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野史

楊貴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環,字太真,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國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一位后妃。下面爲大家帶來楊玉環野史,快來看看吧。

楊貴妃於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她不僅天生麗質、儀態萬方,而且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三千寵愛在一身,後宮粉黛無顏色”的詩句來形容楊貴妃受寵的程度。正史《舊唐書》也這樣記載:“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爲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爲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爲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纔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可見唐玄宗的確是被楊貴妃的美豔多情迷住了,以至於“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不僅封楊玉環爲貴妃,還重重提拔了楊貴妃的親戚家人,叔父楊玄皀、兄長楊、楊錡、楊國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職,她的三位姐姐分別被封爲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由朝廷供應俸祿,可謂家族顯赫。

但是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着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麼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爲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爲皇后呢?

但唐玄宗卻不管這麼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爲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

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爲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爲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爲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

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幷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裏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爲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養起來,甚至於民間產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爲皇后。

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綱紀倫常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麼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爲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

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爲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爲皇后。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爲皇后,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

至於楊貴妃爲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爲皇后的一大障礙,因爲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衆、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爲太子,日後繼承大統。

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爲皇后。

如果強弓硬上馬,立楊貴妃爲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事實上,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爲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爲她而設了。

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爲皇后。

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豔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

一個國家的憂患意識的最好體現就是女人的表現,有句詩不是叫“商女不知亡國狠,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個女人如果憂患意識都空前強烈,那麼一個國家必定昌盛,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國家憂患意識,國家不亡也衰,而武則天與楊玉環則是最好的說明。

看看武則天與楊玉環的專業就能看出,武則天的專業是政治,而楊玉環的專業是藝術。如果兩個所處時期調換一下,肯定也不會被皇帝所欣賞,女人的美不但靠外表,而是靠氣質,而氣質的來源則是其內心的文化知識的長期積澱。

一個女人的最普遍的身份有三種:女兒、妻子、母親。武則天與楊玉環雖然同樣出身在官僚家庭,但是成份卻不相同,武則天是唐朝開國功勳武士彠的次女,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革命家庭,屬於根正苗紅的革命兒女範疇。

而楊玉環則不同了,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親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也就是說,是屬於一個世傳的官僚家庭。作爲女兒,都是出生在官僚家庭中,只是成份不同所以景況也不同;作爲妻子,同樣屬於第x夫人,先後成爲父子兩代人的妻子。

如果說兩人在前兩個女人特有身份上不分彼此的話,那麼在母親這個身份上,武則天顯然就要比楊玉環出色了,難怪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夫人,現總統小布什的母親,芭芭拉·布什,最羨慕的女人就是武則天了。自己才嫁給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培養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而武則天則是她的兩倍,嫁給兩個國家的領導人,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二是唐高宗李治;生育了兩個國家的領導人,一是唐中宗李顯,二是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與楊玉環都是有宗教信仰的。武則天信仰佛教、楊玉環信仰道教。從此可以看出當時兩人所在地不同以及中國宗教的分佈局勢,在唐朝時代,道教是主流宗教,因爲是屬於唐朝的國教,而楊玉環當時的籍貫所在地是四川,這個地方是中國道教盛行的'地區之一。

而山西則是佛教的四大盛行地,從佛教的四大聖地可以看出山西的比重還是相當大的,而且從傳播路線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山西在東晉時期產生了許多著名的宗教界人士,慧遠與法顯便是兩個傑出人物,慧遠是佛教淨土宗的創始人,而法顯則是在玄奘之前去當時的佛教聖地勤工儉學的人。

在人們心中,武則天和楊玉環都沒有什麼好口碑,這主要是個人愛好不同所導致的。武則天是“通文史,多權謀”,而玩權謀的人大多屬於自私的人,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她在早期的爭取第x夫人地位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女兒殺死,嫁禍與前任第x夫人。

武則天雖然對人民也是有貢獻的,可是權利慾太強了,而同樣身爲第x夫人的楊玉環則不同。武則天積極參與國家大事,而楊玉環則不參與國家大事。如果要是顛倒下的話,李白若遇上同樣有詩詞修養的武則天,那麼就沒狄仁傑什麼事了。李白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詩歌流傳千古了,而應該是換做狄仁傑了,不過歷史沒有這樣一個假設。

狄仁傑是當時國家政治體系內“山西幫”的領軍人物,而出於中國人很濃烈的“鄉土觀念”所以是早期“挺武”派的頭面人物。而李白是四川人,楊玉環的祖籍所在地和他屬於同一省份,可以看出國家行政區域不同時期所釀造的歷史悲劇,李白仕途不順也正是如此。

從唐朝的兩位山西美女可以看出,在大唐開國初期,連女性都有憂患意識,所以國家有“貞觀之治”,而做爲繼任者,武則天做的很好,史稱爲“貞觀遺風”,而到了“開元盛世”時期,憂患意識被淡薄,舉國盛行享樂主義,因此大唐王朝的中葉出現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