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學習王昌齡的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下面是關於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的內容,歡迎閱讀!

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書讀背誦古詩。

2瞭解詩句的大體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體內容。

一、激趣導入。

1、我們在過去三年裏,同學們在

老師的帶領下積累了不少古詩詞,在不斷的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每一首詩都蘊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還記得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請同學背誦,說說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體會一下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 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用卡片檢查生字認讀:

吳 孤 洛壺

6、檢查指導朗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詩句中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三、指導自學

過渡: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的瞭解詩句。

1.請同學們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板書:讀(劃停頓,熟讀)

解字詞(藉助註釋、查工具書) 解詩句(串詞串句)

解全詩(串句連詩)

朗讀(體會感情,有語氣朗讀)

2.小組學習。

3.學習彙報。(按學法彙報)

“寒雨連江夜入吳, ”一場冷雨連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間悄悄地來到吳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送別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樣孤寂。

“洛陽親友如相問,”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問起我的景況,就請轉告他們。

“一片冰心在玉壺。”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玉壺裏的冰一樣晶瑩透亮,沒有受到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學習,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詩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我們還需要了解詩的'作者及背景,這是我們這節課增加的學法之一。

1. 介紹作者王昌齡及背景。

2. 瞭解作者、背景,與詩歌相結合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瞭解了背景,理解了詩句,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寫友情的句子)

(2)體會詩人表達他和辛漸之間的深厚感情的。

3. 深入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你能把作者與友人深深的離別之情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不僅理解了詩句,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後我們可以多積累一些古詩詞。

[註釋]

1.芙容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裏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爲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爲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賞析]

“寒雨連江夜入吳 ”,迷濛的煙雨籠罩着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和地理環境。雨後的清晨,天氣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一個“孤”字,也形象地傳達了詩人此時的心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寫的是詩人對辛漸的叮嚀和託付之語。意思是說:你到達洛陽後,假如有親戚朋友詢問我遭貶後的近況,你可以告訴他們,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這兩句詩並不僅僅是詩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詩人以凜然的姿態對小人誹謗所進行的駁擊,表現出詩人不肯屈從於惡勢力的頑強鬥爭精神。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