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明月情懷

在李白的詩作中,詠月詩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高,首首都是傳世佳作。

李白的明月情懷

人常說“風月總關情”。翻開中國古典詩歌篇章,詠月詩、寫月詩不計其數,詠月名詩更是不勝枚舉,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美麗的月亮在詩人筆下,顯得千姿百態,風情萬種:有山月、江月,有春月、秋月,有朗月、殘月,有邊關塞外的月,有繁華都市的月,有失意人醉眼朦朧的月,有思鄉人淚眼婆娑的月,有相思人悽清纏綿的月。由此可見,詩人愛月之深,詠月之誠。

中國古典寫月詠月詩中,蘇軾久負盛譽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屬極品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還有一位詩人最愛月,那就是李白。他的多首名篇都沐浴着月華,浸潤着月色。最難能可貴的是,在李白的詩歌中,月不僅增添了詩的意境美,而且增添了詩的情境美。月不僅是一個參與者,而且是一個見證者,並且是那樣的富有人性,蘊含着深厚的人情味,由此而促成了李白詩歌的一個顯著特點。李白對明月是情有獨鍾的,皎皎月色是他寂寥失意時對酒當歌的知己,是他人生快意時引吭高歌的聽者,是他思家懷鄉時寄寓愁心的鴻雁。這一輪千古明月明鑑了李白詩歌的雄奇飄逸,也承載了詩人浪漫奔放的情思。下面就他的一些詠月名篇作簡要的賞析。

一、月是思鄉和懷友之曲

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這首《靜夜思》是中華泱泱五千年文化瑰寶中最廣爲流傳的經典之一,被譽爲“千古思鄉第一詩”。望月思鄉是其內容,單純白描是其手法。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一位離家多時的遊子思鄉成愁,夜不能寐。舉首矚望那一輪明月,低頭俯視牀前如霜般灑了一地的月光,思緒穿越時空,飛到了久別的故鄉。靜靜的夜思,縷縷的鄉愁,無限愁思涌上心頭。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稱它“妙絕古今”。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對李白詩歌“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除卻對家鄉的思念,李白的明月還寄寓了對友人的深摯情懷。其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千年來便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好友王昌齡左遷龍標,於是詩人將自己對朋友的思念、關切、安慰寄託給天上這輪澄澈的明月,願這祝福能通過明月遙寄友人。此句堪稱借詠月抒寫友情的千古絕唱,其中那如明月般純粹的友情也是千百年來爲人們所豔羨的。

二、月是知情和知音之人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月是詩人多種情思之所寄,酒能助其才思,長其豪氣,釋其憂悶。可謂酒壯詩膽,月增情思。月使其超然卓立,對現實世界獲得了新的視角,能道人所未曾道;酒使他興會無窮,對人生世態增添了想象和氣派,能言人所不能言。這首詩反映了深藏於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愁悶,但卻並不直抒胸臆,而是極盡委婉曲折之能事。借月寫孤,借酒寫愁,月與酒的相隨相伴,更突現出詩人的孤獨與愁悶。春天的一個月夜,詩人獨自一人坐在花叢中飲酒,有春月春花美酒相伴,豈非賞心樂事?詩人又幻想同月與影會影歌舞,並想象着由地上到天上,與月永結交遊,交歡行樂,載歌載舞的喧鬧情景,亦真亦幻,且虛且實。然而,這樣一種交歡行樂的情景背後,卻隱藏着詩人無限的愁寂。人在孤寂時,一棵樹、一隻鳥都可成爲良友知己伴侶,而人到了借物爲友的境地,其孤獨愁悶則無可言語了。可知,花月酒影,本是陪伴,卻更是陪襯,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愁悶。

李白酷愛明月,這已經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流傳不息的佳話,他在不少詩歌中往往把月亮人格化,把月亮當作親密的友人來描寫,甚至把明月當作自己的守護神。在《月下獨酌》中,詩人簡直和月亮的影子成爲了歌舞的伴侶,呼明月爲友,不足爲奇,呼月影爲友,就是李白推陳出新的創造了,可見詩人對明月愛之深、情之切了。一個亙古未有的曠世奇才,在京城長安卻淪爲了一個御用文人,還不得已常在皇帝妃子和達官貴人們的酒宴上作附庸風雅的助興之作。當時,詩人這種有志難伸、知音難遇的苦悶可想而知。多年來的漂泊中與他朝夕相伴的只有酒;而在這無盡的寂寥中能知他懂他的,也唯有這亙古不變的一輪明月了。

三、月是理想和自由之花

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詩先寫虛度光陰、報國無門的痛苦,而後讚美主客雙方的才華與抱負,最後以揮灑出世的憂憤作結。全詩感情色彩濃烈,情緒如狂濤漫卷,筆勢如天馬行空。

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讚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後流露出對官場糜爛生活的厭棄。

其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一句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抱負。“攬”字用了誇張的手法,富有表現力,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一個“上”字和一個“攬”表達了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嚮往和追求。而“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則表達了他對塵世的超脫和對自由嚮往追求的真率性格。詩人身處官場,不願受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煩惱剪不斷理還亂。當詩人的理想與黑暗的現實產生矛盾之時卻又無法發泄。可貴的是他雖然精神上承受着苦悶的重壓,但卻並未因此放棄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可以說,李白是古代文人追求自由的典範。全詩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正如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了高昂樂觀的音調。

詩中蘊含着強烈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它又和藝術結構的跌宕、跳躍發展完美結合除此之外,詩人還用明月象徵孤傲高潔的人格和光明磊落的情懷,用它表達閨怨、懷古、喜悅、隱逸、沉鬱悲涼等情感。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論述。

總之,在李白的詩歌中,月是詩人各種情思之所寄的載體,月熔鑄了詩人的人格和情趣,帶有詩人強烈的個性特點。思鄉的愁情苦意,人生的喜怒哀樂,都藉着月密密地抒發出來了。月是詩人心中永遠的愛、永恆的美。正是李白把寫月詩推向了一個極致。古今中外,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