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減災知識進課堂,安全意識傳萬家,下面小編整理的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歡迎來參考!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第2張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第3張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第4張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第5張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第6張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1

地震災害就是世界上造成人們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就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就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牆角 。桌子、牀下等堅固傢俱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天就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每個同學、“地震來了”廣播中傳來老師急促的喊聲。我們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個同學都不想落後,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老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持秩序和疏散學生們。全校師生在規定的時間全部撤離,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救。

我們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就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祝願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2

1、地震活動有沒有周期性?爲什麼?

答:一個地區的地震活動就是有周期性。但每個週期的長短就是有差別的,其原因就是一次或一系列大地震把某個地震帶內所積累的能量釋放得差不多了,因此,必須再積累一個時期才能再發生大地震,這樣就出現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長短,取決於那裏地殼運動的強烈程度。

2、地震有前兆嗎?

答:地震前,在自然界發生的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我們稱之爲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觀前兆和宏觀前兆兩大類。常見的地震前兆現象有:

(1)地震活動異常;

(2)地震波速度變化;

(3)地殼變形;

(4)地下水異常變化;

(5)地下水中氡氣含量或其它化學成分的變化;

(6)地應力變化;

(7)地電變化;

(8)地磁變化;

(9)重力異常;

(10)動物異常;

(11)地聲;

(12)地光;

(13)地溫異常等等。當然,上述這些異常變化都就是很複雜的,往往並不一定就是由地震引起的。

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與降雨、乾旱、人爲抽水和灌溉有並。再如動物異常往往與天氣變化、飼養條件的改變、生存條件的變化以及動物本身的生理狀態變化等等有關。因此,我們必須在首先識別出這些變化原因的基礎上,再來考慮就是否與地震有關。

3、爲什麼地震前地下水會發生異常變化?

答:地下水就是地殼的組成物質之一,它被儲存於地殼含水層、岩石孔隙、溶洞中。隨着地震過程應力應變增強,地殼變形以及小破裂的發展,地下水將以一個很活躍的因子顯示出地震前兆異常,包括水位、水壓力、流量、水溫、地下水的化學成份等異常變化。中國、日本、美國、前蘇聯等主要地震研究國家都把地下水觀測視爲有前景的主要前兆手段。

4、大震前地下水可能出現什麼異常變化?

答:大震前出現如下異常變化:

(1)天大旱時,地下水猛漲。 如 1970 年 1 月 5 日雲南通海 7、7 級地震前,一個地區旱情十分嚴重, 直到當年年底還久旱無雨。可在強震發生前六、七天,有幾口水井的水位突然顯著上升,甚至有的井水還溢出井口。

(2)多雨季節地下水猛降。如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 7、4 級地震前,天津地區連日中雨和大雨,可就是在 7 月 17 日晚和 18 日早晨,天津南部地區地下水位卻突然大面積下降。

5、觀測水位變化有幾種方法?

答:三種,即手測、浮漂自記式、水壓自記式。

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3

1、爲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