莫言先生的作品,覺得他的書實在是不可思議,不管是輝煌瑰麗的描寫還是深刻難解的情節,都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他把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民間故事與當代社會現實相結合,讓讀者既看到歷史又看到現實,讓人時而沉浸在回憶的美好中,時而又不得不面對着生活的殘酷。他的書,實在深奧,得多讀幾遍才能悟出其中的邏輯和道理。

作爲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的`文筆可謂行雲流水般通暢。書中的描寫濃墨重彩,透過文字我彷彿看到了一望無際的似血的紅高粱,瓦藍的天空下如小島一般的村莊。與此同時,我似乎聞到了醉人的三十里紅的香氣;聽到了墨水河橋上不絕的槍炮聲。我一遍又一遍感嘆這本書的精彩,莫言的文學功底非常人能及。在莫言筆下文字都變得鮮活生動了,我像是在賞畫,並非在讀書。

除了絢爛如雲霞的描寫,還有生動質樸的人物對話。簡潔明瞭,又不乏有市井平民的說話語氣,但在書本上很少出現。莫言的筆觸很鋒利,他剖析人性、倫理,所以這本書又“血淋淋”的,像一個被剝了皮的人一樣,五臟六腑、骨骼、血管都清晰可見。

我還喜歡他所描寫的人物,他是以孫輩的口吻來寫的,好想是寫他爺爺奶奶那一輩人的故事。九兒,餘佔鰲,豆官,戀兒,羅漢,土匪們,官員們,侵略者,被侵略者……形形色色的人物充實了這本書的核心內在。其中我最喜歡九兒這個人物,雖說是個裹小腳的農村婦女,但性格極其倔強,潑辣,灑脫,明辨是非,大度從容,是當時社會中鮮有的婦女形象,給人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覺。對這個人物,莫言也隱含了對當時婦女所處的水深火熱的境遇的一個批判。

最後,便是這部書的內容與核心精神。如果說人物給這部書注入了生命力,那歷史背景就給這部書加大了深度。這部書的核心就是一個“國”字,抗日部分描寫的比較多,這本書中的戰爭描繪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身臨其境。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在讀他的書時,真覺得自己就站在戰場上,面對着槍林彈雨,很有張力。餘佔鰲所帶領的抗日武裝出場次數最多,也是十分頑強的一股力量。餘佔鰲,作者筆下的爺爺,是典型的的山東男人的代表,血氣方剛的硬漢,戰場上保家衛國,出生入死,但也深藏着柔情,如果再足智多謀,有一點兒文化點綴就好了。紅高粱一樣的精神,要一直傳承下去,如莫言最後寫的那樣。

這部書展示了不同方面的文化精神,你再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方面,可以說太深奧了,彷彿看盡人生百態,善惡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