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王維禪詩

在賞析王維的禪詩,要結合王維的生平,進一步鑑賞王維的禪詩。

賞析王維禪詩

佛教起源印度,漢晉之際,傳入中國,生根發芽,後與道玄結合,創於禪學。簡而言之,禪就是中國化的佛教。禪詩是中國傳統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奇葩。中國禪詩源遠流長,東晉高僧慧遠,中歷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下迄近代情僧曼殊。

一、禪詩的內涵及藝術特點

禪詩是將詩與禪合二爲一,渾然一體,既有古詩聲韻格律之美,又蘊含佛道玄學之意。

禪詩根據詩者有僧人禪和文人禪之分。禪詩根據其內涵可分爲禪經詩、禪家詩、禪理詩、禪味詩和禪境詩。

禪經詩多出自佛門臧典中詩偈,多爲打油詩,雖押韻但深奧晦澀。

禪家詩是描寫禪家起居、遊方和修行的詩。他們遠離塵俗,居於空山僻野,與明月疏星爲伴,簡單樸素,吃齋唸佛,崇尚自然。如寒山禪師:“千雲萬水間,中有一閒士。白日遊青山,夜歸巖下睡。悠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2]這類詩形象生動,閒靜脫俗,清空澹泊。

禪理詩是詩中蘊含佛門道理、自然法理和人生哲理。如:“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首朱熹的名詩既指出了研究學問的道理,也隱含了參悟禪學的道理。

禪味詩是帶有禪的品格、風韻和趣味的詩。一些僧人和詩人淡泊名利,隨遇而安,思維睿智,隨心隨緣。如陶潛的名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類詩多爲山水詩,雖無禪語但隱含禪味,若隱若現,睿哲啓人。

禪境詩,詩境恰同禪境:寧靜、清淨、沖淡、空靈、高遠、安閒、自然、從容,正是禪者、也是中國傳統文人所追求的境界。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雖五類禪詩各具特色,但也富含禪詩的共性。其一,無論禪家起居,還是山水情景,或是心情思緒多爲白描;其二,意象豐富,禪韻悠遠。禪詩中意象常現明月、空山、古鐘、古寺、古樹、流水等,禪韻玄妙,朦朧空靈;其三,修辭多樣,如比喻、對興、誇張、設問等。

二、詩人王維

王維,字摩詰,名字合爲維摩詰(維摩詰爲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生於信奉佛教家庭,從小深受母親薰陶,與佛家因緣不淺。

年少時才華橫溢,二十一歲(開元九年, 即721年) 中進士,前後作過右拾遺,監察御史,吏部郎中等職位。而且在仕途初始,便在京城南藍田山麓下修建一處別墅,常與好友在此悠閒自得,修身養心。

直到五十六歲時,安史之亂攪亂了他的生活,他被迫作安祿山之臣,因曾在凝碧池賦詩悲悼“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特待亂事平定後從寬發落,降職爲太子中允,繼而升爲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常居藍田輞川,亦官亦隱,篤志奉佛。

縱觀王維一生,他一方面爲仕所累,身心俱悴,無可奈何;另一方面不捨俸祿,嚮往山林,渴望自由,這種糾結心理在其《贈從弟司庫員外》中顯露無疑:“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皓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王維這種人生觀讓他亦官亦隱,與政治保持若即若離,既不與李林甫等沆瀣一氣,也不直面衝突與鬥爭,既保持高潔,又舒適優裕,在圓滑與妥協中達到自己“內心的和諧”。另外,他深受《維摩經》的影響,認爲只要主觀修行,在家修行也可,亦官亦隱並不影響心靈的解脫與自由,在禪修中,能以靜穆的觀照感受到宇宙萬物與自己那清寂而又靈動的生命。

三、王維的禪境詩

王維在詩歌上成就斐然,造詣極高。他詩路寬廣,尤重山水田園詩,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王維博學多才,不僅精通音樂、書畫,還精通佛法,兼信南北二宗,尤重北宗,亦兼擅儒、禪與老莊,故有“詩佛”的美譽。

王維的詩分爲前期和後期(以他40歲爲界)。他前期的詩,題材豐富,具有積極進取精神,意境壯闊,情緒昂揚,多爲政治詩和邊塞詩。後期的詩多以田園山水詩爲主,清新雋美,恬靜自得,以求精神上的解脫。本文着重賞析王維的田園山水詩中的禪境詩。

王維禪境詩的特點:其一,白描手法,詩美、畫美、聲美,遠近相照,動靜相兼,聲色俱佳;其二,詩中意象多取自月、雲、山、水、花、鳥、琴、林等,且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其三,直抒胸臆,清新脫俗,禪韻悠遠;其四,禪境寧靜、悠閒、空靈、解脫、和諧、歸一,將自性、物性、佛性都融合到澄明寂靜之美之自性的體驗中,實現瞭解脫與超越,進漸於涅�寂靜的妙境。

(1)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過香積寺》)

詩中的幽、冷、靜不僅白描了探尋過香積寺途中的景色特徵,還映襯了詩人的心情,當詩人越來越接近香積寺時,也就越來越遠離塵囂。同時詩人用“安禪製毒龍”來宣揚佛法,告誡世人,只有安然修禪才能制服世人各種慾念。

(2)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詩中紅燦燦的花萼靜靜地在山谷中盛開敗落,落寞,靜穆,永恆。王維借辛夷花的盛開與敗落來傳達禪家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無念”境界。寧靜淡遠,空無寂滅是詩境也是禪境。只有六根清淨方能圓通。這兩首稱爲入禪之作。

(3)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裏館》)

幽幽竹林,獨撥琴絃,聲聲長嘯,唯有明月。全詩寂中有聲,明暗相襯,雖無描寫,無抒情,但蘊含物我兩忘,塵念皆空之境。這首闡明瞭入禪後的最高境界。

(4)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詩人巧妙的“人”、“桂花”、“春山”、“月”、“山鳥”、“春澗”融成一體,組成一幅優美的春夜山林圖。詩人又將“閒”、“落”、“靜”、“空”、“出”、“驚”、“鳴”錯落有致的融入其中,亦心境亦處境,一方面憂鬱的詩人不滿當時的政局,另一方面讓苦寂的心靈在親近自然時得到一絲慰藉。

(5)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

(6)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

四、結束語

佛家倡“空”,故王維的詩多有“空悲”之感;道家主“無”,故王維的詩具“無爲”之味。其詩靜寂、壯美和幽美化合,包蘊禪、詩、畫三境,故蘇東坡曾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又因飽蘊禪寂意味,故王維的詩字字蘊禪並且他喜用空、靜、遠、閒等字,強調靜美、澄曠、寂悅之情。故王維詩歌趨高旨遠、含蓄蘊藉、氣韻悠揚、自然渾成、意境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