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少年王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默寫詞語。

2、指名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爲什麼請王勃參加宴會?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現怎樣?請同學們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

2、過渡: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指導觀察圖畫)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麼?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自由讀,劃一劃)

(2)交流。

A、看圖理解“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想象水的寬闊,天的遼闊)

B、出示:

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飄蕩......

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4)指導背誦。

四、精讀第四段。

1、這麼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理解句意。(結合圖畫和第三自然段內容)

(2)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

2、交流。

(1)出示圖,想一想:王勃在看什麼,想什麼?

(2)正因爲王勃邊看邊想,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並造句。

(4)於是王勃——

(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連都督也忍不住——(板書:拍案叫絕)

3、指名朗讀最後一句話。

理解什麼是“奇才”,什麼是“拍案叫絕”?

如果你也在現場,你會怎麼說,怎麼做呢?(說一說,演一演)

4、指導背誦。

五、積累內化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有問題要問嗎?

2、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麼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4、此時此刻,欣賞着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六、小結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爲王勃寫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四歲,這麼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書:《騰王閣序》

千古傳誦

奇才)

你還知道王勃寫了什麼詩呢?課後瞭解一下,給大家介紹介紹。

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聯繫課文內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3、我國古代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下筆成文的文人還有不少,動員學生蒐集類似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或者編一份專題小報。

板書設計: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騰王閣序》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