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韋應物朗讀分享

《聞雁》是韋應物的經典代表作,大家閱讀過哪些韋應物的詩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聞雁韋應物朗讀分享,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聞雁韋應物朗讀分享

聞雁韋應物朗讀分享【1】

聞雁

唐代: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賞析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詩人雨夜思歸。秋天的雨夜漫長而又寂寥,詩人獨坐在高齋之中,孤燈長伴,孤影爲侶,靜靜地聽着外面漸漸瀝瀝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聲音。孤清的夜,深秋的淒寒,還有空寂的高齋,在這樣一種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之中,詩人不免要觸動羈旅他鄉、遠遊爲宦的思鄉情思。詩人的家鄉在長安,而此時卻在遠離家鄉兩千餘里的滁州爲官,“眇”字反映詩人內心的無奈情態,因爲雲山阻隔、歸路迢遞,即使在白天登樓引頸也無法看到故園,更何況是暗夜沉沉。故園的渺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圍,加深了思鄉之愁。“哉”是詩人久恩難平的嘆息,這個長長的嘆息,道盡了無盡思念的深淵。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這兩句言聞雁而歸思愈濃。“淮南”與第一句的“故園”相對,由思念中的故園回到今天爲宦的淮南,落筆高妙。“秋雨”交待獨坐時的清涼環境,“夜”既是表明時間很晚,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從側面顯露詩人貶謫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控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又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撩動詩人無盡的鄉愁,使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悲愴萬分。詩寫到這裏,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結尾。

沈德潛《說詩晬語》雲:“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在這首詩中,體現了詩人古澹的藝術風格。整首詩是一幅清淡的思鄉圖,清冷的夜晚,清悽的秋風,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齋和清孤的人影,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此詩結構巧奪天工,含蓄委婉,先寫“故園”,後寫“淮南”,先托出“悠”思,後襯以“雁”鳴,就是在這樣巧妙的安排中,使詩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卻句句深入,層層遞進。另外,詩歌的情思表面觸發的是鄉愁,但結合詩人被貶滁州的事實。還可以從詩歌中體會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又完美地融入到蕭瑟悽清的秋聲秋意之中。

韋應物介紹【2】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藏書故實

出身世族,自天寶十年(751)至天寶末年,入宮爲三衛郎。安史之亂後,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大曆十三年(778)任鄂縣令,歷任洛陽丞、縣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罷官後,閒居蘇州諸佛寺。世稱“韋左司”、“韋蘇州”。他的詩歌在唐代已有勝譽,白居易在《與元九書》評價其:“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以王、孟、韋、柳並稱。一生好書,其藏書之事蹟,史不多載,今據其《燕居即事》一詩中稱“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幾閣積羣書,時來北窗閱。”可見其藏書頗具規模,且攻讀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