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讀後感

佐藤學老師編寫,李季湄老師翻譯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包含的理論知識和實例十分豐富。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在閱讀書中關於一線教師的課堂實例時,不免與自己以往經歷進行對比。

“在學習能夠豐富地展開的教室裏,教師在向學生講話時,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選擇合適的言語,還能有意識地專注地傾聽學生的言語,其講述的行爲也就是傾聽的行爲。”許多教師會根據自己對學生的瞭解,在備課時儘可能地預設好自己要說的關鍵的話。即使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師們也知道,課堂生成是無法精確預判的。過度預設反而會使教師無意識引導學生迎合自己的想法,來推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在向學生說話時,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選擇合適的言語。20xx年9月,在一次磨課中,我的指導老師直言不諱:我在課堂中的言語過於拖沓、無趣、不夠清晰、很多突然想起的話導致學生思維混亂。細看教案,教學過程每一步都非常細,需要教師與學生配合,一步步推進課堂。通過微格分析及討論,發現言語拖沓,是因爲預設的言語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在下意識地重複,並且有許多無意義的肢體動作。教師積極性受挫,整堂課的氛圍都不好。

教師能否有意識地專注地傾聽學生的言語是教師選擇適切言語的前提。傾聽是爲了理解學生髮言,把握課堂實況。教師理解學生髮言有understanding(理解層面)和appreciation(欣賞層面)兩種。從理解層面上看,教師需要判斷學生是否聽懂、是否在思考、是否回答正確。教師期待學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說出“正確”答案。也就是說,教師追求的是學生和自己思維的一致性。記得書中有個例子,看圖說故事。男孩父親腹痛,男孩衝出去找醫生。班裏一位同學說了與衆不同的答案——他頭痛。這與其他同學說的焦急、擔憂等回答差別很大。同學們也紛紛表示他說錯了。此時老師的處理方式非常關鍵。如果老師對學生的發言處於理解層面。那麼老師會認爲這位學生沒有認真思考,沒有說出正確答案。即使老師非常和善非常理解地告訴這位與衆不同的孩子——不好意思,這好像不是最佳答案哦。那麼班裏的孩子以後都會努力地迎合老師的思路,給思維上了鎖,無法自由思考了。反之,如果教師能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也就是在理解學生髮言時,能夠站到欣賞的層面去尊重每一個答案背後的獨特思維,這樣的教室便是潤澤的教室。書中給出了極好的示範:這位老師沒有急着走流程,沒有直接否定掉那位與衆不同的孩子的答案。而是追問了一句:這樣的想法是哪裏來的呢?無論孩子回答什麼,他都是在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們安全感,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教師不可認爲只有按自己的教學計劃上課纔是上課。

此時,再來品味一下這番話:“在學習能夠豐富地展開的教室裏,教師在向學生講話時,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選擇合適的言語,還能有意識地專注地傾聽學生的言語,其講述的行爲也就是傾聽的行爲。”教師學會傾聽學生的言語,學會選擇合適的言語,讓課堂交流在一來一往中加深瞭解,產生默契。教師需要學會傾聽的還有學生的表情、肢體動作,課堂氛圍,學習積極性等。一堂課,讓學生感動流淚了,課堂氛圍是很感人的。一堂課,讓學生手舞足蹈,積極發言,課堂氛圍是激烈的。一堂課,數次無聲,而氛圍融洽,學生表情認真而舒緩,課堂氛圍是溫馨的。一堂課,數次無聲,而氛圍尷尬,學生表情抽離而無奈,課堂氛圍是糟糕的。最後兩種課堂告訴我們,教師需要學會傾聽的還有沉默。誠如本書所言,教師上課時常常害怕沉默,忍不住說點什麼,迫切地想看到學生髮言,來打破沉默。如果是前者,那麼這樣的沉默是思維性的,是可貴的,不應急於打破的沉默。如果是後者,那麼教師需要長久地在自己的`課堂中學會傾聽,學會選擇合適的語言,讓教室成爲學習能夠豐富地展開的場所。

同時去年9月磨課時,指導老師還給了我一條建議:對於學生的發言,多肯定,少否定,少懷疑。在課堂中,老師哪怕是反問一句really也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在否定自己。多肯定,給學生回答問題的安全感。

現在再來看這段話:“在學習能夠豐富地展開的教室裏,教師在向學生講話時,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選擇合適的言語,還能有意識地專注地傾聽學生的言語,其講述的行爲也就是傾聽的行爲。”我覺得最後可以再加一句:一位善於傾聽的講述者也能教會孩子樂於傾聽。就像書中說到的每個學生相互作用,成就交響樂團式的教學。同一個交響樂團,指揮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本場演出的成敗——就像公開課。而一個好的指揮,能挖掘每個演奏者的長處,激發出交響樂團最大的潛能——就像家常課。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指揮家,要善於傾聽,善於引導,善於讓每個成員之間互相傾聽,互相成就。

忽然意識到自己是一條毛毛蟲,正在慢慢地吐絲。期盼着有一天能結繭、破繭。

蝴蝶還是飛蛾?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和啓發。我開始思考,如果我是毛毛蟲,那麼破繭而出的是蝴蝶還是飛蛾?蝴蝶與飛蛾飛行時間不同,蝴蝶一般在白天飛,而飛蛾則是不分晝夜地飛。蝴蝶顏色多樣,美麗無比,而飛蛾顏色大多呈黑色或棕色。誰來評判破繭而出的我是蝴蝶還是飛蛾?如果我的學生畢業後記得我,念着我,那哪怕我白髮蒼蒼了,也是美麗的蝴蝶啊。(陸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