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遊黃溪記

《遊黃溪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山水佳作,抒發了詩人柳宗元對於祖國山水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柳宗元的遊黃溪記,歡迎閱讀!

  遊黃溪記

北之晉,西適豳,東極吳,南至楚越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環永之治百里,北至於浯溪,西至於湘之源,南至於瀧泉,東至於黃溪東屯,其間樂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祠之上兩山牆立,如丹碧之葉駢植,與山升降,其缺者爲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其略若剖大甕,側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齗齶。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自是又南數裏,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始,黃神爲人時,居其地。

傳者曰:“黃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號黃氏,逃來,擇其深峭者潛焉。始,莽嘗曰:“餘,黃、虞之後也。”故號其女曰“黃皇室主”。黃與王聲相邇而又有本,其所以傳言者益驗。神既居是,民鹹安焉,以爲有道。死乃俎豆之,爲立祠。後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陰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歸爲記,以啓後之好遊者。

題解

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九篇山水遊記的最後一篇。(習慣上稱永州八記都在永州城郊,而《遊黃溪記》在今湖南零陵地區,古屬永州。呂國康主編:《永州歷代詩文選》收入此文,稱爲《永州九記》--W.S.)作者以獨特的藝術手法描繪了黃溪初潭,二潭和黃神祠的秀麗的山水風光,爲讀者編織了神態逼真的黃溪山水畫圖。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文筆流暢。開頭一段的概述是對永州山水的高度讚美,與《始得西山宴遊記》、《袁家渴記》的第一段交相呼應,使其所寫的九篇遊記形成一個整體。如果說其他幾篇寫的全是一個個小景點,而黃溪卻是風景如畫的長廊。柳子筆下的黃溪上下數裏,處處有美景,處處有奇觀。描寫中,作者駕馭多種手法,以神奇之筆刻畫黃溪的奇山勝水,或比喻,或烘托,或擬人,或誇張,或以動託靜,或以靜襯動,都能做到貼切自然,恰到好處,生動傳神。描繪細膩,則涓涓流水,泠泠淙淙;狀寫粗獷,則狂濤巨浪,拍岸驚天;比擬人物,則含情脈脈,形神兼備。特別是引用美麗的傳說以豐富人文景觀,爲秀麗的黃溪山水增添了五彩斑斕的光環,給讀者帶入心馳神往的仙境,使情景交融的藝術造詣達到臻於完美的境地。

原文翻譯一:

黃溪距離州城七十里。由東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達黃神祠。黃神祠上面兩岸高山陡立如牆,山上並排生長紅花綠葉,這些花樹隨着山勢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間的凹陷處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頭平鋪分佈。在黃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來到初潭,(這裏)最奇麗,幾乎難以描繪形容。(溪兩岸)大致像一個剖開的大甕,在兩旁立起高達千尺,溪水匯積在這裏。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樣積聚而無波痕。(陽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條白虹,深沉無聲地流動,有幾百尾魚兒正游來會聚在石頭下。往南行去又走上百步,來到第二潭。岩石都高高聳立,前臨峻急的水流,(山石形狀)像臉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潭下大石頭雜錯陳列,(平整得)可以就座飲食。(石上)有一隻鳥紅首黑翼,大得像天鵝,正朝東面站立。從這裏又向南行幾裏,地勢都是一個形狀,(一路上)樹木更加粗壯,山石更加瘦長,流水都是鏘然有聲。再往南行一里,來到大冥的平野,山樑平坦水流舒緩,(依山傍水)有土地田園。最初黃神作爲普通人的時候,居處在這個地方。

有傳聞說:“黃神姓王,是王莽的'後人。”王莽已經死了,黃神改姓黃,逃來(這裏),選擇那幽深陡峭的地方潛居下來。最初王莽曾說:“我,是黃帝、虞舜的後人。”所以稱他的女兒爲黃皇室主。黃與王讀音相近,並且又有實際的依據,那些用作傳言的說法更有了憑證。黃神也是生活在這裏,百姓都安居樂業,認爲他頗已得道。死後就祭祀他,爲他立有宗祠。後來稍稍改變(形象)更接近平民。現在祠廟在山嶺下黃溪的北岸。

原文翻譯二:

北面行至山西,西遊到陝西,東抵達江蘇,南瀕臨湖南與浙江的交界,這一帶以山水做地名的州有數百個;永州最美。環永州城方圓百里,北面到浯溪,西到汀水源頭,南到瀧泉,西到黃溪東村,這一帶以山水爲名的村莊有一百多,黃溪最漂亮

黃溪距離州城七十里。由東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達黃神祠。黃神祠上面兩岸高山陡立如牆,山上並排生長紅花綠葉,這些花樹隨着山勢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間的凹陷處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頭平鋪分佈。在黃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來到初潭,(這裏)最奇麗,大都難以描繪形容。(溪兩岸)大致像一個剖開的大甕,在兩旁立起高達千尺,溪水匯積在裏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樣積聚而無波痕。(陽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條白虹,深沉無聲地流動,有幾百尾魚兒正游來會聚在石頭下。往南行去又走上百步,來到第二潭。岩石都高高聳立,前臨峻急的水流,(山石形狀)像臉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潭下大石頭雜錯陳列,(平整得)可以就座飲食。(石上)有一隻鳥紅首黑翼,大得像天鵝,正朝東面站立。從這裏又向南行幾裏,地勢都是一個樣子,(一路上)樹木更加粗壯,山石更加瘦長,流水都是鏘然有聲。再往南行一里,來到大冥的平野,山樑平坦水流舒緩,(依山傍水)有土地田園。最初黃神作爲普通人的時候,居處在這個地方。

有傳文說:“黃神姓王,是王莽的後人。”王莽已經死了,黃神改姓黃,逃來(這裏),選擇那幽深陡峭的地方潛居下來。最初王莽曾說:“我,是黃帝、虞舜的後人。”所以稱他的女兒爲黃皇室主。黃與王讀音相近,並且又有實際的依據,那些用作傳言的說法更有了憑證。黃神已是生活在這裏,百姓都安居樂業,認爲他頗已得道。死後就祭祀他,爲他立有宗祠。後來稍稍改變(形象)更接近平民。現在祠廟在山嶺下黃溪的北岸。

元和(公元813)八年五月十六日,出遊歸來寫了這篇記遊,讓來日喜歡遊歷的人有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