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信的經歷,對書信很是熟悉吧,書信是人們是人們傳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交際工具。你寫信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

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1

李白爺爺:

您好,我是您的後輩,叫李超峯。

我從書中得知,您是西涼武李嵩的九代孫。您從小就是學習的奇才,學習內容廣泛。您“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學習劍術,接受了多方面思想影響。自青年時期起就抱有建功立業的思想,常以管仲、諸葛亮等人自比,爲自己設計了一條“安社稷”、“救蒼生”、功成身退的人生道路。

您42歲時應召入京,供翰林院,跟隨玄宗左右,雖亦有起草詔書、侍從遊宴等活動,但是玄宗不知用人才,只顧着跟楊貴妃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您離開玄宗,是明智的。

您的詩在我們這個時代非常有名。您和您的好友杜甫在我們眼裏是詩仙、詩聖。我也非常喜歡您的詩。我們本體實驗班的學生已經學過您的40多首詩了。

您一生的願望就是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現在我們祖國繁榮富強了,我在這裏爲您燒一柱清香,讓它帶去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它曾成功地承辦了89年的亞運會,我們正盼望着將在此舉行的XX年世界奧運會的到來。

你們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皇都西安,現在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外國人來中國旅遊,不到西安就非常遺憾。有人說,中國的一半財富埋藏在地下。不錯的,西安的地下文物價值連城。

現在的交通四通八達,不說飛機輪船,但就公路來講就有個幾億公里。你聽,汽車的呼嘯,摩托的笛音,自行車的叮鈴,合奏着交響進行曲;南來的鋼筋、花布,北往的柑橙、三鳥,繪出交流歡躍圖—我們生活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電話、手機、網絡—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遍知天下事,不會再有“寄書長不達”的遺憾。

我們現在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我們不僅學習你們先人的古詩和其他文化科知識,我們更注重特長的培養,德智音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不斷增強。

如果您九泉下有知,也會爲我們高興的。

最後,祝您人成仙,成酒仙,成詩仙。

  神遊知己:李超峯

  20xx年5月8號

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2

敬愛的李白:

您好。

我是初中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平常酷愛翻讀古人的優秀作品。例如,思想題材的、愛國題材的、懷念友人題材的。每每我讀到那些詩歌的時候,都彷彿置身於詩人之境;每當我漫溯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腦海裏流下的是您那樣的才華橫溢;那樣的重情重義;那樣的滿心憧憬;又是。那樣的,孤獨。

在我眼中,您是熱愛家鄉的遊子;您是珍惜友情的有情人;您是自信堅強的懷夢者。

我傾心於您癡愛故鄉的情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您深夜無眠,靜坐窗前,仰望明月。寄託着您對自己家鄉的無限思念。

我傾心於您對友人的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您送朋友上船,並目送着風帆遠去,直到帆影由模糊到消失在那碧空盡頭,您還駐立翹首凝望。完全不知,那一江川水早已流入不見的遠方。

我傾心於您自信堅強的人生態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您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終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茫茫大海,也就是要追尋夢想之際。

啊!我深深的被您震撼着,您心懷背井離鄉之身,懷揣夢想之心。您努力追尋,積極樂觀。無法穿越千年與您暢談暢飲實在是小生之憾。但您的靈魂早已注入我心深處,我心時刻爲您盪漾着……

此致

敬禮

致李白的一封信600字3

敬愛的李白前輩:

您好!您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讀了你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從中我可以看的出您性格豪放重情重義。您的詩風格飄逸,浪漫灑脫。您在人間走了一遭,留下了無數的經典。您的詩纖塵不染。不沾絲毫污斜。正如您的名字一樣李白。

李花怒放一樹白。是您幼時的詩。亦是您名字的由來。李花怒放一樹白多美的場景啊?您的詩伴我成長。每每誦讀,別有一番韻味。

讀您的詩我感悟到的是惜別時的清真意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凸顯的是臨別時對友人的不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凝聚的是對朋友沉甸甸的惦念與祝福;“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描繪的是一幅孤獨蒼涼的送別圖多麼感人

在成長中我感悟到的是您的詩帶來的深厚友情的感動。

讀您的詩我感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妙。“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山的優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笑逐顏開。是高潔傲岸您的體現;“天長路遠魂飛苦,矇混不到關山難。”是沉鬱悲憤的您的體現。多麼引人!

在成長中我感悟到的是您的詩帶來的人格陶冶。

歷史似李樹,經典如李花您的詩便是其中最白最沒的,您的詩照亮了歷史也陪伴我成長,影響了我的一生。

李白前輩,從小我們就聽起過您,長大後您的一些經典詩句仍伴隨着我。你是祖國優秀的詩人,李白前輩您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此致

敬禮

  滿洲裏市十一中

  七年級四班

  霍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