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時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一些觸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感悟,想法都記錄下來。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1

《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鬆的作品,一部言語中的心靈之路。通過近年來於各個場合與公衆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態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時間跨度長達十五年,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等多個領域,溫暖發聲,理性執言。從《白說》這本書的序章可以看出這本書是白巖鬆在做了央視第一位新聞評論員之後結合自身感悟而創作的一本關於人生道理的書。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白說兩個字讓我感到很迷茫,這到底是寫的什麼,讀着就發現這本書就是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現給我們許多“大道理”。

全書分爲五個章節: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每一章節都會引入一句名言,作者會對着這句名言開始展開自己對於這句分析與理解,進而引向更高的層面,深至內心,廣至社會。作者爲了讓讀者更容易懂得他的思想,加入了許多有意思的話,我在讀的時候總感覺這本書不像是熒幕上那個擁有一張標準國字臉,滿臉嚴肅的白巖鬆寫出的,更像一位年輕人用輕鬆的口吻對你訴說着一些道理。道理就是爲成功而出現,成功並不容易,雞湯遍地的年代,你喝的再多也許你還是個,白巖鬆的這本書並沒有高歌衆人所傳唱的大道理,反而反對一些話如;堅持就是勝利,並且充分論證自己所說的正確性。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麼。

有時間的朋友們,可以去讀一下這本書,非常值得讀!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2

看完了,除了封面一切都還好。

這本是白巖鬆這些年來不同場合的演講集,雖然很少看他的直播,但是看他的文字時他的音容笑貌卻就在眼前。說明周圍有些事物的存在對自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由於是演講集(雖然白巖鬆不承認是),難免會有兩個問題:一是受衆的角度不同,一是舉例的重複使用,所以看過幾篇後會有些不耐。開篇自己解釋書名叫“白說”,就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的調侃。但是真的看過一遍之後的感受是白巖鬆真是個“求錘得錘”的實在人,因爲他書中講的一切我看過之後都已經不記得了。說一點不剩倒不是,至少感覺還在,就像喝了一杯白開水雖然沒品出滋味來但是解渴啊。所以這本書的特點就是白巖鬆正的不能再正的價值觀,以及他對生活、對國家、對未來抱有的飽滿、的樂觀、的向上的希望們。這一點也深深地感染着、觸動着並激勵着我這個讀者,也就不算白說了。

做新聞的人真的了不起,白巖鬆好像對各行各業好像都十分了解,並能深入下去。再有做“穹頂之下”,一片赤誠地寫下《看見》的柴靜;取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的孤獨戰士崔永元,以及之前專門做戰爭前線報道的張泉靈;三十年如一日《我遇見你》的敬一丹……有態度的新聞人還是受人敬佩和喜愛的。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3

約莫是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在某出版社到學校裏擺書攤的地攤裏看見了老白的《痛並快樂着》,依然清晰的記得白色封面下寫着痛並快樂着幾個字。翻開書,不是一上來就balabala的開講,而是有幾頁十幾幅照片,每幅照片下面都是一句話,或描述內容,或描述場景。深刻體會到老白是一個性情中人。果斷,書買了。回家花了兩個晚上讀完,初次體會到在當時我看來的一種獨特的思想在思考人生,從此認爲老白是難得的思想隱士。

兩天前,無意在書城看到老白的《白說》,果斷,入手,看看在說些啥。就是這麼巧,又是兩晚讀完,即使身體再累,熬夜,也有想要把它讀完的衝動。拜託,哪裏來的這麼多衝動,應該說,老白在講的事,以及困擾過他的事都是最近困擾自己的。沒有標準答案,但老白以老朋友的身份,及時的出來告訴你,這些都是要經歷的,過去了,突破了,內心就平靜了。太認可他的主要觀點,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追求,一旦物質上滿足以後,能否尋找到信仰就成了焦慮和煩惱的源頭,其實我們追求發都是內心的平靜!

老白的《白說》在前半段對這些思考特別到位,尤爲喜歡他講道德經的那篇,讀來之後有豁然開朗之感。白說,他說了很多,讀了後很快也會忘了那些話,但留下的是曾經有過的共鳴,和尋找內心平靜的另類領悟。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4

只在電視及新聞報道中見過白巖鬆。之前一直不太喜歡他,總覺得這個人惺惺作態、誇誇其談、喜歡說教。因此我是抱着批判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的。看完後,我才知道自己太武斷了。

要了解一個人,就得走進他的內心,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研讀他的作品,那裏面的一段段文字就像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演繹着人內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旋律。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老白涉獵廣泛,小到個人榮辱,大到家國情懷。這或許是因爲他是一名資深媒體人的原因吧,新聞嘛,‘’社會種種,人生百態‘’。但讓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涉獵廣,所涉每個領域還很有深度。這可能就不能簡單的劃爲職業因素了,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很難把問題看得如此通透、深邃。

這本書裏有一個詞不得不提,“人性”。其實不管是個人榮辱,還是家國興衰,都離不開這兩個字。大如我們這個國家,不也是由十幾億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人組成的嗎。

人性是複雜矛盾的!人可以在有重大災難發生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會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因爲搶一個座位,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拳腳相加。

不能簡單的把人分爲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彼之蜜糖,此之砒霜”,這不是一個對立的二元世界,而是一個辯證的多元世界。就像老白書裏說的“活着不是非贏即輸;得失不是非有即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進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白說》讀後感個人感悟5

說完後白巖鬆深深的搖了搖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月都沒看一本書了,之前說的一週一本書的量好像有說話沒算話了。突然想起也有買白巖鬆的一本書,趁着這個時間,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還記得看柴靜的《看見》時,眼淚一次次狂飆。總覺得新聞媒體人都有一種讓人崇拜且嚮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細節讓人落淚,回過頭又覺得社會還有很多層面,但是還是需要保存樂觀,繼續生活。

這次翻開《白說》也一樣,雖然和看《看見》的文體非常不一樣,也確實男士的表達也許沒有女士那麼細膩。但是同樣,給予了我很多感觸。

書分爲了“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五個章節來呈現。因爲有些涉及新聞的內容,雖然看得懂但是其實不是很感興趣,只能看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想法。

作者多次在書中說到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不管什麼事情,上來就先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也導致我們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實生活好像很難分清楚那幾分鐘好,那幾分鐘壞,有的好像只是平淡與不斷的重複。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學會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尋找能夠讓自己無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內容很多,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歡“歲月”這節的最後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現在合上書卻想不起來到底講了些什麼,這也許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的內容,但是有些畫上線的內容能夠被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