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春聯手抄報

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聯當然是春節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下面是關於小學生春聯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1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 第2張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2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 第3張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3

寫春聯、送春聯活動

今天早晨,陽光明媚。吃過早飯,雖然學校已經放假,但我還是早早來到了學校,因爲今天學校裏組織我們幾個學習書法的“好手”到鎮上農貿市場舉行寫春聯、送春聯活動。參加活動的共有6位同學,在學校集中的時候我們都很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與激動,因爲這不僅是一次鍛鍊書法的好機會,也是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八點半時,我們來到了指定地點,大家一個個東張西望,十分興奮,周圍人漸漸多了起來,大家對我們指指點點,議論着,我們都有點膽怯。居老師在一旁反覆安慰我們說,“別怕,膽子大一點。就當在學校裏練習就行了”。老師的話讓我們逐漸平靜下來。

一番準備後活動開始了,我們像模像樣地寫了起來,人羣迅速匯聚過來,議論紛紛,談論着哪個同學寫的好,哪個同學寫的快,這給我們增添了許多心理壓力,不過寫着寫着我很快就恢復過來了,我的對聯是“萬里春光暖,日月一時新”。一會兒功夫,一副對聯寫好了,等我擱下筆時,早已有人“拿下”,心裏一陣竊喜,重新鋪紙書寫,不出所料,以後每寫好一張春聯,就被人迅速“搶”走了。並且,有人上來拿的時候,我會對他說“老爺爺,祝你春節快樂”;“阿姨,過年好”。雖然到最後手寫得越來越酸,但是周圍的人們給了我們很高的評價跟鼓勵,讓我們心裏充滿了驕傲跟滿足。

不知不覺中,活動到了尾聲。我們隨着老師興高采烈的走在回校的路上,大家興奮的談論着剛纔的活動,評論着誰寫的好,誰寫的多,誰又送出的.多,大家相互之間都不服氣,都嚷嚷着讓老師評說,老師們都不說話,都笑呵呵的看着我們相互鬥嘴。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僅鍛鍊了書法水平,更磨鍊了我們的膽氣以及跟陌生人交往的能力。非常感謝學校跟老師們給了我們這次機會,以後如果還有這樣的活動,我想我一定會積極參加的。

貼春聯的來歷

春節,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農曆一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跟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着門神的出現跟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跟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跟推廣跟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春聯在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爲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爲框對、春條、橫披、斗方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