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貶爲江州司馬的真正原因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

白居易被貶爲江州司馬的真正原因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爲;於是被貶謫爲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裏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於是他被貶爲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貶官江州(現九江)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後由於好友崔羣的幫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白居易被貶爲江州司馬的真正原因

白居易在被貶爲江州司馬期間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其中的《琵琶行》是代表作。而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和篇末的.“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等名句令人讀後生出許多感慨。從白居易自己的仕途而言,被貶爲江州司馬也許是他的政治生活落入了低谷是不幸的;但是,從我們讀者而言,正是他的被貶,才使得他有機會了解、接觸社會底層並創作出了偉大的令人百讀不厭的《琵琶行》等詩歌,從這一點上說,他又是幸運的。

那麼,白居易究竟是由於什麼原因從京城的左贊善大夫被貶爲江州司馬了呢?

據史書記載,在白居易擔任左贊善大夫期間,當朝右丞相武元衡被人當街殘殺,整個京城爲此震動。而當時,由於這是一樁明顯的政治謀殺案,百官迫於當時的情勢,噤若寒蟬,竟沒有一個人敢於出來上書朝廷。而白居易雖然深處低位,卻出於正義和忠誠,在事發的當天中午就寫了一封奏章,要求朝廷迅速徹查此事,嚴懲殺人兇手。這當然觸動了當時的宰相張弘靖等人。於是,張就以白居易越權奏事爲名,將他貶爲了江州司馬。

且看白居易在他寫給好友楊虞卿的信中是怎麼說的:“貶官的詔旨已經下達,我明天就要出京東行。心中滿是不平,所以寫這封信想把委屈向閣下傾訴。去年六月,強盜在大街上殺害了右丞相武元衡。那是我親眼所見,震撼之大,無以言表。當時武丞相滿身血漿,頭髮和肉體全砸爛了。我實在不忍心再說下去。滿朝文武震驚不已,都不知如何是好。據我所知,有史以來朝中高官都未曾遭此厄運,真實太令人憤怒了。無論是誰看到右丞相的慘狀,即使是田夫奴僕也不該閉口不言,更何況我還是朝廷大臣呢?已故右丞相黎明時分咽得氣,我的奏章中午就呈上了朝廷。兩天之內,全城皆知。那些不高興我這樣做的人,有的造謠中傷,有的說我這樣做是大錯特錯,都說:丞相、尚書、給事中、中書舍人、諫官、御史等對武丞相被殺一事還沒有上書發表自己的看法,一個小小的贊善大夫爲何如此多事呢?我聽到這些話,心中更是無法平靜。我固然官職卑微而朝中發生了這樣的大事,當即進一奏疏,說這是忠誠,是義憤,也不爲過,至少我這樣做問心無愧!若說這是張狂,是虛妄,我又能辯解什麼呢?如今因爲這事獲罪,您以爲我又能如何?更何況還不是以這件事定的罪呢?”白居易在這篇給朋友的信中不但敘述了事件的原委,表達了自己悲憤且無奈的心情,同時還披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白居易的貶官儘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因爲他闖進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中,但當時給他定罪的罪名卻不是上書要求緝拿殺人兇手一事,而是另有原因!

那麼,給他定罪的理由是什麼呢?

據史書記載:白居易的母親是不幸墜井死的,白居易寫了一首《新井篇》,因此受到貶斥。

真想終於大白了!儘管當時的權歸對白居易的那篇奏章惱羞成怒,恨之入骨。但他們也知道,是不能明目張膽的以此來定白居易的罪的。因此就抓住了白居易的那首《新井篇》大做文章,並達到了目的。

這樣說來,白居易因言獲罪也就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