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故事有哪些

李商隱的故事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李商隱的故事有哪些

李商隱的故事有哪些

李商隱曾經表示自己與唐朝的聖上是同宗的親緣關係,然而經過考證也已經確認了他的確是唐朝皇室的遠房親戚,但是由於沒有具體的歷史文獻來說明,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因此儘管李商隱在作品中多次闡述這一點實際上也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實真實利益。

而李商隱一戶人家中有三名進士,其中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是李商隱的爺爺李叔洪,十九歲的時候一舉中第,於安陽任官,即安陽君,二十九歲去世,爲官十年,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

關於李商隱的傳說,在後人的史料筆記中能找到不少。其中在宋朝的史料記載中,稱年長的白居易晚年十分賞識李商隱,很愛讀他的詩,有一次甚至開玩笑表示死了以後希望可以投胎成爲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的大兒子出生以後,李商隱真的給他取名叫做白老,結果這個兒子甚是愚蠢,等到小兒子出生以後,十分聰明伶俐,大家都笑稱就算是白居易投胎到李家,也肯定是小兒子。

北宋年間還有一個“西昆體”詩派,由楊億等幾個人相互唱和詩歌,以繼承李商隱的詩風得而出名。當時的社會上有一位專門裝扮成李商隱的表演人,整日穿着殘破不堪的衣衫,對着別人說是楊億硬生生撕爛了他的衣服,從而引得衆人大笑。因此後來有一種說法聲稱西昆派對於李商隱詩歌的繼承是生吞活剝的.表現。

李商隱賈生翻譯及賞析

《賈生》是李商隱的一首託古諷今的詠史詩,他假借賈誼的境遇,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感慨。他沒有從個人的得失上來着手描寫,而是點出了統治者對於人才的忽視、浪費,沒能使人盡其才,在政治上爲朝廷效力。

這首詩選用的是劉恆接見賈誼後,兩人於半夜徹談的場面。寫出了漢文帝不能識賢才,並且揭露了當時唐代皇帝謀求長生不老、不問民生與政事的荒誕行爲。這首詩在諷刺中寄託了自己的感慨,深沉有力,通過對於賈誼不幸遭遇的同情來抒發自己在官場上沉淪失意的苦悶、憂愁。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寫出了漢文帝廣求賢才,宣見被貶職的官員。然而賈誼的高明才幹,的確是沒有誰能夠企及的。然而君臣二人卻不過僅僅空談半夜,實在是讓人無比的感嘆與惋惜。漢文帝只專心於鬼神之事以謀求長命百歲,絲毫不關心國家大事與百姓生活。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歌時,正是原本強盛的唐王朝一步步逐漸走向衰落的年代,他對皇帝昏庸無道、宦官掌權的現象十分不滿與憤恨。此外,當時的李商隱剛好被捲入牛李兩黨鬥爭的漩渦之中,因此他左右爲難、兩邊不是人,被擠壓在夾縫中飽受排擠,屢遭屈辱,因此他通過對於賈誼徒有一身才能卻沒有機會施展的遭遇來自喻。通過諷刺漢文帝只知求賢卻不識賢的舉動來反映當時的唐朝現象,皇帝看似開明其實也是昏庸至極。

李商隱生平簡介

李商隱,也叫李義山,號樊南生,晚唐年間著名的詩人,原籍是河南沁陽,後來祖父一輩遷至河南鄭州地區。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爲“小李杜”,與溫庭筠併爲“溫李”,是晚唐時期甚至整個唐朝中爲數不多的執意追崇詩意境美的一位詩人。

李商隱出生時,家父爲獲嘉縣官,後來父親去世他便隨母親回到家鄉,生活十分艱難。李商隱作爲家中長子,便爲人抄些經書補貼家用,曾追隨堂叔學習,十六時已有一手好書法和好文筆。829年,李商隱結識了白居易等前輩,且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與教授,因此在這幾年間李商隱勤奮好學、積極應試,結果屢考屢敗,寫作上由散轉駢。後來李商隱在王屋山學道幾年,對他的一生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後李商隱開啓了他艱難的應試之路,837年,李商隱中進士入官,其思想觀念屬儒,胸懷大志,但由於屢屢失敗懷才不遇後因此詩歌逐漸表現出不滿,對於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後來李商隱因爲婚姻而陷入了牛李黨派之爭,被批爲背叛去世的恩師令狐楚,在官場上備受屈辱遂辭職。

後來李商隱回到祕書省任職,遭遇母親去世於是回家守喪,這是李商隱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擊,後來岳父去世,李商隱的境況更加困難,於是儘量調整心態,減淡政治興致。後來守喪結束,李商隱重回祕書省,在權力爭奪中被排擠壓制,他一心從政卻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隱妻子去世,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夫妻感情很好。後來李商隱被邀請到一個待遇不錯的推官上任職兩三年,辭官回鄉閒居。

李商隱一生由於岳父與恩師的關係,在牛李之爭的夾縫中難以生存,備受壓制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大致於858年病逝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