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寶貝讀後感

(一)

安妮寶貝讀後感

《春宴》是這個寒假認真看下來的一本書。讀這本書試着這樣一個清冷、寂寞、沉靜的嚴冬,在家中免除了外界的紛紛擾擾,彷彿更容易融入作品,並看到自己的真實與悵惘。《春宴》與安妮以往的作品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她婚後的生活讓她對愛情改觀,還是女兒的降生讓她對這個世界熱愛加深。無所謂否定與肯定,我只看到一段真實的愛戀,哀愛到骨血,愛到不能再愛下去。

慶長與清池,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在萬千人潮、擁擁擠擠中,恰好遇見,無所謂早晚。慶長,這個從小被父母拋棄、被欺騙過的女子,在上海這個物質大都市裏堅韌地生存,她充滿警覺、不信任和自我保護地活着。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她可以過得灑脫無牽掛,她沒有遇到愛情,所以寧願相信她不需要被愛。但是她知道她需要愛情,她彷彿是爲了等待一場愛情而降生的。

許清池,這個擁有優越條件的男子,他集金錢、地位和家世於一身。被無數女子萬千寵愛。但他們相遇時註定要愛上彼此,因爲他們都被對方身上所特有的氣質所吸引。慶長說過,初見他時便覺得彼此如此熟識,彷彿骨血相連,難分難捨,但是也註定擁抱太深而使對方受到傷害。

橫在他們中間的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能否愛的問題。因爲許清池是一個有家室的男子。但是清池爲了慶長卻可以甘願在窄小房間裏尷尬的行動。而慶長願意爲他停留、爲他束髮、穿裙、化妝。戀愛中的慶長沒有了那個山巔上野鳶尾的驕傲與凌然。而是變幻成一隻自愛、優雅的蝴蝶

有人說,愛上一個人,就會讓我們發現另一個自己,並愛上自己。這點在慶長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然而,許清池最終還是無法爲了慶長放棄他所擁有的一切,現實中的許清池不可能對一切無所謂,而僅靠與慶長的愛情而活,她是一個被太多社會關係所牽累的男子;而慶長也不可能像其他女子一樣委屈求全。於是他們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最終無法收場。當他們發現無法再愛對方更多一點時,放手成了唯一的救贖。

他們因爲差異而相互吸引,又因爲差異而註定分離。愛情的.弔詭之處也許就在這裏吧。

但是,他愛過她;她也愛過他,彼此愛過,擁有過就好。

安妮寶貝用大量的筆墨去描述他們的愛戀,不肯漏掉任何一絲一毫,讓我們看到了一場愛情轟烈的起落。

(二)

書的後面點出了這本書探討的是邊緣人的內心生存狀態。我覺得這裏的“邊緣人”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指的就是像貞諒、信得、慶長這些女子一樣的人。他們內省,敏感,沒有人際交往障礙卻又在精神上離羣索居。書中的解釋是“在所置身的時代裏不合時宜又一意孤行的人。他們是時代的局外人”。邊緣人的情感歸向何處,安妮寶貝展現了他們內心的處境——與時代的順從和矛盾,但也沒有給出出路,這是一種探討或者更多的是一種問尋吧。其中或多或少都找到你我內心的影子,當自己不被認同、不被理解、或者偏離大衆時,具有的困惑也可以算是邊緣人的感受。

第二種含義,指的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給傳統文化帶來的邊緣化影響。比如書中寫到的城市歧照,曾經有着鄰里間熱情富含人情味的來往,傳統節日裏的個體參與所承載的存在感,現在大概都消失了。“新時代”帶給人們的是一種“貧乏”。這些被邊緣了的地方面臨一種兩難處境:是風風火火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還是保持原來的風貌自己走路?這兩者並不對立,但是把它們結合得很好的地方很少。尤其在旅遊城市和古鎮上,顯現出更多的是弊端。

《春宴》總體來講是不錯的,內容不空虛,忽略它那些糾結的書面表達,而且有些對人們普遍心理的書寫很真實而自然。老規矩,寫完讀後感,我要無看書評啦!看看別人的觀點和角度。

(三)

昨日讀罷安妮寶貝的《春宴》,猶如品嚐了一餐文字的盛宴,只覺得字字珠璣,文字簡練而冷酷,讀後更覺得逐愛的艱辛。

作者以探索情感的方式交替敘述了兩位主角:慶長與信得的故事。每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經歷與性格,慶長對愛的完整性屢次嘗試,苦苦追逐,到最後敗給現實,滿身傷痕;信得從小跟着養母貞諒過着脫世的生活,長大後從與男人、女人的性愛中找到自己內心的滿足與平衡。在中年她們相遇,然後又選擇不同的方向面對人生。她們童年孤獨的成長,構建起心靈強大的壁壘,不是那麼容易被攻破,可也就是這樣的人,反而愛得更爲純粹簡單,更加熱烈執着,對愛信仰般實踐着。

我對信得的媽媽--貞諒,那個逃遁者,最爲感興趣,那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女人,對愛的理解真是讓我心生敬佩。愛是簡單無目的的,愛是靈和肉體的結合,把生活一切複雜浮誇多餘的事情摒除,只留下賴以生存的出售織布,剩下的時間用來上山看花開,細細品味生活。不對物質產生過分依賴,不貪婪,懂得人在這個世界上需要物質的尺度!生活原來可以這樣的!貞諒那從不遠行的男友倒是一針見血,如果你知道生命的基本結構和自然地表現形式,對時間瞭然於心,唯一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