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王維杜甫詩歌風格比較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王維杜甫詩歌風格比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白王維杜甫詩歌風格比較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鼎盛時期之一,國力強盛,聲譽遠播,萬方輻輳,天下雲集,尤其是在文化藝術領域,更是開創了一個瑰麗雄奇的詩歌時代。唐代羣星閃耀,瀚若星河,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流派衆多,風格迥異,題材多變,形式豐富,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韻律優美、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成爲後人難以企及的藝術巔峯。

在這些著名詩人之中,由於題材不同,風格迥異,因而誰的藝術成就最高,歷來是衆人爭論的焦點。往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因爲隨便擷拾一位詩人,都可以拿出其經典名篇名作,足以名垂青史,傳承千古。不過,要是從整體綜合分析,現在比較公認的有三大代表人物,那就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詩佛王維。下面我們就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三位詩人進行綜合對比:

三人詩詞風格特點

詩仙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排行十二,盛唐的詩歌巨人,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詞風格雄奇奔放,清新飄逸;立意高遠,氣勢雄渾;想象豐富,瑰麗奇幻;意境玄妙,浪漫神奇。可以說李白把詩詞的藝術境界已經修煉到出神入化、無以復加的地步。他的詩詞,並沒刻意凝練。反而似乎是隨手拈來,渾如天成。舉手投足都是詩,詩裏詩外皆含情,當是唐代集詩歌大成者於一身。

詩聖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排行第二,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詞風格沉鬱頓挫,凝練雋永;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排奡縱橫,汪洋恣肆;慷慨淒涼,意境幽遠。他的詩詞,常常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感情真摯,平實淡雅;描寫深刻,筆法森嚴。細膩感人,形象鮮明,因而有“詩史”之稱。

詩佛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排行十三,唐代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詩詞風格恬淡閒適,清新明快;韻律和諧,含蓄雋永;沖淡空靈,意趣悠遠;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王維不但以詩歌聞名於世,而且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是個全才型的詩人。尤其是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爲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三人代表作以及存世作品

詩仙李白的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送孟浩然之廣陵》、《明堂賦》、《早發白帝城》、《俠客行》、《夢遊天姥吟留別》、《憶秦娥·簫聲咽》等等。可以這樣說,李白的大多詩詞都堪稱經典之作,現在存世作品有1010首,收錄於《李白全集》。

詩聖杜甫代表作有《望嶽》、《春望》、《登高》、《蜀相》、《絕句》、《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垂老別》、《無家別》、《新婚別》、《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兵車行》等等,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詩佛王維代表作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山居秋暝》、《鳥鳴澗》、《鹿柴》、《竹裏館》《終南別業》、《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畫》、《雜詩》、《渭城曲》等等,王維存詩400餘首,收錄於《王右丞集》。

李白、杜甫、王維也是《唐詩三百首》中詩詞收錄最多的詩人,該書選入77家詩作共310首,刻印時又補入了杜甫的《詠懷古蹟》3首,也就是313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一共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我國最普及的詩詞入門書籍,可謂婦孺皆知,從某一方面也說明三人的詩詞藝術造詣,當屬唐代最高成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詩詞不能以數量來決定優劣,諸如歷史上詩詞創作最豐的當屬清代乾隆皇帝,一生作詩34160餘首,然而如今卻沒有一首被後人記住或傳誦!另外數量排第二的當屬南宋詩人陸游,他的詩存世有9300餘首,不少詩詞藝術成就很高。排第三的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存世4200多首,被譽爲一代詩宗。不過這兩位自然無法和唐代詩人相比擬,在詩歌造詣上更難和李白、杜甫、王維比肩。

三人尊號的來歷及記載

李白被稱爲“詩仙”,這在唐代就有。源自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對李白才華的驚歎,《新唐書·卷二百二·列傳第一百二十七》中《李白列傳》記載:“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爲調羹,有詔供奉翰林。”因而李白的“詩仙”稱號在盛唐時期李白在世時就譽滿天下。

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較早,而“詩聖”稱號較晚。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就曾寫道:“杜甫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爲詩史。”可見杜甫的詩史稱號在晚唐就已經被認可。至於“詩聖”的稱號,雖然宋代宋祁《新唐書》中《杜甫傳》已含有這個意思。然而真正見諸文字的,應該是明代。

明朝中期白沙學派盟主陳獻章,在《隨筆》中讚歎:“子美詩之聖,堯夫更別傳;後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陳獻章在當時的明朝詩壇地位很高,他的評價,正式給杜甫以“詩聖”之尊。明代晚期《杜臆》作者王嗣爽,他在《夢少陵作》一詩裏寫道:“青蓮號詩仙,我翁號詩聖”可見從明代開始,杜甫的“詩聖”稱號得以確定。

王維的“詩佛”稱號,應該在宋代以後。《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的《王維列傳》中有“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唐代宗李豫好文,經常對王維弟弟宰相王縉說:“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並且也記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

北宋蘇軾讚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真正把其詩和佛聯繫起來的是南宋張戒的《歲寒堂詩話》:“世以王摩詰律詩配子美,古詩配太白,蓋摩詰古詩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詩至佳麗而老成。……摩詰心淡泊,本學佛而善畫,出則陪岐、薛諸王及貴主遊,歸則饜飫輞川山水,故其詩於富貴山林,兩得其趣。”很好地概括了王維隱逸的獨特之處。

三人的名字和稱號猶如前定

如果把三位傑出詩人的名字和稱號聯繫起來,就感覺非常有趣,非常契合,莫非冥冥之中,概由前定?

李白,字太白。據其族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記載“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長庚”在古代指傍晚出現在西方天空的金星,金星出現在東方稱爲“啓明”,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天官佔》雲:“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象也。”看來,李白母親在生李白的時候夢到太白金星,因而得名。

而太白金星李長庚則是道教傳說中著名的神仙。後來縱觀李白一生,崇信道教,詩詞浪漫玄幻,飄逸瀟灑,有衆多的神仙詩詞(遊仙詩)傳世。李白在這些神仙詩裏,摘天星,戲河漢;登仙山,駕雲鶴;踏星月,御飛龍;信步徜佯於太虛境,自由來往於天地間;拜高士爲師,與仙人同遊;無所不能,無所不達。因而李白冥冥之中似乎和道教有着不解之緣,被稱爲“仙”也是道教的專用稱號。

杜甫,字子美。名字源自儒教經典《春秋》:“公及邾儀父盟於蔑”,《穀梁傳》曰:“儀,字也。父猶傅(甫)也,男子之美稱也。”《說文解字》:“按甫者,男子美偁也。”《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疏:某是天子之字,甫是男子美稱也)”。《儀禮·士冠禮》:“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注:甫是丈夫之美稱)”。杜甫一生關心民間疾苦,以拯救民瘼爲己任。被譽爲“聖”,正是儒教聖賢專用稱號以及美譽,可謂名副其實。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維摩詰爲梵文音譯,意譯爲淨名、無垢塵,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維摩詰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據說是過去佛金粟如來的後身。可見王維父母崇信佛教,以之給王維起名,後來王維兄弟等也是潛心佛教,並被後人譽爲“佛”這個佛教最高稱號,似乎更能證明王維和佛教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