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手抄報內容50字

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後樹養人。以下是植樹節手抄報內容50字,隨小編來看看吧。

植樹節手抄報內容50字

植樹造林好處:

第一: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

第二: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第三:自動的調溫器:夏日樹蔭下氣溫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第四:天然除塵器:樹葉上長着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還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大量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一公頃草坪每年可吸收煙塵30噸以上。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爲“天然除塵器”。

第五:氧氣製造廠:樹葉在陽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人體所需的氧氣。

據測定,一公頃闊葉林每 天約吸收一噸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700公斤。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爲“氧氣製造廠”。

拓展閱讀:植樹節的發展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爲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爲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反動派政府通令全國: “嗣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爲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佈《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週間爲“造林運動宣傳週”,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佈《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週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爲我國的植樹節。

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爲植樹節的決議。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着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時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裏的。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爲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範疇。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爲“全民義務植樹”。

植樹日記

今天是植樹節,天公也做美,整天都暖洋洋的,很適合種植植物。我也想爲綠化出份力,可我沒有樹苗。只好種豆子了。我挑選了五顆紅豆,把它們包在了一塊沾了水的.布,然後用保鮮袋把它們紮起來。晚上睡覺的時候,把它們放在我的被窩裏。讓它們感到暖暖的,發芽起來快。

3月13日星期六天氣:陰心情:

開心第二天,我起來一看,五顆種子都發芽啦!雖然只有幾毫米,但我也很高興。我把這五顆豆子放進一個杯子,加入了一些水。到了晚上,豆子們一個個好像都吃了膨鬆劑似的,漲到比原來一倍還多,芽也更長了。

3月14日星期日天氣:雨天心情:開心

一個晚上的時間,芽已經長到了3釐米。杯子裏的水有點紅,奶奶說要換水了。可科學老是說換水對微生物的生長不好,於是我沒換,我想:這樣應該會對都自有好處吧。我在杯子上蒙了一塊溼了的餐巾紙,豆子會往有水的地方長,餐巾紙在在豆子的上方,這樣芽會長的更快。傍晚的時候,豆芽已經長到6、7釐米了,我把它們一直在了花盆裏,讓它繼續生長。

這個植樹節,我過得很快樂!