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中馬的意象

李賀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馬詩二十三首》等。在李賀所創作的這些詩文中,他刻畫了衆多獨特的意象,其中有月、竹、馬等。在這些衆多的意象中,“馬”的意象尤爲獨特,並且在李賀的詩中最具代表性。

李賀詩中馬的意象

意象有觀念意象及高級審美意象之分,而文學藝術追求的是那種最能體現作家藝術家審美理想的高級意象。在中國古詩人的筆下,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級藝術形象,並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深遠的歷史,早在《詩經》時代,馬意象就出現在了詩文中,到唐代詩人李賀的詩作中,馬的意象頻繁出現,並且馬的意象在李賀的詩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內蘊,如“瘦馬”的懷才不遇,但仍剛勁執着;“肥馬”的平庸無能但仍長期受用;以及“駿馬”境況淒涼但仍顯豪壯之情.

一、李賀詩中“馬”的意象與杜甫詩中“馬”的意象的異同

在唐代詠馬的詩人中,李賀和杜甫是最具代表性的。據記載,“在李賀的詩中,詠馬的特多,徑題馬詩及句中談到馬的竟達八十三首,佔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杜甫的詠馬詩雖不算多,可查閱的整篇爲詠馬且有代表性的詠馬詩有12首,但是他的詠馬詩不但史料價值高,而且藝術價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賀同樣是寫詠馬詩,卻表達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且詩歌的表達形式也不完全相同。這是由詩人個性的差別和詩歌創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樣強烈的出仕願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二人的馬詩傳達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下面就二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分別論述。

(一)不同的吟詠主題與不同的審美取向

1、不同的吟詠主題

首先,杜甫和李賀同樣是寫“馬詩”,樂觀的態度和對仕途的無限嚮往,表現在馬詩上,集中在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馬》,他寫到: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一般認爲是作於開元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遊齊趙,裘馬輕狂之際,所以語詞矯健豪縱,充滿着天地任我闖的睥睨之勢。詩歌風格超邁遒勁,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於進取的精神。但是與李賀強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的仕途坎坷曲折、終不現用。但李賀爲人又抱負不凡,自視甚高,在遭逢懷才不遇之下,自然鬱結難抒,更何況造成他終生微卑的原因,竟是與之爭名者所謂的“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爲是”這樣的無稽之由。出身高貴卻毫無補益,少年成名卻不被賞識。

2、不同的審美取向

杜甫和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不同首先表現在杜詩多歌行體,詩歌感情充沛。而李詩則一律用五絕形式,詩歌鏗鏘有力。爲例。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然來向東。

全詩採用七言句式,句式結構比較自由,較少講求對仗工整,形式的安排主要取決於內容的需要和抒情的要求。詩歌婉婉道出駿馬的來歷、志向和遭遇,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全詩除了“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一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對仗之外,其餘的句對都算不上。

李賀的則不同,整組詠馬詩都採用五絕,簡潔明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馬的羣像,刻畫有力深沉,寄託了詩人的情懷;李賀能寫出氣勢如此壯闊的全詩,實在難得。

杜甫和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另一個不同點是杜詩故事性強,李詩抒情性強。杜詩擅於對馬進行整體描寫,一首馬詩就是一匹馬的故事。馬的形貌、氣質、來歷、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二)相同的出仕願望與相同的坎坷仕途

1、相同的出仕願望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渴望出仕的普遍心態。杜甫和李賀也不例外。表現在詠馬詩上,杜甫有“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李賀有“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2、相同的坎坷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